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选择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做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病人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情况。治疗组头痛及脑膜刺激征缓解快,脑脊液恢复佳。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每日清除率、头痛缓解时间、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置换组并发脑血管痉挛(10o%)、脑积水(67%)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33.3%和26.7%)显著降低伊〈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0%,对照组:133%);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事(73.3%)较对照组(4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内科常规治疗加CSF置换。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该疗法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黄敬东  廖柳 《河北医学》2007,13(4):417-4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头痛与颈强持续时间治疗组头痛颈强者18例,最短持续时间6.5 d,最长持续12.5 d,对照组头痛颈强持续时间最短者12d,最长者21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4倒,经置换2~3次最短在5 d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12例,意识障碍恢复最短8d,最长15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这SAH三大并发症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纪超  甘亚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44-145,16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1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死亡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脑脊液置换术也是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7例SAH患者的治疗进行分组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以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 腰椎穿刺用三通管放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为治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997-2000年收治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痊愈13例,好转7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5.5%。结论 此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病人易于接受,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动态检测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 ,探讨在SAH诊断及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测定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单抗ELLSA双抗体夹心法。观察SAH组和对照组以及SAH不同病情及发病时间Ferritin和D dimer含量。结果 :53例SAH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在 1月内均显著增高 ,分别在 3d内及 8~ 15d时含量最高 ,且其水平与SAH病情程度一致。与同时期的CT、MRI结果比较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对SAH病后 1月内诊断阳性率为 10 0 % ;而急性期CT阳性率为 85 2 % ,半月后失去诊断价值 ;MRI在急性期无作用 ,亚急性期后阳性率 88 9%。在SAH出血量少或距SAH发病时间长 ,CT扫描阴性时 ,尤其是在病后 8~ 15d时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测定在SA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 ,对SAH病情观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6例SAH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6.567,t=9.686~19.713,χ2=3.952~6.725,P<0.05);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5,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人SA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使重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的血性脑脊液得以净化。这一方法是抢救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病人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病人76例,于发病1、7、14、28 d测定脑脊液中LPA含量,观察LPA含量与CVS发生时程上的相关性。结果 76例SAH病人中有24例(31.6%)发生CVS,平均发生时间为(8.4±4.3)d。发病7 d时SAH病人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发病1 d时相比明显升高(t=6.76,P<0.01),14 d时开始下降,28 d时与发病1 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病7、14 d时CVS组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无CVS组(t=4.05、5.49,P<0.01),1、28 d时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LPA水平在SAH后7~14 d明显升高,且在时程上与CVS的发生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米力农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一方法:建立兔SAH模型。采用CT血管成像(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实验动物基底动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结果:SAH动物的基底动脉管径变细、血流速度增快。米力农给药组SAH动物平均基底动脉管径增粗而血流速度下降,而L—NAME(NOS阻断剂)可阻断米力农的药理作用。结论:米力农在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增加eNOS的蛋白表达起到缓解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腰穿放脑脊液和生理直水冲洗蛛网膜下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肺癌并与传统疗法治疗SAH37例比较,结果表明,前者能迅速缓解能,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脑梗塞及脑积水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降低SQAH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非开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模拟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过程的大鼠SAH模型.方法:显微操作经颈外动脉导入尼龙线至颈内动脉颅内段,刺破其分叉处造成大鼠SAH,观察各实验组大鼠死亡率、神经行为功能、脑含水量、大体病理解剖及海马区病理变化.结果:SAH模型成功率96.7%,死亡率10.34%;实验大鼠蛛网膜下腔发现血液或血凝块凝集;SAH后神经行为异常,24h神经功能评分为3.08±0.56分;脑含水量增加,皮层含水量为80.37±0.58%,脑干含水量为74.14±1.07%;海马CA1区神经元有水肿变性等改变.结论:非开颅血管内线穿刺法能可靠制备大鼠SAH模型并有效模拟临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脑脊液中多巴胺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脑脊液中多巴胺 (dopamineD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普测定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脊液中多巴胺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脊液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持续性植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抗体(LAM-IgG)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LAM-IgG0结果77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中,血清LAM-IgG阳性率为45.45%,30例对照组阳性率为3.33%,特异性为96.67%;脑脊液LAM-IgG阳性率为48.05%,特异性为l00%,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