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甘松最优煎药方法。方法:采用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直接后下三种煎煮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三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以浸泡后下为3~10min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浸泡后下所得的甘松挥发油共分离出26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93.56%。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性分析中药益智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今后的临床药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122个化学成分,其中42个化学成分匹配度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74.35%。其中含量高于1%的有9个成分,并以1,2,4,5-四甲苯含量最高(42.96%)。结论:益智仁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1,2,4,5-四甲苯(42.96%),桃金娘烯醛(4.66%),芳樟醇(4.34%),(-)-4-萜品醇(2.96%),萜品烯(2.21%),圆柚酮(1.48%),β-蒎烯(1.32%),右旋萜二烯(1.25%),(1S)-(+)-3-蒈烯(1.02%),多为不饱和烯烃以及醛、酮、酚类等不饱和含氧化合物,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南产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益智仁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海南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含量发生了量的变化(生品1.36%,盐炙品1.12%)。从益智仁生品和盐制品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3,48种化合物。其中盐制前后共有的有42种,盐制后未检出的有11种,新检出的有6种。结论:GC-MS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产益智仁中所含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经盐炙后其挥发油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为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以及阐明益智仁盐炙前后不同炮制作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煎煮方法对芳香性中药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海峰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605-607
<正> 对于芳香性药材煎煮方法研究报道的较多,除郝玉珩等人认为芳香性药材不必后下外,其他多数报道认为对芳香性药材应后下,但对质地坚硬的药材不一定后下。对于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香附气质联用(GC-MS)方法,以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指标,对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的香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GC-MS技术完成香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以其13个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结果 香附挥发油中共鉴别出37个成分,在煮制和蒸制过程中,分别有15个和7个成分逐渐消失。以13个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产地加工处理的香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各成分在蒸煮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聚类热图显示各批样品主要分为两类,蒸制10、15 min及煮制8、12 min香附样品聚为一类,其余香附样品聚为一类。PCA结果显示“蒸制5 min”和“煮制2 min”样品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样品,其次是“直接晒干”“蒸制10 min”和“煮制4 min”,且煮制4 min、蒸制10 min后香附综合得分急剧下降;PLS-DA结果显示α-香附酮、圆柚酮、β-芹子烯和香附子烯为区分不同产地加工处理香附的标志性差异成分。结论 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香附药材化学成分影响较大,蒸制5 min和煮制2 min香附样品质量最佳,为较为良好的加工工艺,若农户条件不允许亦可采用直接晒干的方法,而煮制4 min、蒸制10 min后香附药材质量急剧下降,应为加工工艺的程度阙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薄荷、徐长卿、肉桂、丁香、牡丹皮5种含挥发性成分饮片在不同煎药时间点、使用3种不同煎药方式(传统砂锅后下、中药煎药机后下及中药煎药机正常煎煮)时汤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煎出量大小,明确使用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的煎药方法。方法:利用HPLC-GC测定汤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煎药方式下挥发性成分煎出量的差异性。结果:汤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中药煎药机大于传统煎药工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中药煎药机后下与正常煎煮2种煎药方法对挥发性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时可随复方其他饮片一起煎煮而不必采用"后下"方法;传统煎药方法煎煮此类饮片时"后下"是必要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下的泽泻挥发性成分,为研究泽泻挥发物的药理活性及完善泽泻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顶空进样法提取泽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对两种提取方式下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的泽泻挥发物中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36.89%,以倍半萜烯类、酮类、醛类化合物为主,主要为愈创木烯(5.98%)、γ-古芸烯(3.04%)、α-紫穗槐烯(2.94%)等;顶空进样法的泽泻挥发物中共鉴定出7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84.5%,以醛类、杂环类、萜烯类为主,主要为正己醛(38.39%)、2-戊基呋喃(6.91%)、α-紫穗槐烯(3.36%)等。[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泽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和相对含量均有所差异,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可建立更全面的泽泻挥发性成分的GC-MS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乌梅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5 MPa,循环萃取2h,提取乌梅中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 各成分分离度较好,乌梅超临界C...