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结直肠癌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性息肉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6.7%和30.0%。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组织电。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浆膜浸润、肿瘤远处转移、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夏恶性演进有关。在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检测STAT3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 (SSTR)在结直肠癌和相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指导临床结直肠癌病人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2例结直肠癌及其附近正常黏膜生长抑素受体,并同时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结直肠癌中生长抑素受体蛋白表达率为83.3%(35/42),正常黏膜为92.9%(39/42),<0.001,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表达强度差异明显,结直肠癌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肿瘤,相应的正常黏膜生长抑素受体表达中等强度或强阳性,而生长抑素受体中等强度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的肿瘤,相应的正常黏膜均呈强阳性表达.而且不同表达强度的结直肠癌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1).生长抑素受体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01,<0.001),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682,P=0.789,P=0.342). 结论:生长抑素受体在结直肠癌中有阳性表达,但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相应正常黏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是否会降低结直肠癌细胞株对放疗的敏感性,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选择生长激素受体(GHR)阳性表达的HCT-8和阴性表达的LOVO细胞,各分为单纯放疗组、rhGH 放疗组、生长激素受体中和性抗体(GHRA) rhGH 放疗组.放疗剂量分别为2 Gy、4 Gy和8 Gy;rhGH浓度为100 ng/mL;GHRA浓度为0.2 μg/mL.应用克隆形成试验评估放疗敏感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彗星电泳法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经过rhGH干预的HCT-8细胞放疗后,其克隆形成率较单纯放疗组显著提高,在8 Gy放疗下尤为明显(52.1±2.9)% vs (21.0±2.7)%,P<0.001.经GHRA预处理封闭GHR之后,这种作用消失.rhGH干预并不改变LOVO细胞接受放疗后的克隆形成率.rhGH干预显著减少了由放疗引起的HCT-8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2 Gy,P=0.042;4 Gy,P=0.013;8 Gy,P<0.001 );经过中和性抗体预处理封闭GHR之后,这种作用消失.与空白对照相比,rhGH的干预使HCT-8细胞DNA初始受损的程度显著下降(Olive尾时刻21.53±2.88 vs 36.56±3.93,P=0.003),并在到达平台期后,其所处的水平与单纯放疗相比也明显下降(5.5±0.42 vs 9.07±0.84,P=0.012);在使用GHRA预处理封闭细胞表面GHR后,再加入rhGH,这种作用则消失.结论:rhGH降低GHR( )的HCT-8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GH与GHR结合,显著增强了GHR( )结直肠癌细胞对放疗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标本53例,良性腺瘤标本31例;以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37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MP-2在正常黏膜、良性腺瘤和结直肠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2.9%和75.5%,与正常黏膜组和良性腺瘤组比较,结直肠癌组MMP-2表达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进展及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底物1(ras-related C3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 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4年5月75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5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蜡块及4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Rac 1蛋白表达情况,了解Rac 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7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ac 1蛋白染色阳性73例(97.3%),在5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Rac 1蛋白染色阳性19例(32.8%),4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Rac l蛋白染色阳性2例(4.3%)。结直肠癌组织中Rac 1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c l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Duke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50、0.281、0.314,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癌灶原发部位、性别及瘤体大小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ac 1蛋白在肠癌组织中表达最高,结直肠腺瘤中表达低,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不表达。Rac 1蛋白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的部位及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Yes相关蛋白(YAP)在直肠癌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直肠癌中的意义.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30例直肠癌患者和10例正常体检者直肠黏膜组织中Y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直肠癌黏膜组织中YA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73.2±11.1比10.4±4.1,P< 0.05);直肠癌黏膜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65.7±9.5比9.2±4.3,P<0.05).结论 YAP的高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TM法检测60例直肠癌、30例直肠腺瘤和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标本中PTEN及PI3K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肠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43.3%( 26/60)比100.0%(10/10)和93.3%( 28/30),P<0.05],直肠癌组织PI3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75.0%( 45/60)比30.0%(3/10)和33.3%(10/30),P<0.05].PTEN及PI3K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前癌胚抗原、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或<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I3K与PTEN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69,P=0.023).结论 直肠癌中PI3K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监测两者的表达对判定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生长激素受体( GH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胃癌病人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的GHR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Borrmann分型的关系.同时检测其中14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GHR表达情况,分析正常胃黏膜与肿瘤组织GHR表达的差异. 结果:胃癌组织中GHR表达阳性率为55% (55/100),正常组织为85.7% (12/14).GHR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与Borrmann分型相关(P<0.05).GHR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性别和年龄均无相关性. 