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治疗计划,研究其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统一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常规调强放疗逆向调强计划系统.统一给予肿瘤靶区(pGTV、PTVnd)处方剂量70 Gy分33次,亚临床病灶区(PTV1)60 Gy分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4 Gy分33次.正常器官限制体积与剂量为腮腺V35<50%,脑干<54 Gy,脊髓<45 Gy,晶体<9 Gy等.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处方剂量分布,但螺旋断层放疗组的均匀性好于常规调强放疗组;PTV1平均剂量(63.84 Gy)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70.30 Gy);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常规调强放疗组低5.3Gy,V30及V35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喉-气管-食管的最大剂量也较常规调强放疗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螺旋断层放疗较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更陡峭的剂量梯度,并可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区域失败与靶区剂量体积关系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照射范围不同分为两种:累及野照射(IFI)和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根据术后随访数据与复查资料确认是否为局部区域失败.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局部区域失败共38例,B组为非局部区域失败共3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靶剂量、体积参数;分析全组生存率、不同照射范围时靶体积剂量、体积参数;并分别对A、B两组不同照射范围时靶体积剂量、体积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发现A、B两组在GTV、CTV、PTV的剂量参数与体积参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进行了不同照射范围时ENI者与IFI者GTV、CTV、PTV的剂量参数对比,发现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对比CTV的V55、V50和PTV的V60、V55、V50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NI者与IFI者的CTV的剂量参数D98%、D95%、PTV的剂量参数D98%、D95%、D50%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值对比可见两组CTV的V55和PTV的V60、V55、V50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ENI者与IFI者的GTV、CTV、PTV的剂量参数D98%、D95%、D50%、D2%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值对比可见两组PTV的V60、V55、V50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治疗中,建议处方剂量所包含的靶体积不低于95%,使用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ENI)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靶区剂量体积,可能有效减少局部区域失败,提升食管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严利明  杨咏强  钱建军 《肿瘤学杂志》2019,25(11):1019-1021
摘 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降低CTV上界的剂量学获益,为直肠癌放疗中CTV最新国际勾画指南的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 对10例Ⅱ期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进行7野IMRT计划设计,对照组CTV靶区上界为L5/S1,研究组CTV靶区上界为S1-S2,两组计划统一给予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PTV)50 Gy剂量分25次照射。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 两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计划的小肠V15-V45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其中V15降低了20.32%(311.60cc vs 248.29cc,P=0.004);研究组计划骨盆的V10、V20、Dmean剂量分别降低了8.61%、8.42%、7.39% (P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机器跳数分别为670.10±113.95 MU和612.50±105.67 MU(t=2.207,P=0.055)。[结论] 直肠癌术后放疗中将CTV靶区上界降低至S1-S2可明显降低小肠和骨盆剂量,其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apidArc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对6例前列腺癌患者设计双弧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7600cGy。用COMPASS系统验证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临床靶区、危及器官OARs的各评价指标。结果:CTV的HI、CI分别为1.08±0.03、0.87±0.06,有较好的均匀性和适合度。PTV的HI、CI稍差。膀胱和直肠的V40仅为(18.98±4.82)%和(20.50±3.03)%,平均剂量也较低,在3000cGy左右。股骨头D5%也在4000cGy以内。COMPASS剂量验证所得CTV和PTV各指标差异在4%以内,危及器官评价指标差异在5%以内。等中心处绝对剂量准确率达(99.08±0.66)%,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达96%、98%以上。结论:RapidArc能够满足前列腺癌放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切线野治疗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Huang XB  Jiang GL  Chen JY  Chen LF  Hu WG 《癌症》2006,25(7):855-860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is~2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s,DVH)来比较各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3%和97.7%。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95%处方剂量与>103%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之和(inhomogeneityindex,IHI)从29.9%减少到2.9%,PTV接受至少105%处方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105%)从28.2%减少到0.6%;IMRT计划改善IHI和减少V105%的平均值在PTV较大的患者中优势更明显。左侧患者中冠状动脉的最大剂量(Dmax)以及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分别从5057.1cGy减少到4832.9cGy和从629.8cGy到450.7cGy;右侧患者肝脏的Dmean从283.9cGy减少到172.0cGy;所有患者中同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2cGy减少到765.9cGy,从16.0%到15.3%,Dmean与V20的平均值在IMRT计划中减少的百分比在不同射野中心肺厚度(centrallungdistance,CLD)亚组中分别是14.7%与20.9%,7.0%与12.9%;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Dmean也分别从75.4cGy减少到20.3cGy和从30.9cGy到16.1cGy。结论: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OARs的受照剂量与容积。乳房体积和CLD较大的病例可以通过IMRT技术获得更好的剂量学结果。  相似文献   

6.
