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潜艇艇员社会支持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潜艇艇员社会支持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方法对460名潜艇艇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潜艇艇员社会支持与其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等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社会支持影响较大的依次为精神质、内外向、忧郁和正性社交其他事件(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439,0.188,-0.146,0.109)。结论潜艇艇员社会支持受个性特征、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潜艇艇员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潜艇艇员应对方式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方法:对460名潜艇艇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特质应对问卷(TCSQ)、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潜艇艇员应对方式与其年龄、衔级、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积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兴奋性、忧虑性和有恒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273、-0.234、0.135);对消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正性社交问题、紧张性、正性家庭问题和人际敏感(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37、0.287、-0.234、0.228)。结论:潜艇艇员应对方式受个性特征、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前后潜艇艇员心理状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潜艇艇员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潜艇部队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快速上浮脱险训练的某潜艇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VV(V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后SCL-90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降低,强迫症状,焦虑(P<0.05)和偏执(P<0.01)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适当地进行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艇员的心理状况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航对潜艇艇员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潜艇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特别是长期航行训练等应激事件对艇员心理的影响 ,进而为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 - 90量表、POMS量表、睡眠情况调查表、工作能力预测量表等四种量表和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系统 (NES -C2 )对长航 6 0d的潜艇艇员进行了心理与工效的测试。结果 :6 0d航行后艇员的睡眠发生了变化 ,体力明显下降 ,身心疲惫 ,视觉简单反应时明显延长 ,联想记忆能力有所下降 ,艇员产生焦虑与困惑 ,但大脑的灵活性仍然是好的。结论 :经过休养 ,随着体能状况的恢复 ,心理状态、心理能力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运用综合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潜艇艇员心理健康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潜艇艇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部 2 4 6名潜艇艇员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实验组艇员进行心理测量、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多种形式组合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仅进行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 .结果 :干预后艇员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多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从多种指标上改善潜艇官兵的心理素质 ,对提高潜艇艇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确实、可靠的效果 . 相似文献
6.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的综合评估初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姜乾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3):182-184
目的探索心理社会应激的综合评估方法。方法用自编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含生活事件L、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各13、15和16条目)测查610例样本并结合10年文献做有关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确立消极情绪NE、积极情绪PE、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四因素,证明其有构思效度;条目—总分相关检验和克伦巴赫α系数显示四因素内部一致性良好;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起应激总分TS的计算式;TS、L、NE、PE、NC、PC与SCL—90、SAS、SDS、健康水平等变量分别作相关检验并结合文献,显示PSSG特别是TS效标效度良好;TS、L、NE、PE、NC、PC四周重测信度分别为0.88、0.70、0.83、0.62、0.80、0.62。结论PSSG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可选择在应激总分、应激因素分(特别NC、NE和L等负性因素分)直至条目频度水平上对团体间的心理社会应激情况作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多项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若干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探索这些因素的概念界定及其定量方法。方法以自编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对610例被试作调查,检验调查表中的条目、应激因素分和总分分别与SCL-90、SAS、SDS、身体素质和是否病人等多项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负性应激因素的绝大部分条目与SCL-90总分有较高正相关性(P<0.05~0.01);生活事件、消极情绪NE和消极应对NC计分以及应激总分,与大部分心身健康指标有正相关性(P<0.05~0.01);积极情绪PE和积极应对PC的条目和因素分与各心身健康指标大部分无相关(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对生活事件的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心身健康;自编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可作为心理应激水平的团体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驻新疆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影响路径。方法随机整群选取驻新疆官兵757名,运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1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消极应对进入心理应激回归方程,可解释心理应激45.0%的变异量。2路径分析显示:消极应对和职业倦怠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应激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6.9%和30.0%。结论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消极应对是心理应激的重要影响因素;消极应对、职业倦怠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应激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激有关因素对男性服刑人员消极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格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应激有关因素对男性服刑人员消极认知评价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动思维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压力反应问卷和自编服刑态度问卷,在SPSS11.0、AMOS4.0软件支持下作统计分析。结果 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艾森克人格中的P、E、N、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等因素与消极认知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负性自动思维、N、已服刑期、消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对消极认知均有预测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为0.267,0.170,0.149,0.139,-0.099.总预测力为27.7%。结构 方程模型显示人格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一般心理社会因素等应激有关因素对认知评价有着直接、间接的复杂影响,甚至各因素有双向交互作用,形成一个网络式作用系统。