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游离腓骨骨瓣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12例,其中携带皮瓣4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 55岁,平均35岁.修复肱骨缺损2例,尺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4例.腓骨瓣切取范围1.5 cm× 2.0 cm~ 12.0 cm× 16.0 cm,腓骨移植长度6.0~ 20.0 cm.结果 12例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年5个月.4例携带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11例,Ⅱ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2~18 d;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应用Enneking上肢功能标准评分为22~29分,平均27分;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可一期完成骨缺损修复,且可同时解决软组织缺损.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将股前外侧皮瓣与腓骨皮瓣的轴心血管串联吻合后移植修复8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3 cm×12cm~34 cm×16 cm,骨缺损长度为7~16 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6 cm×12 cm~28 cm×15cm,腓骨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1 cm×10 cm,腓骨切取长度为10~18 cm.结果 7例串联组织瓣一期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伤口逐渐愈合.8例患者术后获7~3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6个月移植腓骨愈合,术后1年移植腓骨直径明显增粗.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及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联合移植能有效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且缩短了病程,减少了肢体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3.
贾红伟  吕松峰  任飞 《中国骨伤》2007,20(5):334-335
肱骨骨不连是骨科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方法较多,效果较好。但对于一些复杂类型的肱骨骨不连,如合并感染的肱骨骨缺损,肱骨双节段骨不连等,治疗比较困难。2001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13例肱骨骨不连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4~56岁;左侧8例,右侧5例。肱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碎骨片坏死9例(开放性7例,闭合性2例),其中采用钢板固定5例;钢板加钢丝捆扎固定4例,有2例演变成骨髓炎。肱骨血源性骨髓炎形成慢性骨髓炎骨缺损合并窦道形成3例,肱骨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再次摔伤致钢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多术式移植重建肿瘤性骨关节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至2005年1月应用多种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式治疗89例肿瘤性骨关节缺损,男48例,女41例;年龄12~67岁,平均35岁。其中病灶清除腔内嵌入植骨术35例;瘤段切除单节段或双节段腓骨植骨术15例;近关节肿瘤切除带腓骨头半关节移植术16例;病灶外科边缘切除双段腓骨、髂骨联合植骨术23例。结果: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对术后功能评价:病灶清除腔内嵌入植骨术35例中29例获随访,优26例,良1例,可2例;瘤段切除单节段或双节段腓骨植骨术15例中12例获随访,优8例,良1例,可1例,差2例;近关节肿瘤关节切除带腓骨头半关节移植术16例中12例随访,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病灶外科边缘切除双段腓骨髂骨联合支撑植骨术23例中17例获随访,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多术式移植重建骨关节缺损,极大地丰富了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满足四肢多部位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效果可靠。手术操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病变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5.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下肢4种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0例足部创面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8~61岁,平均28.5岁;左侧7例,右侧13例.缺损创面部位:足背12例,足跟足底部5例,足踝部3例;创面大小为2.0 cm×3.5 cm~12.0 cm×18.0 cm.皮瓣选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例,股前内侧穿支皮瓣7例,腓浅动脉穿支皮瓣5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中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血运恢复.20例患者术后获3~6个月(平均5.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其中13例吻合皮神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可,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临床效果满意,是修复此类创面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数字化设计与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数字化设计修复长段骨和(或)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9例,术前血管造影后行螺旋CT供区小腿扫描.将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 3.1软件对腓骨及其营养血管行三维重建.术前根据患者骨缺损长度、形态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利用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精确测量和个性化没计,并模拟手术关键操作.术中仔细核对腓动脉与重建血管走行,并依术前设计切取腓骨(皮)瓣.移植于骨缺损受区进行固定.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以达到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对移植腓骨的转归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三维重建图像直观地体现了腓骨、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三维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手术操作,町避免术中因小腿血管损伤或血管变异致切取失败和供区意外损伤.9例移植的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骨缺损均修复,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率90.4%.结论 数字化设计可为修复长段骨缺损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便术前模拟及术中指导,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介绍改良躅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的躅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该皮瓣在传统躅趾腓侧皮瓣设计方法基础上,将皮瓣腓侧缘及近端分别向背侧及趾蹼侧移动,从而避开口径细小又紧贴于皮下的躅趾腓侧浅静脉,直接游离第一跖背浅静脉;皮瓣的动脉和神经游离仍以常规方式进行。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2例获得4~11个月随访,3例失访。手功能评定:优10例,良2例。皮瓣两点分辨觉为4~8mm,12例对皮瓣外形满意。供区行走无影响,步态正常。10例对供区外观满意,2例欠满意,其中1例蹲趾腓侧偶有触痛。结论应用改良躅趾腓侧皮瓣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腓骨移植的远期疗效报告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对 19例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不同部位骨缺损患者进行 5~ 20年 (平均 10.79年 )远期随访,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等级记分法,以达到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对移植腓骨的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结果评定。结果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远期效果因缺损类型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9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5%,其中移植腓骨骨不连 1例、骨折 3例 (7次 )、成角畸形 5例; 3例先天性桡骨缺如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2%, 3例术后均出现移植腓骨骨骺线早闭,畸形复发; 5例骨髓炎、骨外露、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94%,仅 1例发生移植腓骨骨折; 1例前臂软组织缺损并尺骨缺损,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7%,骨愈合顺利; 1例桡骨海绵状血管瘤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100%,骨愈合顺利。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长骨缺损的好方法,与其他组织瓣联合应用,可一次完成骨支架重建与软组织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但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桡骨缺如患者 ,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9.