Fu YC  Wang SC  Xie L 《癌症》2008,27(2):183-186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显著提高全乳放射治疗时乳房内的剂量分布,但全乳放疗中靶体积的确定和勾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正向调强方式下全乳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析,定量研究皮肤建成区效应对早期乳腺癌全乳放射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方法:22例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需要做全乳放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靶区均由一名有经验的放疗医师勾画,靶区的前界直接沿皮肤的轮廓勾画,后界沿胸壁的轮廓勾画,勾画的区域为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然后在前界和后界分别收缩0.5cm,形成另一个靶区CTV1。选择最佳角度的两个相对的切线野,用正向调强方式制定治疗计划,保证重要器官肺和心脏所接受的剂量体积比、每一层面的剂量分布都满足临床放疗要求。结果:CTV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9.6±3.2)%,明显低于CTV1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96.5±2.0)%,(P<0.001);CTV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D99-01为(14.0±2.4)Gy,明显高于CTV1的D99-01(7.3±1.6)Gy,(P<0.001)。结论:皮肤建成区效应是早期乳腺癌全乳放疗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定量认识建成区效应对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是有效实现乳腺癌全乳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开展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调强治疗方式下,应该以扣除表面和建成区域的临床靶区体积来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电子线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60例,均采用CT进行定位,分别采用常规电子线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种方式,比较两种放射方式剂量学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接受≥95%处方剂量时计划靶区的体积数值(PTVVD95%)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PTVVD110%、PTVVD105%均明显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心脏计划靶区体积(PTV)平均剂量(Dmean)、全肺Dmean和患肺V5值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全肺V20、心脏V30、心脏V40和患侧肺V20值均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不仅能够提升剂量均匀性和靶区适形性,还能够减少对心脏与肺部的照射剂量和体积,优于常规电子线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调强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解剖学及剂量学改变,通过评估这些解剖学及剂量学改变,研究自适应放疗的最佳干预时机.方法 收集2012 08 2013 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入组19例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进行每周CT扫描,通过形变配准方法将计划CT与新CT进行融合,自动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评估解剖学改变.将原始放疗计划通过剂量映射传递到新CT图像上,形成合成计划,分别与原始计划对比DVH.结果 GTVnx、GTVnd和腮腺的体积在放疗过程中逐渐缩小.与原始计划相比,各周合成计划中所有靶区的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原计划相比,PTVnx和PTV1的部分剂量学参数显著改善,特别是在第10次放疗后,这些参数包括PTVnx的Dmean、D95、V95和CI,以及PTV1的Dmean、D95和CI;PTVnd的剂量学参数只有D95和V95在某些时间点上有显著改善;对于PTV2,其D95和V95在某些时间点上显著变劣.部分器官如脑干、脊髓、腮腺、声门、右侧眼球和左侧晶体的剂量在某些时点上显著增加.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发生显著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解剖学和剂量学改变.将PTV2的D95、V95及CI、脑干Dmax、脊髓Dmax、腮腺Dmean、声门喉Dmean、右侧眼球Dmax和左侧晶体Dmax作为预测自适应放疗时机的参数,经过分析建议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至第5次后和第15次后分别进行自适应计划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各个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30例初治鼻咽癌进行调强放疗,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勾画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70、66、60、60Gy/30F,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靶体积采用下颈前野常规照射。研究GTV、CTV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和颞叶、脑干、脊髓、视神经、晶体、眼球的最大受照剂量及腮腺、颞下颌关节的50%体积受照剂量。结果 GTVnx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9.2、59.5、71.9Gy, GTVnd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分别为77.1、63.6、72.1Gy,CTV1、CTV2的最小剂量分别为47.6、49.7Gy,颞叶、脑干、脊髓、视神经、晶体、眼球的最大受照剂量及腮腺、颞下颌关节的50%体积受照剂量63.2、48.6、44.7、59.3、6.9、25.9Gy和34.0、36.3Gy。结论 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的、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要注意CTV的低剂量区。