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广东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东中药材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中药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多万亩,“十五”期间将发展到100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商品药材集散地之一;特产“广药”、“南药”驰名国内外。省内建立了阳春砂、巴戟天、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高良姜、化橘年、溪黄草、山银花、五爪龙等10种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开展了种植地的环境质量检测、物种鉴定和优良品种繁育、种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农药残留和有害重金属限量的检测等内容的研究。同时,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建设是广东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在德庆县、广州、化州等地建立了GAP产业化基地;并实施了多种中药材GAP产业化的模式。通过建没中药材GAP产业化基地,能优化当地经济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和产业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升级;更有利于保护天然资源,使中药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4.
对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多倍体的植物学特征、获得途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倍体及其在中药材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通过查阅文献,对多倍体确定的主要依据,多倍体研究的手段方法以及中药材多倍体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中药材多倍体研究的方法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具有滋补强壮、止血、活血、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等功效。三七中的皂苷、三七素、氨基酸、挥发油等主要有效成分多为受高温易分解的物质,使用传统的干燥加工方法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有效成分的分解和损失,从而降低药效。因此应用先进的干燥工艺成为三七加工过程中一个急需研究和开发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1中药产业发展形势与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对中草药的栽培、组织培养、采收加工、储存保管、成分提取分离、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药理药效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中药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地借鉴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生物工程技术(DNA标识技术、发酵技术)、受体技术、指纹图谱及信息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知识工程技术、神经元计算技术、模糊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智能集成处理技术等)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 相似文献
8.
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激素研究的深入,各种农用剂型的大量生产,激素及人工合成的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八十年代以来,植物激素也大量应用于中药材的引种栽培,对于改进生产措施,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其中以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等的应用最为广泛。但中药材有效成分复杂、含量低、杂质多,用常规提取法得到的提取物仍是混合物, 相似文献
11.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是国际种植业的几大重点突破之一,使当今农作物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能够解决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药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农药的副作用随着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使得可引起植物病虫害的生物的抗药性增强,一些益虫益鸟的数量明显减少、土壤中的有益菌群被抑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许多中药材都是通过植物获得的,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同样严重;中药材的特定使用人群是患者及体弱者,其中许多人是长期服用,所以易因农药残留而造成蓄积中毒,非但无益且有害,由于农药残留过高使中药出口严重受阻,由于我们传统中药的众多产品不能达到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仅占植物药国际市场的百分之五的销售额,且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因中药材产地差异,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区别,需要借助相关鉴定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鉴别,以保证临床使用的中药材符合质量标准.此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中药材显微鉴定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简述显微鉴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革,对显微鉴定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中药材显微鉴别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结合最新的显微技术以推动中药事... 相似文献
13.
14.
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材生产领域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种质保存与鉴定、育种、种苗与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为中药材的现代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源农药在中药材生产上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及动物源农药在中药材生产上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诊断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NA分子诊断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王康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高文远范磊赵淑平肖培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傅荣昭(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内外在新药研制开发中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新药研究的重点日益转向传统中药及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1]。药用植物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来源,其研究必须现代化才能满足新药开发的需要。将先进的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和改良中药品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40年代由.Asthury首先提出分子生物学一词,从50年代初Watson和Crick揭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发展非常迅速:印年代关于基因调控的操纵子学说提出;70年代DNA限制性内切酶问世和DNA体外重组技术形成;80年代聚合酶反应(PCR)技术创立;90年代DNA芯片技术兴 相似文献
18.
“药对”技术在中药材防霉养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在生长、采收、加工尤其储藏过程中,受其自身因素及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极易发生霉变,并产生具有体内蓄积毒性的真菌毒素,不仅会影响药材的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随着人们"中药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如何防控中药材霉变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物理、化学防霉法的实际应用较多,但因其各自的局限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经济的中药材养护方法,"药对"技术基于"以药护药"的原理,将2种药材共同储藏,利用其中一种药材对抗另一种药材,防止其霉变变质,同时保证2种药材在色、味、质等方面均保持不变。如今,利用该模式和原理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为"对抗同贮"防霉法,已取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该文对"药对"养护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及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中药材防霉"药对"养护方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