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评价带血运单腓骨移植、骨膜外腓骨组合移植及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的能力差异,为临床长段粗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有效术式及理论依据.方法7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胫骨中上段10mm骨缺损模型,用1.2mm双克氏针内固定.实验组截取腓骨24mm,保护附着的肌肉和腓血管制成带血管蒂的腓骨瓣,在腓骨前内侧纵行切开骨膜并剥离至周径的1/3,截断形成两段各为12mm的腓骨,将腓骨折叠,缝合骨膜两游离缘形成一完整骨膜包裹的双腓骨,两腓骨相对面无骨膜,骨皮质直接对合,两骨端用5-0丝线捆扎,向内侧移位至胫骨缺损处,腓骨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内.对照Ⅰ组将截取带骨膜的腓骨12mm向近端游离,向内侧移位至胫骨缺损处,腓骨远近端插入胫骨髓腔内.对照Ⅱ组截取腓骨24mm,截断形成两段各为12mm的腓骨,将带骨膜的双段腓骨折叠,腓骨折叠后相邻面腓骨骨膜保持完整,两骨端用5-0丝线捆扎,对照组内固定同实验组.术后石膏外固定于屈膝屈踝90°位.于术后2、4、8、12、16周每组取4只,分别摄X线片;测定骨密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通过观测指标对比三种术式修复骨缺损的差异.结果本试验中对照Ⅰ组4只出现骨折,对照Ⅱ组2只出现骨折,实验组未发生骨折.X线片示实验组骨小梁排列整齐,腓骨明显增粗,骨髓腔再通.骨密度实验组均大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力学测试,移植骨平均最大载荷、最大扭矩及剪切应力,实验组均大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较单腓骨移植、骨膜外腓骨组合移植修复长段粗骨缺损更符合骨生物力学要求.该术式通过骨膜相连后骨膜内成骨及力学应力刺激使移植腓骨明显增粗,可有效预防移植骨再骨折的发生,是治疗长段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指动脉神经的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对15例18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以一侧指固有动脉神经背侧支为营养支,于远指间关节背侧设计皮瓣,带一侧指动脉神经,皮瓣旋转90°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指背供区取上臂全厚皮片游离植皮.皮瓣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结果 术后15例18指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感觉恢复至S~S4,两点分辨觉为4~8mm,患指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优良.结论 采用指动脉神经的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单,不牺牲指固有动脉、神经,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并能重建感觉,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潘小平  郑安华 《中国骨伤》2009,22(6):463-463
自2002年至2007年,应用拇指指背动脉岛状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应用(踇)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加髂骨植骨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拇指末节缺损者,采用游离(踇)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指甲及指腹缺损,同时髂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足部供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组织全部存活;足部供区植皮均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0个月.拇指末节指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期内未出现指骨骨不连及再骨折情况,拇指外形满意,指甲生长良好,触觉满意,可协助指腹完成抓、捏、捡针等动作,均可完成对掌功能.8例保留拇指指间关节者,屈曲活动达40°~90°,平均55°;4例指间关节融合者,末节无活动度,但掌指关节活动接近正常.供足植皮区皮肤松软,质地可,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踇)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加髂骨植骨修复拇指末节缺损,可以较好地重建拇指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董根生 《中国骨伤》2004,17(10):621-622
手部构造复杂,功能特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治疗较为棘手。自1986年采用前臂岛状皮(骨)瓣治疗手部软组织和骨缺损161例(168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 方法 ①健康自愿者2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下肢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腓骨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取新鲜捐献尸体1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双下肢行连续螺旋CT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情况.利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其分支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4.1软件对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 结果 运用Amira4.1图像处理软件,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晰地观察到外科腓骨瓣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别是腓动脉的分支情况和体表的投影得到很好的显示.利用软件的Movie Maker模板创建电影文件,将其制作为电影,画面清晰流畅,可直观、立体地显示形态特征. 