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标准切线野对腋窝Ⅰ、Ⅱ站淋巴结覆盖情况,分析调强计划处方剂量给予腋窝淋巴结时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15例左侧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全乳放疗。放疗计划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采用逆向调强方法优化。按照RTOG标准勾画Ⅰ、Ⅱ站腋窝淋巴结,以原始计划计算1组和2组腋窝淋巴结靶区覆盖程度。每个患者设计全乳腋窝IMRT计划,CTV包括全乳和Ⅰ、Ⅱ站腋窝淋巴结。处方剂量均为50 Gy分25次。计算靶区HI和CI及OAR的参数。结果 标准切线野计划中Ⅰ、Ⅱ站腋窝淋巴结Dmean分别为34.4、21.9 Gy。腋窝Ⅰ站V50、V40分别为22.6%、49.9%,Ⅱ站分别为6.0%、22.0%。全乳腋窝调强计划降低了全乳照射剂量均匀性,PTV适形性也较差,并明显增加了同侧肺和心脏剂量,同侧肺V20由17.1%增至34.2%,Dmean由999 cGy增至1732 cGy。结论 标准切线野不能很好覆盖Ⅰ、Ⅱ站腋窝淋巴结。需要腋窝放疗者应行IMRT计划以保证腋窝接受足够剂量,但正常组织剂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两种不同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计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63例鼻咽癌患者,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其中T4期鼻咽癌患者有21例,T3期鼻咽癌患者有21例,T1-2期鼻咽癌患者有2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固定野IMRT计划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计划,分别比较各期患者两套计划的计量学参数;分析两套计划的治疗时间和跳数、危及器官剂量、靶区覆盖等差异。结果:两种不同放疗技术均具备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其中PTV1和PGTV的适行性和均匀性相当,两者剂量分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RT组的PTV2剂量显著高于RapidArc组,并且前者的均匀性显著优于后者(均P<0.05),但是RapidArc组的剂量分布也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在按照患者T分期进行分层比较时,T3期患者和T1-2期患者的两种不同放疗技术靶区剂量分布相似,并且适形性和均匀性均相当。对于T4期患者而言,RapidArc组的PTV2、PTV1、PGTV靶区剂量均显著高于IMRT组(均P<0.05);RapidArc组T4期患者的PGVT均匀指数优于IMR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9),但P值接近0.05。RapidArc组治疗时间和治疗跳数分别为(185.92±32.19)s和(651.29±112.20)MUs,分别低于IMRT组的(522.29±73.39)s和(1 891.28±253.39)MUs,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83,t=22.192,均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采用9野IMRT和RapidArc治疗均能够达到临床要求,但是后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跳数更短,可以显著降低正常器官的剂量,在T4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方面可以将高剂量区集中在靶区,从而大大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将鼻咽癌调强放疗的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进行对比,探讨自动计划在鼻咽癌放疗中是否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纳入97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上完成调强放疗人工计划的制作。使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的自动计划软件包重新进行调强放疗自动计划制作。统计对比两种计划方式得到的靶区剂量95%靶区体积所对应的剂量、靶区均匀指数和靶区适形指数,正常器官剂量。结果 人工计划和自动计划PTV覆盖率和均匀性相近(P=0.30)。与人工计划相比,自动计划在正常器官保护方面更为出色,平均剂量降低了270~1870 cGy (P=0.16)。结论 自动计划在保证靶区处方剂量的同时能让正常器官的剂量进一步降低,放疗计划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在鼻咽癌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 月至2008年4 月2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其中Ⅱ期5 例,Ⅲ期13例,Ⅳa 期2 例。鼻咽肿瘤(PTV )和颈部转移淋巴结(PTVnd )处方剂量为69.96Gy,鼻咽区域及上颈部临床靶区(PTV 1)处方剂量为60.06Gy,下颈部锁骨上区域(PTV 2)处方剂量为50.96Gy。腮腺50% 体积≤35Gy,晶体、垂体、颞颌关节、下颌骨及颞叶的最高限量分别为9、54、60、70、60Gy,脑干、脊髓、视神经、视交叉的计划危及器官区(planning organ at risk volume,PRV )1% 体积最高限量分别为54、40、54、54Gy。全组病例于IMRT 前均行1~2 个周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1 例因鼻咽癌骨转移、呼吸衰竭死亡。1 年总生存率为94.1% ,3 例发生远处转移,急性反应以1、2 级为主,其中口干多集中在1 级(17例),1 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3 例,2 级12例。PTV 、PTVnd 、PTV 1、PTV 2 的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3.4、74.1、67.8、54.1Gy。左、右腮腺的平均剂量分别为43.9、41.9Gy。左、右晶体最高剂量平均值分别为8.06、8.12Gy,脑干、脊髓、左、右视神经、视交叉PRV 最大剂量平均值分别为60.6、46.6、50.0、55.0、56.0Gy。结论:IMRT 技术能对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较好的剂量分布,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三维γ分析与靶区平均剂量评估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在测量调强放疗三维剂量上的应用特点.方法:首先在固体水模体中测试规则野和调强野,分析点剂量、平面γ通过率及靶区三维γ通过率的模型重建精度;再采用EPID测量80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疗受照剂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分布特性。