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地区CHB患者165例,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HBV基因型.结果 165例CHB患者C型>B型,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与其他各证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对于判断病情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核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关系.方法:对260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BV-DNA定量检测,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中医证型的HBV-DNA水平有一定规律性,按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顺序呈递减趋势.结论:CHB患者HBV-DN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肖倩  谭善忠  沈建军 《中医杂志》2011,52(2):136-13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 eA 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类型与中医肝郁脾虚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HB eA g阴性且被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型和BCP区、前C区变异的情况,并同湿热中阻型患者做比较,同时结合肝郁脾虚型证型积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患者相同位点的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型患者在HBV基因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变异类型占各HBV基因型的比例也不相同(P<0.05);肝郁脾虚型患者各基因型及各基因变异类型肝郁脾虚证候计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基因型和前C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HB eA g阴性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常见,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BV携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比较以上三个证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以G0~G2、S0~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与瘀血阻络组比较,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中阻组与肝郁脾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炎症及其肝纤维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患者各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120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型,同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e Ag、HBV DNA及HBV前C区变异株的检测,并用B超检查脾脏肿大情况。结果:湿热中阻型ALT、AST、TBi L、DBi L明显高于其他4型。与其他3型比较,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GLo明显偏低,ALb和A/G明显偏高。脾肿大发生率最高的是瘀血阻络型,较低的是湿热中阻型及各虚证。HBe Ag阳性率及HBV DNA复制程度各虚证均较高,前C区基因变异率各虚证均较低。结论: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患者肝脏炎症反应明显,但湿热中阻型多为疾病早期,预后较好,为黄疸的常见证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多为疾病后期,患者肝功能较低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思路。方法:对13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肝功能、血清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其中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ALT、TBil)水平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HBV-DNA在湿热中阻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郁脾虚型次之,在瘀血阻络型中最低;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宜作为划分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水平及HBV-DNA载量正相相关,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果  蔡光先  陈斌  廖亮英 《河南中医》2016,(11):1931-1933
目的:分析近五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涉及CHB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进行特征评价与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胆湿热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辨证分型基本一致。结论: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初步规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六种,人体体质的多元性与CHB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型标准难以囊括所有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慢乙肝患者129例,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32例,湿热中阻型32例,肝肾阴虚型23例,脾肾阳虚型20例,瘀血阻络型22例。全部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各证型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疗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改善方面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疗效与慢乙肝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各种中医证型与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所测心功能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16例,辨证分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和阳虚水泛3个证型组,采用超声心动仪分别检测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BNP。结果 LVEF值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顺序次第减低,而BNP次第升高,且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和阳虚水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辨证分型与LVEDs、LVEDd、LVEF和BNP均有相关性,其中与BNP和EF相关性(r=0.71,r=-0.34,P均0.05)最强。结论 BNP和EF可以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辅助心力衰竭辨证分型的一个有益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96例(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30例(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19例(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献血员以及5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55例乙肝肝硬化(LC)及50例原发性肝癌(HCC-HBSAg阳性)患者血清,检测载脂蛋白E(ApoE)、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及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包括CHB、LC、HCC)血清Apo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随着疾病的进展ApoE含量逐渐升高,但组问差异不大(均P〉0.05);而疾病组的其它血脂指标(TCHO、HDL—C、LDL—C、ApoAl、Apo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APOE与多个指标相关,特别是与1-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亮氨酰氨基肤酶(LAP)的相关性较高(均r〉0.30,均P〈0.01)。高GGT值(大于100U/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GGT值(小于100U/L)组(t=-4.926,P=0.000)。高HBV载量(大于10。IU/mL)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低HBV载量(小于10^3IU/mL)组(t=-2.239,P=0.026)。结论:血清ApoE在不同病情HBV感染患者中的水平普遍升高,其表达可能受肝脏合成功能、淤胆因素以及HBV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 HBV 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 HBV 感染的慢乙肝患者1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 HBV DNA 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 HBV 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五个证型中,温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各组均以B基因型为主(P>O.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珠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拉米夫定(lamivudin,LAM)治疗CHB患者6个月后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的103例(HBeAg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给予LAM100 mg口服,每日1次,加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ADV)1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中药复方芪珠颗粒,每天1剂。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和NK细胞水平。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44例(88.0%)]略高于对照组[41例(7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6例(32.0%)]高于对照组[8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特异性CTL水平(0.79%±0.07%)、非特异性CTL水平(19.4%±1.8%)和NK细胞水平(14.1%±1.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8%±0.08%、17.5%±1.7%和1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LAM治疗CHB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的患者采用ADV加芪珠颗粒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磊 《河南中医》2009,29(11):1075-107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2例,中医辨证分为7型。观察指标:①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②比较7型之间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结果:①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比较,偏实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较偏虚证组为重(P〈0.05);②在7型中心血瘀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组的患者与偏虚组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较重,病情相对较重,同时在各证型之间以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表明此证型患者的病情重,属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3例,HBeAg阳性(HBVDNA〈9log10copies/mL)患者30例设为A组,HBeAg阴性(HBVDNA〈7log10copies/mL)患者23例设为B组,两组都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抗病毒治疗,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检查肝功能(ALT)、HBVDNA、乙肝两对半检测。以治疗前测得数值作为基线,观察患者在3个月、6个月时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阳性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及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预测其2年时的治疗应答和耐药发生。结果:A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4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0.0%,ALT复常率为66.7%;在治疗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80.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7%,ALT复常率为76.7%。B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52.2%,ALT复常率为69.6%;在治疗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82.6%,ALT复常率为78.3%。两组间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比较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基线水平(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与基线水平(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CHB,在治疗24周时即取得了较高的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及较好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阳性患者),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出新疆地区高脂血症基本症状的分布规律。 方法 对新疆地区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临床辨证分型的方法,寻找高脂血症辨证分型类别,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并根据中医理论和专家经验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高脂血症证候辨证分型。 结果 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主要分为脾肾两虚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肺卫燥证、痰湿蕴肺证、湿热壅滞证、肝肾阴虚血瘀证等;其中气血两虚证最为常见(35.09%),其次是肺卫燥证(29.82%)和脾肾两虚精不足证(13.45%)。6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746,P <0.01)。脾肾两虚精不足证病情程度较其他5类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血瘀证。 结论 新疆地区高脂血症以虚为主,兼见气滞、血瘀等证,呈现为涉及多脏器、气血津液俱病的复杂态势。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病例报告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8类切合临床的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326例,30.6%)、肝胆湿热(193例,18.1%)、肝脾湿热(158例,14.8%)、肝郁脾虚(92例,8.6%)、肝郁化热(89例,8.4%)、脾虚湿困(74例,7.0%)、湿热夹肝肾阴虚(73例,6.9%)及阳虚夹血瘀证(59例,5.5%)。结论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证型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及阳虚夹血瘀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