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莉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26-312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临床疗效。方法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两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30例不进行干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汁酸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观察组分娩孕周、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明显改善的临床症状,提高了妊娠结局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四川省乐山市妇幼保健院12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指标与围产儿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中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水平越高,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就愈高(P〈0.05),新生儿平均体重就轻。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视,密切观察胎儿的监护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iR-185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及42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RNA,qRT-PCR检测表达。结果 miR-185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血清miR-185水平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年龄、孕周、经产与否无关,但是与围生儿预后相关。结论血清miR-185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围生儿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检测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总胆汁酸值的高低分为观察组(总胆汁酸值>20μmol/L,n=125)和对照组(总胆汁酸值≤20μmol/L,n=275),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及早产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中度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增高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加强对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有助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从而为早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预防胎儿窘迫和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田秀娟  刘苑  王志华 《河北医药》2013,(20):3122-312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以瘙痒、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肝酶和血清胆汁酸升高为特征的并发症[1]。血清胆汁酸和肝酶水平通常在分娩后几周内降至正常[2]。尽管有妊娠6~10周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报道,但该病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3,4]。ICP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胎儿缺氧及母体肝功损害,如何提高ICP孕产妇的围生儿质量已日益受  相似文献   

6.
聂青松  崔华  张俊 《淮海医药》2005,23(5):379-380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ICP孕妇35例分别测定TBA及肝功能指标。TBA采用循环酶速率法,TBIL采用钒酸气化法,ACT采用速率法(IFCC推荐)。结果对测定结果简要描述,发生妊娠内胆汁淤积症时,血清TBA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BA测定是诊断ICP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孕妇在正常妊娠期间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变化,探讨TBA在妊娠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孕妇在妊娠不同阶段和未孕妇女血清中TBA含量。结果妊娠组妇女血清中TBA比非妊娠组高,并且妊娠后期TBA的升高比早期更为明显。结论在正常妊娠过程中,TBA含量会生理性升高,而其异常升高的孕妇就会潜在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此,妊娠期TBA的定期检测有利于IC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胆汁酸、肝酶指标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胆汁酸、肝酶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以同期我院收治的150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产后出血方面: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剖宫产比例更高,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低体重儿比例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低,与其他组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检测胆汁酸、肝酶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而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瘙痒、黄疸、肝功能异常、胆汁酸水平异常升高[1]。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严重者可能造成胎儿产前死亡,同时对孕产妇造成威胁[2]。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3例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由于胆汁酸毒性作用和胆盐的逐日淤积,易发生胎儿窘迫及胎儿突死宫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特点、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分娩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以及观察组中分娩方式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亡及羊水污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亦不同。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特别是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和中期妊娠胆汁酸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雌激素诱导的妊娠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将妊娠12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茵栀黄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1 h后灌胃给药,1周后测定妊娠大鼠胆汁流量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雌激素(E2)水平。结果:茵栀黄口服液可以增加EB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妊娠大鼠的胆汁流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BA、TBIL、AKP和E2水平。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EB诱导的妊娠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状况,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比值变化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惠州市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8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将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检...  相似文献   

14.
刘月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150-150,153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TBA)与围生儿的预后关系及ICP的治疗。方法:将155例患者,根据总胆汁酸水平的不同分为TI组和T2组,分析两组间羊水污染、早产的关系。结果:两组羊水污染、早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1),围生儿预后差。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ICP症状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瘙痒和黄疸,以孕妇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升高为生化特征,ICP患者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孕期羊水胎粪污染,甚至突然胎死宫内,对围生儿危害极大。刘朝阳等研究表明ICP患者母血及脐血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本文通过测定脐血总胆汁酸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来探讨ICP对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后期以皮肤瘙痒、肝内胆汁淤积和黄疸为特征的疾病。ICP患者预后良好,但胎儿可发生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产儿病率以及围产儿死亡比均增加。IC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综合指标,其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收治ICP患者108例,占同期分娩总数4070例的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妇及围产儿在妊娠期内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症后情况.方法 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8例(观察组)及同期正常住院孕妇18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显著(P<0.05),但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异常产、胎儿窘迫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及产儿的影响较大,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的特发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其生化特征表现为血清胆汁酸升高,同时伴有皮肤瘙痒以及黄疸为主的临床表现,它的最大危害是可以引起胎儿窘迫,导致新生儿宫内缺氧、早产、死胎、死产,同时还可引起难产与产后出血等,ICP的围生儿病死率高达70%[1]。为了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必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肝内胆汁淤积致使皮肤搔痒为特征,伴有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生化指标升高。ICP患者预后良好,但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导致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等,使围产儿患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增加,并可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产科医师对本病日趋重视,现就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92例ICP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胆汁酸升高程度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 6 1例妊娠肝内胆汁瘀积 (ICP)患者血清胆酸 ,按胆酸高低分为两组 ,分别与临床症状、肝功能、胎儿宫内发育、妊娠结局、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高胆酸组发病早、病情重 ,分娩并发症多。结论 :血清胆酸升高程度能真实反映病情和判断预后 ,以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