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涛  苏鹏 《当代医学》2008,14(23):109-110
目的 探讨腰椎问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管充分减压加内固定与腰椎管有限减压两种方法治疗.结果 经平均1年的术后随访.两组优良率达81.8%、897%.结论 应用坚强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方式处理此类病人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腰椎管充分减压加内固定与腰椎管有限减压两种方法治疗。结果经平均1年的术后随访,两组优良率达81.8%、89.7%。结论应用坚强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方式处理此类病人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分别利用后路减压和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结论:采用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较为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要点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优良率82.1%,总改善率为83.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18例,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加后路固定18例。结果:随访1.5~5年。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优良率83.3%,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加后路固定优良率94.4%。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条件者尽早手术,有关节突增生应进行固定手术,手术前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5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14.3分,术后JOA评分27.2分,改善率平均83.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随访10~34个月,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3.2%。结论腰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早期牢固固定和植骨部位骨性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t=14.95,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t=25.57,P<0.01);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B组术后优良率为81.8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46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减压组),40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术后获随访78例,其中减压组42例,内固定组36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4年2个月,应用JOA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85.71%,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与单侧椎间开槽自体棘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1±0.5)个月。优良率96.43%(27/28),融合优良率100%。结论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蒙芝健 《广西医学》2012,34(5):633-634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1个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良32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3.1%.结论 对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能对受累节段硬膜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同时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提供可靠的脊柱稳定,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单纯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70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B组35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后随访3~24个月, 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7%,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7.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凌爱军 《求医问药》2014,(18):277-278
目的 :探讨用后路减压术联合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3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例患者。我院用后路减压术联合内固定植骨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后路减压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62.5%。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恢复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后路减压术联合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7例65岁以上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关节、横突间用自体骨进行融合,5例使用椎间融合器。结果 17例随访4~25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结论腰椎管减压、固定、植骨有助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胡松峰  凌义龙  方国华  夏炳江  边俊  谢峰 《浙江医学》2017,39(7):570-571,574
目的观察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骨刀椎管潜行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Coflex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0例作为对照(传统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4个月。Coflex组患者与传统PLIF组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采用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功能方面并不逊色于传统减压融合手术,且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CD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椎管减压、CD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23例。结果:2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上述手术治疗后,无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诊21例,优良率95.2%(20例)。结论:彻底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马尾的压迫,同时行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强,融合率高,有效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在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入院的60例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腰椎减压+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疼痛与下肢功能、总体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12.05±2.51)分,组间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2.07)分,实验组ODI指数(20.17±5.35)显著低于对照组(24.26±5.06);实验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在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毕群立  王少宏 《海南医学》2012,23(18):22-23
目的 分析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Ⅰ组)和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Ⅱ组).结果 Ⅰ组优良率为82.35%,Ⅱ组优良率为88.2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Ⅰ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要使用椎弓根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彻底减压,椎间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年随访21例,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 椎弓根钉加后路减压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