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重大进展 ,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我科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5 3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例中男 2 5例 ,女 2 8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8.2± 12 .5 )岁。病史 1个月至 2 0年。 1例合并冠心病 ,其余未发现合并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消融治疗前行电生理检查证实 :房室旁道 (AP)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2 6例 ,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 2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我院自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慢—快型,1例快—慢型,1例慢—慢型;2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旁道,16例右侧旁道,2例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成功率95,7%,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13%,复发率2,13%。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仍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开展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E/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改善其心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一步提高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1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8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扑动(Ⅰ型)2例.结果:第一次消融成功率为95.0%,未成功者行第2次消融后总成功率98.1%;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成功率96.0%,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成功率97.6%,特发性室速总成功率100%,心房扑动(Ⅰ型)总成功率50%,随防(1~5)年,7例复发,复发率1.7%,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21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接受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972例,其中男580例,女392例,2岁6个月~18岁,年龄中位数10岁,体质量中位数38 kg。总结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消融疗效、不同时期消融手术疗效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97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心脏功能和结构均正常935例,发生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5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44例(45.6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21例(22.74%),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232例(23.87%),房性心动过速(AT)62例(6.38%),心房扑动(AF)9例(0.92%),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反复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无法明确心动过速机制4例(0.41%)。9...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冶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12例结果,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71例,房室旁路307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10例,室性心动过速14例,右房房扑12例,旁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2例,多旁路6例.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总的成功率为97.1%,19例复发再次消融18例获得成功,并发症为0.65%.结论:射频消融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介入治疗。方法: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一例持续性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结果:术后患者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室速无复发。结论:建议对分支性室速合并有严重左室功能不全且药物、电复律无效者尽早行导管射频电消融术。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4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结果:45例患者均经一次消融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共4例,占8.9%;房性心律失常5例,占11.1%;室性心律失常3例,占6.7%。术后出现低血压6例,占13.3%;室性心律失常2例,占4.4%;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8.9%。均经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对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16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8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动过速12例。结果成功198例,总成功率为91.7%。有5例出现并发症,占2.3%。随访1~36月,8例复发,5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根治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全部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性心动过速伴阵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结果:全部20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1例出现并发症,占5%,随访1-24个月,1例复发(5%),而再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216例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评价临床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16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5例,房室结折性性心动过速28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动过速12例。结果 成功198例,总成功率为91.7%,有5例出现并发下,占2.3%,随访1~36月,8例复发,5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根治快速心失常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总结7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结果有2例复发,1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迷走反射,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对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8例儿童 (<14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分别行射频消融术 ;其中 ,右侧旁路 (RAP) 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例。结果 :8例均获消融成功 ;术后 2个月 1例His束旁路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 4~ 2 4个月 ,均无SVT再次发作。结论 :RF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4.
马进 《当代医学》2021,27(35):102-104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假性动脉瘤分为发生组(n=31)与未发生组(n=59).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高血压、年龄及INR值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为房颤、高血压、年龄>60岁及INR值延长均为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可能与年龄、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为房颤、高血压、INR值延长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重视上述风险因素的早期评估,以降低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黄颖  唐文红  张琴 《广西医学》2012,34(3):311-312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均行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QTd、QTcd,比较治疗前后其差异性.结果 52例患者术后QTd、QT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可提高心肌复极的稳定性,使QTd明显缩短.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疗效观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45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消融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39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非消融组,随访观察两组症状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室性早搏次数、心脏超声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与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消融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悸不适、胸闷等症状立即缓解,治疗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而非消融组心悸不适、胸闷症状随访期间有着较大波动。治疗6个月后,两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消融组显著低于非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消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消融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非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频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诱发心功能不全。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频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好的方法,作者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自1987年首次用于临床以来,其操作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们用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其目的旨在总结经验、并对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20.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2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26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682例,计有旁道691条,其中左侧旁道542例,右侧旁道140例,其中双旁道9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3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62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心房扑动17例,心房颤动36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5%,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8%。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4%。并发症发生率为0.79%,其中2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