结论:胃癌组织中GHR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粪便环氧合酶(COX)-2检测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收集2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结直肠腺癌组)、17例结直肠腺瘤样息肉患者(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组)以及23例存在腹痛、贫血、粪便异常等症状对照患者(对照组)的粪便,检测粪便中COX-2.结果 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组和结直肠腺癌组的COX-2阳性率分别为88%和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COX-2阳性率为0,对照组与结直肠腺癌组及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粪便COX-2检测对于发现结直肠腺癌和结直肠腺瘤样息肉具有一定敏感度,是有前途的无创检测方法,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肿瘤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1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的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细胞以及2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对照组)的黏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进行PD-ECGF测定.结果 结直肠癌组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上皮细胞(P<0.05);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质细胞PD-EC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肿瘤间质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是否PD-ECGF阳性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细胞PD-ECGF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间质细胞是PD-ECGF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大肠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VEGF在肿瘤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时42例大肠腺癌组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组织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4.8%,癌旁正常组织均无表达。survivin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明显相关,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两者同时表达的大肠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 survivin基因表达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检测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于大肠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快速的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ZK20)表达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的表达与微转移的关系,研究大肠癌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监测技术结合RT—PCR,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CK20的表达。用SSCP技术对大肠癌患者进行p53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36例患者的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27例,阳性率为75%,手术后24h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30例,阳性率为83.3%,术后早期化疗结束后仅1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6%。36例患者的p53基因的SSCP突变检测中未检测到突变。结论运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K20的表达可以监测癌症微转移的发生,简便快速,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4.
nm23-H1蛋白在大肠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7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43例癌旁组织标本及正常大肠黏膜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H1蛋白表达.结果大肠的正常黏膜有不同程度nm23-H1蛋白表达;大肠癌组织nm23-H1蛋白表达(80.3%)高于癌旁组织(58.1%,P<0.05)及正常黏膜(48.8%,P<0.001);nm23-H1蛋白表达未显示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论大肠癌组织nm23-H1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m23-H1蛋白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组织的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 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xtracellularmatrixmet alloproteinaseinducer ,EMMPRIN)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 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 40例大肠癌组织、40例大肠腺瘤和 40例正常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 ,并分析大肠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  40例大肠癌标本中有 3 2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0 % ;而 40例大肠腺瘤中只有 4例阳性低表达 ,阳性率为 10 % ;40例正常黏膜中只有 2例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5 %。[结论 ] EMMPRIN在大肠癌中呈高表达 ,而且与病理类型、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有关系。在分化程度中 ,未分化癌有显著高表达 (P <0 .0 1) ,由淋巴转移者高表达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β-酪啡肽-7(β-CM-7)对大鼠生长、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生长素受体(GH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被灌饲生理盐水和β-CM-7,并记录大鼠日采食量。饲养1个月后检测大鼠的增重情况,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含量,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两组大鼠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比,增重有提高的趋势,增重率提高8.67%。实验组大鼠的日采食量增加了13.08%(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有升高趋势,而甲状腺素(T4)有下降趋势。实验组大鼠肝脏的GHR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增加了19.83%。结论: β-CM-7能促进生长期大鼠的生长,增加采食量,影响生长相关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并且上调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从而增加生长激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其对应的临床病理之间相互关系及KL-6粘蛋白作用机制。方法于手术中收集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60例(所有手术患者在术前均未进行全身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6粘蛋白与E-钙粘蛋白的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KL-6粘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E-钙粘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不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1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恶性程度的评估与预后判断。2KL-6粘蛋白其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粘附作用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93例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中的MDR1 mRNA.结果MDR1mRNA的阳性率为37.63%,MDR1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无关。结论化疗前大肠癌组织中MDR1基因即存在较高的表达率,且独立于病理形态学之外。提示化疗前要区别对待,对MDR1基因表达阳性者应合理选择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