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为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队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为调查工具,于2004-05/06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包含12个条目,分为家庭内部支持和家庭外部支持2个因子。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共84题,由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6个因子构成。得分越高,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结果:共发放问卷493份,收回问卷462份,其中有效问卷437份。其中低、较低、较高、高工作强度分别为64,99,125,149名;正式工207名,临时工230名。①正式工领悟社会支持及家庭内部支持和家庭外部支持水平均显著高于临时工(66.84±0.64,64.00±0.85;23.32±0.30,22.10±0.40;43.51±0.45,41.90±0.60)。②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在家外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方面都表现出了交互作用:低、较低、较高工作强度的正式工得分高于临时工,高工作强度临时工得分高于正式工。较低工作强度的正式工得分显著高于较高、高工作强度组。较低强度组正式工得分显著高于临时工。不同工作强度临时工感受家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③正式工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临时工(60.90±0.55,58.99±0.73)。结论:正式工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感受、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临时工。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家外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都表现出了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方法:于2005-07/08从重庆、四川、贵州3个省24所中学里随机整群抽取30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了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表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范围为2.1(最不幸福)~14.7(最幸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结果: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男145名,女139名,年龄22~49岁。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在总体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上主效应显著(F=12.108,12.198,P<0.01),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所在地在生活满意度上主效应显著(F=7.523,9.668,4.230,P<0.05~0.01)。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女性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高于男性(22.885±8.281,21.366±7.949;3.043±1.056,3.028±1.213;25.928±9.020,24.393±8.980),但是差异并不显著(P>0.05)。农村与城市,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教师在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而学历程度为大专与学历程度为本科的教师在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接近显著水平(2.400±0.821,3.073±1.161,P=0.051)。②中学教师的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指数都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163~0.394,P<0.05~0.01)。③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发现主观支持对中学教师的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中学教师社会支持状况特别是主观支持对其幸福感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对其干预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36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两问卷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心理症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体育院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和国内普通人群青年组(19~29岁)常模比较,结果发现,强迫[(1.53&;#177;0.64)分]和人际关系[(1.49&;#177;0.73)]分则低于常模[(1.67&;#177;0.60)和(1.70&;#177;0.64)](P&;lt;0.05);136名大学生中有心理症状者20名(15%),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现有症状组的主观支持(4.60&;#177;1.20)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33&;#177;1.02)明显低于无症状组[(3.24&;#177;1.51)和(1.29&;#177;0.67)](P&;lt;0.05)。在SCL-90中除躯体化、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他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lt;0.05)。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方法:于2006-03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员工33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成人依恋测量问卷(由关系问卷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组成)、社会支持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关系问卷描述4种依恋类型,要求被试从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类型,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上进行记分;社会支持问卷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主观幸福感问卷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4个指标计分。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成人依恋类型对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为92.4%。剔除空白问卷等无效问卷10份,得到合格问卷295份,有效率为89.3%。①成人依恋类型:安全型117人(占38.4%),轻视型80人(占26.1%),矛盾型54人(占17.7%),害怕型44人(占14.4%)。②女性的社会支持的可利用度(t(193)=2.60,P〈0.01),主观支持(t(193)=2.09,P〈0.05)和社会支持总分(t(193)=2.74,P〈0.01)显著高于男性。③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可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正性体验、负性体验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总分指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均高于不安全型的个体。④依恋焦虑与负性情绪、负性体验都有着极强的正相关(r=0.425~0.463,P〈0.01);与正性情绪、正性体验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也存在负相关(r=-0.431~-0.213,P〈0.01)⑤依恋焦虑、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可利用度可以进入对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回归方程(P〈0.01)。
结论:成人依恋类型和个体的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问存在紧密的联系。主观幸福感可以通过依恋焦虑、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可利用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陈同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27):5776-577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对其干预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36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两问卷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心理症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体育院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和国内普通人群青年组(19~29岁)常模比较,结果发现,强迫犤(1.53±0.64)分〗和人际关系犤(1.49±0.73)犦分则低于常模犤(1.67±0.60)和(1.70±0.64)犦(P<0.05);136名大学生中有心理症状者20名(15%),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现有症状组的主观支持(4.60±1.20)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33±1.02)明显低于无症状组犤(3.24±1.51)和(1.29±0.67)犦(P<0.05)。在SCL-90中除躯体化、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他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押了解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6-03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员工33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成人依恋测量问卷(由关系问卷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组成)、社会支持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关系问卷描述4种依恋类型,要求被试从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类型,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上进行记分;社会支持问卷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主观幸福感问卷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4个指标计分。