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不同提取方法研究对叶百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与乙醚冷浸两种方法提取对叶百部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进行测定,同时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两种方法得到提取物中分别有50种和18种化学成分被鉴定出,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392%和14.289%;其中含有3种相同成分,其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对对叶百部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挥发性成分研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鼠灌胃“五虎汤”后尿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五虎汤”大鼠灌胃后尿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对大鼠给药前后的尿液进行分析。结果:在给药大鼠的尿液中检测到18个与空白尿液相区别的成分,鉴定了14个,其中的7个成分在复方中也同时检测到。结论:检测到的区别成分可能来源于中药五虎汤,其中的一些成分与中药五虎汤的药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发现的11种商品砂仁挥发油含量比较认为,豆蔻属植物的种子团挥发油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砂仁项下的规定,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而山姜属植物的种子团挥发油含量低,且挥发油中不含樟脑,其它成分也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枳实不同方法提取物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枳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2010年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溶剂回流法、超声法提取枳实挥发油并通过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然后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2010年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丰富,被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39%。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枳实挥发油成分的影响较大,除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外,药典甲法方可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晒干、阴干、40 ℃烘干和60 ℃烘干4种方法干燥当归药材,运用GC-MS分析当归挥发油成分。 结果: 阴干和40 ℃烘干的当归中挥发油含量最高,分别为1.165%,1.074%;不同方法干燥的当归中挥发油组分分析共鉴定出40种成分;不同干燥方法的当归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各成分含量比例差异极大。 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显著,当归干燥方式宜采用40 ℃恒温烘干。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031-1033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式对银翘散解热抗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取116只大鼠随机分为12组,大鼠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致热后分别给予不同煎煮时间浓度的银翘散与阿司匹林灌胃治疗,观察大鼠体温变化,并在给药结束做游泳耐力试验,观察各组大鼠耐力情况。结果:0.5 h后大鼠体温除阿司匹林组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升高,银翘散未起作用(P0.05)。给药1.5 h、2.5 h后,阿司匹林组大鼠与煮沸3 min高、中浓度组、6 min高、中浓度组大鼠体温有显著下降(P0.05)。灌胃给药2.5 h、3.5 h后,阿司匹林组、银翘散各浓度组大鼠体温未见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体温显著升高,其解热效果明显(P0.05)。且煮沸3 min、6 min高浓度组大鼠体温明显低于其他银翘散给药组,P0.05。大鼠给药2.5 h以后银翘散解热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解热疗效。煮沸3 min银翘散高、中浓度组与煮沸6 min高、中浓度组耐力程度明显高于其余银翘散给药组。结论:银翘散以煮沸3 min、6 min解热抗炎作用最佳,其解热抗炎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草果挥发油对颅痛定的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草果挥发油对颅痛定的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Franz扩散小池进行透皮吸收试验,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颅痛定含量。结果:50mg.ml-1颅痛定的平均透皮速率(mg.cm-2.h-1)为0.03320,50mg.ml-1颅痛定 3%草果挥发油为0.04529,50mg.ml-1颅痛定 3%氮酮为0.05981。结论:草果挥发油使颅痛定的体外透皮速率在数值上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16.
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将吴茱萸浸膏用溶剂分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通过利血平所致寒证大鼠模型,筛选出吴茱萸影响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部位。再用2种改性磁性高分子微球,将正丁醇部位分离为生物碱、酚酸、脂溶性和水溶性4类成分,进一步以寒证大鼠模型筛选吴茱萸影响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药性成分。结果吴茱萸正丁醇部位以及生物碱类成分均可使寒证大鼠体温升高,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Na+-K+-ATP酶活性,升高肝组织ATP含量,使能荷值明显升高,提高机体产热,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结论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的影响。方法 :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挥发油含量高低依次为 :生品 >炒制品 >醋制品 >酒制品。结论 :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江西产枳实生品、麸炒品、蜜麸炒品、蜜糠炒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实中挥发油,建立GC-MS分析方法鉴定不同枳实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加速电压34.6 V,倍增器电压1 388 V,四极杆温度150 ℃,扫描数4.45次/s, 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 结果: 从枳实4种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63个化合物,加辅料炮制后均有新化合物产生且成分种类增多,麸炒枳实中含有的挥发油种类最多。麸炒品、蜜糠炒品、蜜麸炒品和生品中分别鉴定出99,87,81,79种,四者共有挥发油成分42种。与枳实生品相比,麸炒后新增52种化合物,蜜麸炒后新增26种化合物,蜜糠炒后新增28种化合物。 结论: GC-MS适用于枳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为枳实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及肉豆蔻醚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肉豆蔻面裹煨、滑石粉烫和麦麸炒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炮制前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对肉豆蔻炮制前后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适宜的炮制条件可使肉豆蔻醚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