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治疗7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伽玛刀治疗采用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给予患者精确定位。在临床靶区(CTV)边缘外放5mm-10mm形成计划靶区(PTV);等剂量线为50%-60%,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3.5-4.5Gy,肿瘤〉5 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Gy;治疗总剂量为35-48Gy;治疗次数9-11次,大多数患者为每周5次治疗。观察病人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和临床受益率(CBR)。结果:伽玛刀治疗过程中88.9%患者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66.7%患者黄疸指数下降。CBR 69.6%。伽玛刀治疗3个月复查CT,病变部位达到CR 1例,PR 25例;总有效率(CR+PR)32.9%。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结论: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的形状、大小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剂量3~4 Gy,总剂量40~50 Gy,10~14次,共2~3周.结果 7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2例,...  相似文献   

3.
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1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6例中晚期胰腺癌,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的形状,大小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剂量300-450CGY,治疗10-14次,每日一次,总剂量4000-4500CGY。结果:治疗结束后2-6月CT复查156例,肿瘤完全缓解20例(12.8%),部分缓解114例(73.1%),稳定16例(10.3%),进展6例(3.8%),治疗后随访生存6月138例(88.5%),生存12月63例(40.4%),24月以后生存18例(11.5%)。体部伽玛刀治疗未见穿孔、大出血、持续高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6例中晚期胰腺癌,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的形状,大小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取5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单次剂量300-450CGY,治疗10-14次,每日一次,总剂量4000-4500CGY。结果:治疗结束后2-6月CT复查156例,肿瘤完全缓解20例(12.8%),部分缓解114例(73.1%),稳定16例(10.3%),进展6例(3.8%),治疗后随访生存6月138例(88.5%),生存12月63例(40.4%),24月以后生存18例(11.5%)。体部伽玛刀治疗未见穿孔、大出血、持续高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是1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胰腺癌的发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45~70岁为多,60岁左右为高峰,临床中有50%的患者以腹痛、腰背痛为首发症状,病程中约9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胰腺癌由于位置深且隐蔽,早期缺少特异性症状,极易侵犯周围脏器和发生转移,大多数患者就诊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因  相似文献   

6.
朱奇  康静波  聂青 《中国肿瘤》2013,22(11):931-934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Kanglaite injection,KLT)联合体部伽玛刀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55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例: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PTV覆盖95%以上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等剂量曲线为50%~60%。肿瘤单次周边剂量3.0~4.5Gy,治疗9~12次,同时给予康莱特注射液200ml/d,21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行体部伽玛刀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通过KPS评分、体重及疼痛变化,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8.6%(8/28)和18.5%(5/27);有效率分别为82.1%(23/28)和74.1%(20/27)。研究组Ⅲ级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5%(1/28),对照组为29.6%(8/27);研究组未发生Ⅲ级以上骨髓抑制(0/28),对照组为18.5%(5/27);研究组未发生Ⅲ级以上放射性肠炎(0/28),对照组为14.8%(4/27);研究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体重增高及疼痛症状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可提高局控率和有效率。康莱特配合体部伽玛刀治疗胰腺癌可以减轻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减少Ⅲ级以上骨髓抑制和Ⅲ级以上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减轻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1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有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需要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能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对照射区域内正常组织也可产生一定的杀伤效应。放射治疗的原则是对肿瘤靶区实施高剂量照射,而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尽可能减少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63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肿瘤体积56.9-2697.0cm3,等剂量曲线50%-60%,周边照射总剂量33-40Gy,分割处方剂量3.3-5.0Gy,重复治疗8-12次,5次/周。结果:治疗前肝区胀痛不适等98例,治疗结束后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9例(60.20%),部分缓解30例(30.61%),9例无效(9.18%),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82%;163例病人治疗后2-3个月复查CT或MR,肿瘤CR 17例(10.43%),PR 79例(48.47%),NC57例(34.97%),PD 10例(6.13%),总有效率93.87%。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1.17%和58.90%。结论: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临床效果确切,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63例,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肿瘤体积56.9-2697.0cm3,等剂量曲线50%-60%,周边照射总剂量33-40Gy,分割处方剂量3.3-5.0Gy,重复治疗8-12次,5次/周。结果:治疗前肝区胀痛不适等98例,治疗结束后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9例(60.20%),部分缓解30例(30.61%),9例无效(9.18%),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82%;163例病人治疗后2-3个月复查CT或MR,肿瘤CR 17例(10.43%),PR 79例(48.47%),NC57例(34.97%),PD 10例(6.13%),总有效率93.87%。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1.17%和58.90%。结论: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临床效果确切,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序贯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行体部伽玛刀序贯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体部伽玛刀治疗:40%~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5%的靶区体积,肿瘤直径>3cm,单次剂量3~3.5Gy,每日1次,5次/周,治疗9~11次;直径≤3cm,单次剂量3.5~4.0Gy,每日1次,5次/周,治疗8~9次。总剂量为31.5~45Gy。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d8;洛铂30~40mg/m2静滴,d1。于伽玛刀治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21天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 30例患者中24例按计划完成放、化疗。