方法用拓能公司WiMRT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放疗方式下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时靶区受照剂量高、正照组织受照剂量低,但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大。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明显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近年RapidArc的临床应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比较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两种放疗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治疗计划中的差异。  方法  随机选取1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 采用RapidArc与IMRT两种技术进行计划设计与剂量验证, 比较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与正常组织剂量、机器跳数、治疗时间与剂量验证结果。  结果  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 均能提供足够的靶区剂量。RapidArc的PTVnx最小剂量, PTVnd、PTV60、喉、腮腺的平均剂量低于IMRT, PTV60的HI值高于IMRT, 机器跳数比IMRT减少约58%, 治疗时间减少约70%。以3%/3mm为界, RapidArc验证的γ指数通过率为(98.75±0.50)%, IMRT的通过率为(98.86±0.67)%。  结论  两种放疗技术均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剂量验证结果能够较好的符合计划计算结果。RapidArc比IMRT有着更多的优势, 不仅可以减少机器跳数, 缩短治疗时间, 而且可以减少喉、腮腺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19.
Background: To compare the dosimetric coverage of target volumes and organs at risk in the radical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betwee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and 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Materials and Methods: Data from 10 consecutive patientstreated with IMRT from June-October 2011 in Penang General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oranalysis. For each patient, dose volume histograms were generated for both the IMRT and 3DCRT plans usinga total dose of 70Gy. Comparison of the plans was accomplished by comparing the target volume coverage (5measures) and sparing of organs at risk (17 organs) for each patient using both IMRT and 3DCRT. The meansof each comparison target volume coverage measures and organs at risk measures were obtained and tested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using the paired Student t-test. Results: All 5 measures for target volume coverageshowed marked dosimetric superiority of IMRT over 3DCRT. V70 and V66.5 for PTV70 showed an absoluteimprovement of 39.3% and 24.1% respectively. V59.4 and V56.4 for PTV59.4 showed advantages of 18.4% and16.4%. Moreover, the mean PTV70 dose revealed a 5.1 Gy higher dose with IMRT. Only 4 out of 17 organsat risk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means which were clinically meaningful between theIMRT and 3DCRT techniques. IMRT was superior in sparing the spinal cord (less 5.8Gy), V30 of right parotid(less 14.3%) and V30 of the left parotid (less 13.1%). The V55 of the left cochlea was lower with 3DCRT (less44.3%). Conclusions: IMRT is superior to 3DCRT due to its dosimetric advantage in target volume coveragewhile delivering acceptable doses to organs at risk. A total dose of 70Gy with IMR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standard of care for radical treatment of NPC.  相似文献   

20.
49例复发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放射反应以及对肿瘤的控制。方法 49例鼻咽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KPS≥80)均采用全程IMRT,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3例患者(N12例,N3l例)在IMRT后,给予PDD 5-Fu方案5~6个疗程化疗。结果 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 D95的平均剂量为68.09Gy,GTV V95的平均体积为98.46%,靶区内GTV、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1.40Gy、63.63Gy和59.81Gy。4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3~16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IMRT结束时有3例(6.1%)出现局部残留,14例(28.6%)出现鼻咽腔黏膜坏死。结论 IMRT能有利覆盖肿瘤靶区而使邻近敏感器官获得有效分隔,对复发性鼻咽癌的再程放疗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鼻咽局部IMRT治疗对于复发性鼻咽癌容易导致鼻咽黏膜坏死,故应适当减少GTV的处方剂量以60~65Gv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