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HBO组,采用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3h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灌注6h、24h、48h、72h和120h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caspase-3表达。模型组和HB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均增高,HBO组大鼠再灌注6h、24h和48h各时间点easpase-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抑制大鼠脑神经细胞easpase-3的活性,减少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细胞问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两组按缺血90min再灌注3h、6h、12h再分为3个亚组。各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拜阿司匹灵组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梗死体积减小(P均〈0.01);缺血区ICAM-1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使损伤脑区ICAM-1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损伤模型,同时给予NGF治疗。观测神经评分改变,计算脑组织梗死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动的变化。结果:NGF治疗组神经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GF治疗组脑缺血梗死区缩小,脑组织含水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NGF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O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芪棱汤对线粒体介导caspase-9依赖凋亡通路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芪棱汤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芪棱汤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再灌注24h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形态改变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cyt 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变化。结果:芪棱汤对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和再灌注24h组病理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减轻线粒体水肿,减少内部嵴断裂和基质颗粒的脱落,维持线粒体的基本形态,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凋亡指数,减少cytC和caspase-9的表达。结论:芪棱汤对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9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稳定线粒体膜,抑制cytC和caspase-9的释放和激活,降低细胞凋亡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给予NGF治疗。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介素-1(IL-1)、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神经细胞的凋亡数。结果NGF组TNF-α、IL-1较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相比,NGF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及IL-6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细胞的凋亡检测发现,与IR组比较,NGF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GF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减少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法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脑缺血3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后断头取脑,假手术组则于再灌注24h断头取脑,测定MPO的活性和免疫组化法观察ICAM—1、Mac-1的表达。同时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在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6h后,脑缺血灶ICAM-1和Mac-1表达逐渐出现增高趋势,脑组织MPO活性也逐步增高,再灌注48h达高峰,它们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缺血早期进行亚低温干预,能明显抑制ICAM-1、Mac—1的表达和MPO活性(P〈0.05,P〈0.01)。(3)亚低温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亚低温干预能明显抑制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Bad的磷酸化p-Bad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磷酸化Bad的平均光密度值(A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p-Bad在缺血再灌注2 h明显升高,于4 h达到峰值(P〈0.05),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并低于假手术组;依达拉奉干预组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Bad磷酸化活性增强,依达拉奉可通过上调p-Bad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骨架蛋白血影蛋白αII(spectrin αII)及卡配因(calpain)、胱冬酶-3(caspase-3)等相关蛋白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通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常温组)及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亚低温组),分别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影蛋白αII、卡配因Ⅰ及胱冬酶-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梗死灶中心区血影蛋白αII染色消失;梗死灶周围缺血区血影蛋白αⅡ阳性细胞数量呈动态变化过程:再灌注2h时,脑缺血区血影蛋白αⅡ阳性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开始减少,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其阳性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于24h时达到峰值;与相应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大鼠血影蛋白αⅡ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大于前者,而卡配因I及胱冬酶-3阳性细胞数量则较常温组明显减少。结论亚低温可以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蛋白酶卡配因Ⅰ、胱冬酶-3的表达,减缓细胞骨架蛋白血影蛋白αⅡ的降解,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GFAP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七氟醚预处理及局灶脑缺血(PMCA)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七氟醚预处理(2%sevoflurane,2 h)+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6 h、24 h4、8 h、72 h)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再灌注损伤后随时间延长,GFAP表达逐渐增多,于缺血后24 h达高峰。七氟醚预处理各时间点GFAP表达明显降低,尤其在缺血周边区明显,与缺血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明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反应性增生可能是七氟醚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何文娟  尹伟英  魏妮  谢辉 《中国康复》2021,36(7):387-39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康复训练调节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造模,24h后挑选神经功能评分2~3分的大鼠和假手术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康复组(16只)和脑缺血组(24只),康复组每天按计划进行跑步训练,分别于康复训练的第7天、第14天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随机挑选部分大鼠进行取材进行TTC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脑缺血再灌注造成大鼠神经功能损伤,7d和14d的康复训练有效提高了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此外,脑缺血再灌注诱导了大鼠脑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表达增加,促进脑中血管微循环的建立;与脑缺血组相比,7d和14d康复训练显著增加了大鼠脑中VEGF与NGF表达(P<0.05),加速了缺血区血管微循环的建立(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增加了VEGF与NGF表达,加速了缺血区血管微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h再灌注组(3h,6h,12h,24h,48h),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根据炎症反应的机理,说明其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和27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10只。大鼠脑缺血60min,然后进行再灌注。S组在脑缺血前30min吸入氧气+2.4%七氟烷60rain。Sham组和I-R组吸入氧气。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缺血侧顶叶皮层脑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SP_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增加(P〈o.01),应用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HSP-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七氟炕能上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和HsPL27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选择素和L-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选择素组、L-选择素组和持续缺血组,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L-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少量表达,6h达高峰,24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两者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10d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结果:HBO组与缺血组相比72h~120h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减小,缺血24-48h小胶质细胞减少,缺血48h和120h MMP-9蛋白表达减少。结论:HBO能减小脑缺血梗死灶体积,其作用可能与HBO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aspase-3抑制剂Ac-DEVD—CMK及calpain抑制剂ALLN干预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经左侧侧脑室注射DEVD或/和ALLN溶剂二甲基亚田(DMS0)后,制作大鼠左侧MCA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情况;并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24h或48h检油鼠脑中单、双链DNA断裂情况。结果 溶剂DMS0预处理组的各项指标与MCAO模型组无明显差异;DEVD或ALLN治疗后缺血仍脑中Klenow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二合用作用最强。结论Caspase-3与calpain均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对此进行治疗干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SD大鼠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后适应组及缺血预适应组,每组10只。以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价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减少,神经行为改善(P<0.05),但作用弱于缺血预适应组(P<0.01)。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缺血后适应和预适应可以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缺血后适应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病理性损伤,但作用弱于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3h以及缺血3h、再灌注3、6、24、48和72h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极低水平的VEGF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由表达增强降低至正常水平,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东菱迪芙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h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κB(IκB)、Bel-2、Bax的活性。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脑梗死体积比和凋亡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Bcl-2、Bax的活性明显升高,IκB的活性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梗死体积比明显增高。东菱迪芙可明显降低NF-κB的活性、Bax的表达、凋亡细胞数、梗死体积比,增加IκB和Bcl-2的表达。结论 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从而减轻脑细胞凋亡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补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补体C1q和C3d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水肿、脑损伤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补体C1q和C3d蛋白的表达,记录大脑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脑组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补体C1q和C3d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至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至再灌注后120h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24~72h达高峰。神经功能缺失最重的时间点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h。补体C1q和C3d的表达水平与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失呈正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激活参与其损伤过程,抑制补体激活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超短波和旋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短波、旋磁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治疗组(超短波组)及旋磁治疗组(旋磁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8h给予治疗,24h取脑,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Bcl-2、Bax蛋白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18h,超短波治疗能减少脑含水量,减小梗死体积;超短波组与旋磁组Bcl-2的表达均提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提高,超短波组与旋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脑含水量和减小脑梗死体积方面,旋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18h,应用超短波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疗效;本实验条件下旋磁治疗对改善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未见显著疗效,在改善凋亡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