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贲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与切除脾脏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至2007年因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3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保留脾脏并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61例,切除脾脏的患者74例。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定期随访,详细记录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TN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除脾脏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保留脾脏组(P<0.05)。切除脾脏组患者平均清扫的脾门淋巴结数目和检测出的平均阳性淋巴结数均显著高于保留脾脏组(P<0.05)。脾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门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脾门淋巴结阳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因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切除脾脏并不能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孙彦华 《当代医学》2021,27(16):77-79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治疗胃癌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保脾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扫程度(淋巴结清扫总数目、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数目时间及数目),术前及术后1年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抗原19-9(CA19-9)指标;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总数目、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恢复效果显著,淋巴清扫程度与常规开腹手术相当,远期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联合脾切除术(TGS)对老年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86例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保脾组62例行全胃切除术(TG),切脾组24例行TGS,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及淋巴转移发生情况、术后1、3、5年生存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评价脾在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及远期的正性免疫作用.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术后1年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年及5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天数切脾组比保脾组长,术后病理显示两组有第10组和第11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为0.结论脾在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能发挥正性免疫作用,TG较TG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大大提高了患者1年的生存率,因此对无脾脏转移及脾动脉旁淋巴结、脾门淋巴结阳性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不主张全胃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  相似文献   

4.
进展期近端胃癌联合脾切除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碧娟  黄昌明 《医学综述》2008,14(5):680-682
第二站淋巴结全部被清除的胃癌切除术(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近端胃癌标准术式已获得广泛的认同及普及,临床上为了手术根治的彻底性常联合脾切除。但近年来进展期近端胃癌联合脾切除术能否让患者获益受到质疑,有的学者坚持应联合脾切除以清除脾门淋巴结、脾动脉淋巴结来确保手术的根治性,但有的学者则提出对切除脾脏应持慎重态度或在D2根治术中尽可能地进行保脾的淋巴结清扫。本文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联合脾切除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进一步认识联合脾切除的适应证,规范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胃癌D2根治术中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与原位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行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术中行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清扫脾门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脾门淋巴结总数、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拔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1年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中,与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相比,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且提高了脾门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1),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距近切距离、距远切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安全可行,手术效果好且创伤小,利于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4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00例,开腹手术组200例。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在淋巴结清扫方面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成像系统(3D)在腹腔镜下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7)。对照组接受传统2D系统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则在3D成像系统下接受同样术式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情况(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应用3D腹腔镜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与传统2D腹腔镜手术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冉  孙培焱  吴刚  孙培春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46-1749
目的比较三维与二维腹腔镜成像系统在胃癌根治术脾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的8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使用二维腹腔镜成像系统的43例患者纳入二维组,将术中使用三维腹腔镜成像系统的40例患者纳入三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二维组比较,三维组手术总用时和清扫脾门淋巴结用时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脾脏误伤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脾门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长、住院总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二维腹腔镜成像系统相比,三维腹腔镜成像系统在脾门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脾脏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45-104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胃癌进展期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3年9月入院治疗的1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随访中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早期胃癌切除术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早期胃癌病人40例全麻后,随机分为两组,即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DG组)和开腹组(OTG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镇痛投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第1次下床、排气及进食距术毕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LADG组失血量,术后投镇痛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OTG组(P<0.01),第1次下床、排气及进食距术毕时间均短于OTG组(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术后机体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老年胃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24例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30例,比较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CD4/CD8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全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1),CRP在术后3 d、7 d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CD4/CD8在术后1 d、7 d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和P < 0.05);全腹腔镜组术后1 d明显高于术前(P < 0.01)。结论对于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较明显的近期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 ln组,n=28)、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28)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8),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2、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术后第10天,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 T+细胞的比值(CD4+/CD8+),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结果 G ln组和EN组术后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三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和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血清IgM和IgG的质量浓度均基...  相似文献   

14.
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观察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n=35),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条件下的胃癌根治术,研究组切皮前30 min予以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对照组予以地佐辛超前镇痛。统计不同麻醉时点HR、MAP和SpO2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不同时点血清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记录术后自控镇痛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T0~T4时点HR、MAP 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和36 h静息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手术结束即刻至术后24 h血清E、NE和Cor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用量[(52.28±8.61)μg]低于对照组[(74.37±12.49)μg],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3.08%,χ2=5.909,P=0.015)。 结论 盐酸羟考酮用于胃癌根治术超前镇痛,可有效维持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术后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反应强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与腹腔镜技术(laparoscopy,LAP)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60例拟施行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LAP组;n=30)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快速康复外科组(n=30)应用FTS方案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并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open distal gas-trectomy,ODG)。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后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LAP组与FTS组各项指标水平在术前及术后各时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FTS组ALB水平变化较LAP组更为缓和(P〈0.05);LAP组较FTS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AP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FTS组(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FTS+ODG具有与LAP相近的促进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近期效果,但更为经济、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胃大部切除术组39例和单纯穿孔修补术组47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单纯穿孔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胃大部切除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胃大部切除术组(P<0.05),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胃大部切除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单纯穿孔修补术组与胃大部切除术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疗效相近,但单纯穿孔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腹腔镜下修补术更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更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的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距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病理分期,术中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均<0.01),但C-反应蛋白低、手术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少、首次通气时间早、胃肠减压拔除时间早、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早、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及住院天数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ESD术后复发胃癌安全、有效,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具有明显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腹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1年7月,对2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队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腹部手术,用吻合器行标准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20例,姑息性全胃切除5例。其中联合脾切除1例。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肺部感染,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除手术死亡1例(4%)外,2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病人能顺利进食,未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1年,2御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和38%。结论 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D2 lymphadenectomy combined with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splenic hilum (No. 10 lymph nodes).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21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and No. 10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o underwent D2 curative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even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simultaneous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group), while 143 patients did not (spleen-preserving group). Five-year survival rates, mean numbers of dissected No. 10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No. 10 lymph nodes, and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0.0% for the splenectomy group and 19.7% for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χ^2=14.73, P 〈0.05). The mean numbers of dissected No. 10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No. 10 lymph nodes in the splenectom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P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pth of invasion, splenectomy, and type of gastrectomy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The survival rate for T3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plenectomy was 38.7% and 18.9%, respectively (χ^2 =15.03, P 〈0.05).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gastrectomy, survival rates were 33.4% and 20.7%, respectively (χ^2 =13.63, P〈0.05).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plenectomy group was 24.7% and 4.1%,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was 17.5% and 3.5%,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Splenectomy is beneficial for No. 10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To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total gastrectomy with splenectomy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T3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who have No. 10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