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成人依恋类型对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为92.4%。剔除空白问卷等无效问卷10份,得到合格问卷295份,有效率为89.3%。①成人依恋类型:安全型117人(占38.4%),轻视型80人(占26.1%),矛盾型54人(占17.7%),害怕型44人(占14.4%)。②女性的社会支持的可利用度(t穴293雪=2.60熏P<0.01)熏主观支持(t穴293雪=2.09熏P<0.05)和社会支持总分(t穴293雪=2.74熏P<0.01雪显著高于男性。③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可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正性体验、负性体验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总分指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均高于不安全型的个体。④依恋焦虑与负性情绪、负性体验都有着极强的正相关(r=0.425~0.463,P<0.01);与正性情绪、正性体验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也存在负相关(r=-0.431~-0.213,P<0.01)⑤依恋焦虑、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可利用度可以进入对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成人依恋类型和个体的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主观幸福感可以通过依恋焦虑、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可利用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学特困生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需加强深度和广度。目的:了解大学特困生的社会支持,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特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设计:横断面调查、整体分层抽样。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象:于2002-10抽取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等南昌市几所大学里的特困生445名。所有参与者均为自愿参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特困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题目,采用1-5级(即从无~严重)评分,它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在调查过程中对受试者单独测试,所有受试者在2h内完成,没有其他人的干扰和影响,问卷当场收回,并检验答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445份纳入分析,有效率为89%。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特困学生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特困学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③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特困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④大学特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的相关。⑤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特困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F=12.770,P=0.000)。结论:性别不同,独生或非独生,来自城市或农村的大学特困学生在社会支持上有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对大学特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安全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为调查工具,于2006-06通过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河北师范大学119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①安全感量表。由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构成。量表得分越高,安全感越强。②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分为家内支持和家外支持两个因子。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③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组成。4级评分: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分别记为0,1,2,3分。结果:共发放问卷1250份,有效问卷1196份。①大学生的安全感(56.38±9.2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单个项目平均值>3)。差异检验发现,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对安全感不同方面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在安全感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56.93±9.33,55.32±8.91);二年级(54.34±9.62)显著低于其他年级(57.64±9.04;56.70±9.58;56.65±8.27)。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57.00±9.29,55.76±9.10);独生学生显著高于非独生学生(58.16±9.96,55.99±9.00);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57.36±9.70,56.00±9.00)。恋爱学生人际安全显著高于未恋爱学生(29.26±4.82,28.66±5.24)。②在总安全感上,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③大学生的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性。家外支持、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依次进入安全感回归方程。结论: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感,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在总安全感上存在交互作用。家外支持、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分别从新乡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6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评定;SCL-90各因子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2分者为有心理问题组(n=91),<2分者为无心理问题组(n=516);比较两组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和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在607名研究对象中,有明显心理症状者91名(15%);有心理问题组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1.7±0.6)、强迫(2.5±0.9)、焦虑(2.1±0.7)、人际关系项(2.1±0.7)得分分别明显高于无心理问题组(t=1.93,2.44,1.96,2.37,P<0.05);有心理问题组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2.4±3.1)和利用度(1.3±2.0)分别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组(t=2.74,2.21,P<0.05);有心理问题组中女大学生抑郁情绪(2.7±0.5)比男生(1.9±0.7)严重,其主观支持(2.7±1.3)也明显低于男生(1.7±0.9)(P<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关,其中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支持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01/2005-05侯马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名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观察对象.符合轻度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并发症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同时接受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度3个维度、10个条目和37小项内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症状自评量表问卷包括90项内容,并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恐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明显.结果:发放问卷102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02份.①观察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因子、主观支持因子、利用度因子均高于对照组[41.35&;#177;6.14,37.76&;#177;4.82;13.68&;#177;3.23,11.03&;#177;3.12;26.79&;#177;4.58,23.17&;#177;5.16;9.65&;#177;2.53,8.47&;#177;1.92,t=2.646~4.212,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67&;#177;0.49,1.36&;#177;0.48;1.81&;#177;0.43,1.51&;#177;0.57;1.51&;#177;0.42,1.21&;#177;0.41;1.92&;#177;0.51,1.48&;#177;0.58;1.74&;#177;0.53,1.36&;#177;0.42;1.73&;#177;0.58,1.39&;#177;0.57;1.47&;#177;0.33,1.21&;#177;0.41,t=3.004~4.082,P<0.05].③将≥41.35分设定为高社会支持分组(32例),<41.35分设定为低社会支持分组(20例).高社会支持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心理症状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低社会支持组(t=2.023~2.607,P<0.05).结论: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1.