全组患者获CR 3例,PR 16例,SD 6例,PD 5例,有效率为63.3%,临床获益率为80.0%。3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9.0%和9.6%。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以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为主,均为1~3级。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体部伽玛刀序贯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方案的疗效较好且安全,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2例胰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50%剂量曲线DT3.2—3.5Gy,8—10次,3f/w。放疗后随访。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至18个月复查cT或MRI提示,胰腺肿瘤区均有所缩小,肿瘤局控率(CR+PR)87%(92/106),82例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98%(81/82)。13例不完全梗阻性黄疸症状全部消失,缓解率100%。结论:对于胰腺肿瘤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后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2例胰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50%剂量曲线DT3.2-3.5Gy,8-10次,3f/w.放疗后随访.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至18个月复查CT或MRI提示,胰腺肿瘤区均有所缩小,肿瘤局控率(CR+PR)87%(92/106),82例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98%(81/82).13例不完全梗阻性黄疸症状全部消失,缓解率100%.结论:对于胰腺肿瘤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后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67例为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B组72例为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C组66例为单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盐酸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输注,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4-6周期。联合治疗组第一周期化疗的第1天同步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等剂量曲线为55%-70%,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4.0-5.5Gy,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Gy,治疗总剂量为32-48Gy,治疗次数8-12次,5次/周。结果:2个月后增强CT复查肿瘤病灶。A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RR)为32.8%(22/67),疾病控制率(DCR)为86.6%(58/67),临床受益反应为86.6%(58/67),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范围4-42个月),1年生存率为49.3%(33/67),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消化道反应;B组RR为18.1%(13/72),DCR为68.1%(49/72),临床受益反应为66.7%(48/72),MST为8.6个月(范围4-30个月),1年生存率为31.9%(23/72),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及呕吐;C组RR为13.6%(9/66),DCR为66.7%(44/66),临床受益反应为48.5%(32/66),MST为7.8个月(范围3-22个月),1年生存率为28.8%(19/66),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的近期疗效(R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P=0.045;P=0.038)或单用盐酸吉西他滨(P=0.009;P=0.016)。结论:盐酸吉西他滨单药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立体定向精确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版RECIST评价短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评估患者长期疗效.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结果: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显示γ-SBRT治疗总有效率为82.1%;长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52.1% (25/48),2年生存率为27.1% (13/48),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疼痛评价显示γ-SBRT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为83.3%.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γ-SBRT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无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γ-SBRT治疗可提高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生存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γ-SBRT治疗是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术中放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 17例晚期胰腺癌减黄手术时行IORT,胃网膜右动脉插管采用5—氟尿嘧啶(5—FU) 表阿霉素(E—ADM) 丝裂霉素(MMC)方案行区域灌注化疗,其中6例术后行外照射放疗。结果 疼痛缓解率70.59%(12/17),临床受益指数35.29%(6/17),局部病灶部分缓解23.53%(4/17)。中位生存11个月,1年生存率35.29%(6/17)。结论 IORT结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毒副作用轻微,可明显提高临床受益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 SBRT能提高肿瘤LC率,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剂量分割模式并不明确。国外LAPC的治疗经历了从常规剂量分割到单次大剂量再到低分割、高分次剂量的演变,国内也从常规剂量分割演变为低分割、高分次剂量模式。依据目前的放射生物学原理及临床研究,6~7次分割、隔日照射的模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对SBRT并没有更加合适的剂量转换模型,LQ模型依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模型。SBRT生物学机制既符合临床实践又简单易懂的放射生物学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治疗;三维适形放疗组31例;三维适形放疗分割剂量为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60 Gy。联合组自放疗开始起口服维康达[80 mg/(m2.d)],每日2次,第1~14天,每周期21 d,至少2个周期。结果联合组4例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有效率43.75%;放疗组1例CR,5例PR,有效率19.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1年、2年生产率分别为50%、21.88%和25.81%、12.9%,中位生存期为13月和8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在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贫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未出现Ⅳ级副反应。所有副反应经过临床处理可以得到控制。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降低正常组织反应。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对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先常规外照射30~40Gy,然后对肿瘤局部用立体定向放疗追加照射剂量,每次2.5~4.85Cy,照射10~12次;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小于6cm的患者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8Gy,每日一次,共照射5~18次。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33/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45.1%,放疗期间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肿块较大及年龄大于70岁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较低,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