结论消极认知是受应激有关因素中的多因素影响的;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人格特质测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150例经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恢复期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7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全国常模scl-90:躯体化[(1.83±0.14)分vs.(1.27±0.48)分]、人际敏感[(1.96±0.21)分vs.(1.65±0.51)分]、抑郁[(1.89±0.24)分vs.(1.50±0.59)分]、焦虑[(1.69±0.15)分vs.(1.39±0.43)分]、恐怖[(1.56±0.13)分vs.(1.23±0.41)分]、精神病因子[(1.56±0.14)分vs.(1.23±0.41)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正常组个性特征:神经质[(3.13±0.15)分vs.(2.61±0.36)分]、外倾性[(2.96±0.31)分vs.(3.19±0.23)分]、宜人性[(3.20±0.25)分vs.(3.48±0.35)分]、责任心[(3.19±0.65)分vs.(3.42±0.16)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正常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23.51±3.62)分vs.(26.29±3.91)分]、客观支持[(7.35±2.07)分vs.(8.91±2.89)分]、对支持的利用[(7.61±1.23)分vs.(8.97±1.35)分]、支持总分[(37.63±6.52)分vs.(43.51±6.32)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与正常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27.03±6.05)分vs.(33.75±4.53)分]、消极应对[(32.63±5.31)分vs.(43.51±6.32)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抑郁因子与强迫因子、客观支持与敌对因子、消极应对与敌对、神经质因子正相关.恐怖因子与强迫、抑郁因子,责任心因子与精神病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和个性对考试焦虑发生的作用大小和途径.方法 应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及其对焦虑的作用大小和途径.结果 TAS得分在12~20分之间的占15.59%,分数大于20分的占7.78%;考试焦虑与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及个性的外倾性成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9,-0.269,-0.272,焦虑和消极应对、精神质、神经质成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4,0.275,0.29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为神经质、外倾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总分;路径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均对考试焦虑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47,-0.278,0.194,-0.213,0.326,个性、应对又可以通过间接途径对焦虑的发生产生作用,社会支持既缓冲了个性、应对对焦虑发生的作用,同时对焦虑也有一定的直接缓解作用,路径系数为-0.247.结论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受多因素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应从多途径多环节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236名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参加黑龙江省侦破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的236名刑警进行调查。结果刑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4%。GHQ总分与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消极应对分数之间呈正相关(r1=0.341,r2=0.437,r3=0.329,P<0.01),与内外倾(E)、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4=-0.224,r5=-0.151,r6=-0.1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P、E、消极应对有意义,其方程为y=39.031 0.465X1 0.512X2-0.330X3 0.21X4。结论黑龙江省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地震后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抑郁、应激水平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都江堰灾区临时安置点的6所中学抽取820个学生,通过卫生部心理问题调查问卷、贝克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工具进行测量,运用方差、相关、分层回归等方法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卫生部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得分[(7.49±4.41)分],贝克抑郁量表得分[(14.66±9.12)分]偏高.心理问题与抑郁症状、应激水平正相关(r=0.69、0.15),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负相关(r=-0.33、-0.30).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显著(β=0.14,△R2=0.02),抑郁症状和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7,△R2=0.01).结论 抑郁是积极应对和心理问题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是积极应对和抑郁之间的显著调节变量,随着社会支持的升高,积极应对的保护作用增强;应激水平是抑郁和心理问题之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AS)、应付方式问卷 (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78例失眠症患者和 7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测评。结果 ( 1)失眠症组SCL 90总均分 (失眠组 1.72± 0 .5 6,对照组 1.41± 0 .3 7)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阳性项目数及阳性项目均分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2 )失眠症组社会支持总分 (失眠组 3 5 .67± 5 .14 ,对照组 3 7.5 3± 4.62 )、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3 )失眠症组EPQ的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多为不稳定个性 ,缺乏社会支持 ,面对压力情景时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对抑郁症患者自杀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暴力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特质应对方式 (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 86例抑郁症患者 (有家庭暴力组 4 5例 ,无家庭暴力组 4 1例 )进行评定 ,并将两组评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1)有家庭暴力组与无家庭暴力组患者自杀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有家庭暴力组EPQ的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及总社会支持评分与无家庭暴力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有家庭暴力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自杀程度高、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消极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因此 ,在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时 ,要注意挖掘隐藏的家庭暴力 ,指导和提高他们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对问题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个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社区女性抑郁发生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个性、应对和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及各因素对抑郁的作用大小和途径。方法对210例社区已婚女性测试了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特质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并采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因素与抑郁的相关性及其对抑郁的作用大小和途径。结果抑郁的发生与艾森克个性的神经质、内外向、说谎分,并与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7,0.2718,0.261,0.2938和0.2391;个性对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个性对抑郁的发生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应对、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发生既具有直接作用,同时也可以缓解其他因素如个性对抑郁发生的作用强度。结论抑郁的发生可以从多途径、多环节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