曹素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契约对情绪劳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契约量表和护士情绪劳动量表对56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护士心理契约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结果护士心理契约和情绪劳动总分分别为(2.41±0.47),(3.83±0.63)分。不同职称、工作年限和聘用方式的护士情绪劳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620,14.551,3.749;P<0.05);护士心理契约总分和情绪劳动总分呈负相关(r=-0.341,P<0.05);表层扮演与医院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团队责任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325,0.317;P<0.05);深层扮演和情绪表达要求与医院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团队责任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403,-0.366,-0.331,-0.371,-0.356,-0.327;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聘用方式及心理契约中的医院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团队责任为护士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心理契约履行程度不高,情绪劳动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契约为影响护士情绪劳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Along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comes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for whom issues relating to well-being, for example, stres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become more salient. In this stud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men over the age of 65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217 men over the age of 65 years, living in a small New Zealand city took part in the study.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on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 well as biographical data. Data were analysed quantita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men who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social support they received and those who reported low stress levels experienced high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001). The number of people available to provide social support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stress, social support variable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with each variable operating independently in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t appeared that the older the men were the fewer social supports available to them,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of those supports in maintain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3.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6,10(38):35-38
目的:调查社会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04-08/2005-08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学校为单位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从河南省焦作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抽取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630名为观察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包含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分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总分越高,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10个症状因素。采用5级评分法。在测试中统一指导语,要求观察对象根据近1周来的实际感觉,逐项填写调查问卷各条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状况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630份,收回合格问卷570份,有效率90.5%。①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②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评分低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③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④中年教师组(40~55岁)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高于青年教师组(25~40岁),尤其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中年教师组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⑤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除主观支持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无显著性相关外,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均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结论: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师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所有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不完善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社会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于2004-08/2005—08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学校为单位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从河南省焦作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抽取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630名为观察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包含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3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分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总分越高,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10个症状因素。采用5级评分法。在测试中统一指导语,要求观察对象根据近1周来的实际感觉,逐项填写调查问卷各条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状况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发放问卷630份,收回合格问卷570份,有效率90,5%。①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②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评分低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③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④中年教师组(40~55岁)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高于青年教师组(25~40岁),尤其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中年教师组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⑤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⑥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除主观支持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无显著性相关外,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均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性相关(P〈0,05或P〈0,01)。
结论: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师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所有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不完善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心理需求状况。方法对120名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心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总均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本组62.5%的教师需要心理卫生服务,53.3%的教师希望获得孩子教育方面的服务。结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相关部门应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契约与其情绪劳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契约量表和护士情绪劳动量表对2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护士心理契约和情绪劳动总分分别为(2.40±0.47)分和(3.79±0.63)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契约总分和情绪劳动总分呈负相关(P0.05);表层扮演与医院的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团队责任和心理契约总分呈正相关(P0.05);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和情绪劳动总分均与医院的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团队责任和心理契约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士心理契约履行程度不高,情绪劳动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契约与其情绪劳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恐惧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9月—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规律产检的11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建档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59名和对照组59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娩恐惧和总体幸福感水平。结果 试验组57名、对照组59名完成本研究。干预后,试验组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得分为(46.21±4.04)分,低于对照组的(63.02±2.43)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80.07±3.02)分,高于对照组的(71.32±3.1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7 d,试验组Wijma分娩预期与经验问卷得分为(36.07±5.02)分,低于对照组的(57.32±2.30)分;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为(85.88±3.31)分,高于对照组的(72.59±3.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孕妇分娩恐惧逐渐下降,总体幸福感逐渐增高,两组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