结论 三种数据集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正常腓骨瓣三维动态解剖,对腓骨瓣的临床试验、基础研究、临床训练和手术规划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外露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报道游离皮瓣,带蒂岛状皮瓣移植复四肢复杂性组织缺损和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方法施行皮瓣移植修复骨外露组织缺损26例,其中游离皮瓣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和的岛状皮瓣6例。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部位:足部4例,跟部5例,踝部4例,小腿胫,腓骨5例,手腕部8例。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有其中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带血管腓骨复合组织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4~ 4 2岁 ,病程 2 0d~ 2年。均因创伤或慢性感染致胫骨长节段骨缺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或瘢痕挛缩及感染、骨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 4cm× 7cm~8cm× 17cm。移植腓骨骨段 11~ 2 2cm。2 手术方法  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取复合组织皮瓣 :依据受区创面大小、骨缺损长度于小腿外侧设计皮瓣。自深筋膜深面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 ,将皮瓣向前掀…  相似文献   

17.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2~44岁,平均31.2岁.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2例.掌骨2例,足2例,腓骨1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2 cm~16 cm×5 cm.骨瓣切取范围2 cm×1 cm×0.8 cm~8 cm×2 cm×0.5 cm,皮瓣切取范围6cm×3 cm~18 cm×6 cm.血管吻合除1例动脉端侧吻合外,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骨瓣以钢板螺钉固定4例,克氏针固定1例.结果 1例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生皮瓣边缘浅表性坏死,经植皮愈合,其余皮瓣全部存活.供区伤口8~27 d愈合.全部患者随访8~19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须特殊保护.骨愈合时间3~6个月.髋部外形轮廓未改变,无髋区疼痛,无瘢痕增生.修复手部缺损者患手恢复握持功能,基本恢复对掌功能;修复下肢缺损者患肢可负重,无疼痛.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小面积骨缺损,尤其是合并较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切取带有腓血管供血的腓骨上3/4段修复尺骨骨缺损13例,对其中4例伴有皮肤缺损者,采用腓骨骨皮瓣联合修复;腓骨移植长度为6~16cm;腓骨骨皮瓣面积为15cm×8cm~25cm×12cm。术后分别于1、3、6、12个月对前臂拍摄X线片,术后12个月测定患肢功能。结果13例9块腓骨瓣、4块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腓骨瓣与尺骨完全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前臂旋转功能:优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2.7%。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为21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70%。供骨区踝关节活动正常,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无异常。结论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可靠,既保持了尺骨长度,又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血供,是一种治疗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跖内侧皮瓣联合肋骨移植修复多手指末节掌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跖内侧皮瓣联合肋骨移植修复5例(男4例,女1例)手指末节掌侧骨与软组织缺损,年龄19~43岁(平均31岁).其中,双指损伤3例,3指损伤2例.皮瓣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供区创面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28个月(平均19个月),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手指感觉恢复.两点分辨觉5~14 mm(平均8 mm).结论 跖内侧皮瓣以跖内侧动脉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联合肋骨移植很适宜修复多手指末节掌侧骨与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腓骨移植术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我院1981年8月至1999年10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33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至受区时,其动脉吻合采用动脉双口吻合法或叫“T” 嵌入端端吻合法;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取材入路上作了简化。结果 经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5年,经X线摄片检查,术后移植骨临床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长骨长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在血管吻合时采用动脉“T”形,嵌入端端吻合法,该法既保证移植骨的血供,又使受区供血动脉原供区血液供应不受影响,在带血管蒂的腓骨取材上,本术式入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