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对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亚洲是高发区,每年有约30万人死于胃癌,严重危害着国人的健康。腹膜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之一,约有50%的术后复发病例为腹膜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深入了解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对治疗和预后均至关重要。但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及粘附、降解、移动、血管生成、免疫逃避等诸多因素,其基本步骤包括:1)癌细胞突破浆膜,脱落入腹腔,主要源于浸透浆膜胃癌原发灶,也包括来自于腹腔淋巴结或其他脏器转移灶。2)脱落的有活性的癌细胞在腹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手术的100例患者,开腹后取腹腔冲洗液500mL,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分析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检测到癌细胞20例,阳性率2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侵犯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是胃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的重要因素,其I临床病理特征影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腹膜亚临床转移检测及阻断治疗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进行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转移约占40%~50%。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犤1犦。其途径是:1)癌细胞浸透胃浆膜;2)向腹腔脱落,在腹腔内环境作用下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脱落癌细胞(ECC);3)与腹膜粘附着床,增殖形成癌结节。转移病灶一旦形成,即为临床转移,治疗十分困难。因此将胃癌腹膜转移诊断和预测提高到亚临床水平,采取有效的阻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1腹膜组织形态学及腹膜转移的病理生物学研究正常的腹膜是由单层间皮细胞及其下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  相似文献   

5.
胃癌生物学行为与腹膜种植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达  张岂凡 《实用癌症杂志》1994,9(4):290-290,292
胃癌生物学行为与腹膜种植转移关系的研究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庞达,张岂凡,丁立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我们对100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浆膜脱落细胞学研究,以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与腹膜种植转移的关系,为杀灭脱落的癌细胞,预防癌细胞种植转...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微量脱落癌细胞或微小癌灶(腹腔微转移)是导致大肠癌术后腹膜播散、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大肠癌患者的预后[1].  相似文献   

7.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 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肿瘤第一位,腹腔内复发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灌注化疗(IPC),能否预防与阻止腹膜扩散、淋巴转移和减少或杀死腹腔脱落癌细胞,减少术后腹腔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胃癌治疗领域研究的课题。文章针对胃癌IPC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进行期胃癌即使做根治手术复发的也较多,复发形式以腹膜复发为主。当癌浸出浆膜面时,脱落的癌细胞在腹膜表面着床,增殖而形成播种性的转移结节。作者对280例进行期胃癌施行术中癌细胞冲洗,即开腹后用生理盐水50ml 冲洗Douglas 腔,将冲洗液收集、离心沉淀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如下:1.癌的腹膜播种程度(P)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P_0(无腹膜转移)时,腹腔细胞诊(+)为20%;P_1(与癌病灶接近的腹膜有转移)为58%;P_2(远处腹膜有少数转移)为95%;;P_3(远处腹膜有多数转移)为95%。2.癌浸润深度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P m 癌(浸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是转移复发,其中以癌细胞腹膜种植最为多见,约占胃癌术后死亡人数的50%。研究表明,腹膜种植转移主要源于腹腔游离癌细胞。为探讨降低腹膜种植的措施,笔者于lopl年5月至lop3年4月对186例胃癌行腹腔温热化疗。方法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11.
Cancer metastasis remains the primary cause of pain, suffering, and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and even the most 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ave not been highly successful in preventing or inhibiting metastasis. In most patients with scirrhous gastric cancer (one of the most aggressive of 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 recurrence occurs even after potentially curative resection, most frequently in the form of peritoneal metastasis. Give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s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to combat metastasis of this disease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cancer progression; thus, PAI-1 RNAi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y against cancer metastasi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an RNAi technique to reduce PAI-1 expression in an in vivo model system for gastric cancer metastasis. Ex vivo plasmid transfection and adenovirus infection were tested as mechanisms to incorporate specific PAI-1 RNAi vectors into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Both approach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eritoneal tumor growth and the formation of bloody ascites in the mouse model, suggesting that this approach may provide a new,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hibiting cancer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2.
13.
卿笃桔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62-216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1)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即用型孕激素测定试剂盒及鼠抗人Galectin-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40例同期伴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1蛋白及PR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中Galectin-1及PR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间的Galectin-1及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灶中的Galectin-1及PR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术前是否有腹膜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并可为胃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癌的腹膜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腹膜微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应用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选择特异性高的标志物能提高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率,在肿瘤的诊治以及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腹膜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腹膜微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应用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选择特异性高的标志物能提高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率,在肿瘤的诊治以及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抵御作用, 模拟游离癌细胞在接触腹膜前通过其分泌物导致的腹膜增厚、纤维化的过程, 同时观察了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反作用。   方法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共培养时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抵御作用; 体内实验观察腹膜变化; 电镜、光镜下观察体外实验中间皮层在胃癌-腹膜相互作用中的损伤和细胞骨架变化; 采用Millicell小室共培养观察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反作用。   结果  正常间皮细胞可防止肿瘤细胞对于腹膜的粘附, 受损脱落后胃癌细胞可轻易粘附。体内外实验均显示接触胃癌细胞上清后腹膜间皮细胞受损、凋亡, 并且受损残余的间皮可以反作用于癌细胞, 使其迁移转移力提高。   结论  正常间皮细胞可以抵御胃癌细胞的侵袭, 受损伤刺激后的间皮细胞可以反作用于胃癌细胞促进其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