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 20例,择期PCI 30例,并观察对比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急诊PCI治愈率效果优于择期PCI(P<0.05),术后1月心绞痛发作低于择期PCI(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治愈率76.00%,择期PCI组治愈率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诊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00%;择期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择期PCI效果更为明显,且不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根据PCI的开展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95.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当,但急诊PCI手术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优于择期PCI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择期PC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PCI治疗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术后1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急诊PCI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1月平均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52例AMI病人以行择期PCI分为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和PCI组(成功行择期PCI),对比PCI前、术后1mo及术后6mo HRV相关指标。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施行择期PCI病人术后1mo、6mo HRV改善明显(P<0.05)。PCI术后1mo与6mo相比HRV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PCI可以改善AMI病人的HRV,有助于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洛阳东方医院行PCI的14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时间将其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各74例,急诊组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择期组发病后7~14 d行择期PCI,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肌损伤程度、血管内皮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行PCI前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5 h,两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对比,急诊组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前,两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后7 d,急诊组ET-1、vWF水平高于择期组,NO水平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与择期PCI均可开通AMI患者梗死冠脉,而急诊PCI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患者脑利钠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9),观察组给予直接PCI,对照组给予择期PCI,比较两组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近期预后。结果 PCI术前两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NP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LVEDd及LVEF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LVEDd显著降低(P<0.01),LVEF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对STEMI疗效可靠,在直接PCI术患者中心室重构的改善及BNP水平的下降较为明显,但直接PCI或择期PCI对于患者近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琳  周长钰  尹力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13,19(10):1873-1876
目的评价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根据其是否应用替罗非班[PCI术中静脉推注10μg/kg,继以静脉滴注0.15μg/(kg.min),维持36 h]分为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A组)71例,替罗非班心绞痛组(B组)45例,非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组(C组)32例,非替罗非班心绞痛组(D组)52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复发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四组基础临床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组(P<0.05)、与B组、D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严重出血3例均发生于A组急诊PCI患者,A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呈现了相对较高的发生率,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及心绞痛的复发,但其可能增加急诊介入治疗的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择期PCI。对照组实施择期PC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不同意实施急诊PCI,选择溶栓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急诊PCI时机。患者在发病后7~14天内根据冠脉造影并对梗死相关动脉和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PC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直接实施PC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患者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2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大于550m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凌玮  王志  杨华志  王秀芝  杨波  王东方 《河北医学》2006,12(12):1218-1220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实行急诊PCI(≤12h)的患者61例,其中≥60岁的30例(老年组),<60岁的31例(中轻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中轻组(分别为40%,6%和52%,23%,P均<0.05),老年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中轻组[(63.86±16.7)m in(51.16±13.5)m in,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分别为老年组97%,中轻组1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死亡老年组3例,中轻组0例,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4个月至2年,老年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猝死0例(共占30%);中轻组发生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例、猝死0例(总计10%),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老年组和中轻组无显著差异,虽然老年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轻组,但仍证明急诊PCI对老年AM I患者梗死动脉的开通是安全有效的并有良好的近、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对象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ECG疗效、冠心病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G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低于观察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 15.56%,P〉0.05)。结论 与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相比,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与趋势,探讨PCI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完全性血运重建术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分别进行ABP监测。结果:PCI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与术前比较,24h收缩压及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动态血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加服曲关他嗪行PCI术21例为曲关他嗪组,不加服曲美他嗪行PCI术2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PCI术前、术后1h、6h、12h、24h的血清cTnI和MDA水平。结果: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术后6h、12h和24h的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12h和24h升高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均〈0.05)。两组PCI术后各时间点MDA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PCI术后12h和24h时MDA水平增加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分别〈0.05和〈0.01)。结论:曲美他嗪能减少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从而减轻PCI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为PCI患者提供心脏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UA患者冠脉介入术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UA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条件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8.3±7.8)岁。随机分成实验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PCI.n=43)与对照组(直接PCI.n=37),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血流TIMI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慢血流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2.33%:16.22%P〈0.05)。结论:UA介入治疗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15.
陈本发  兰军  涂昌  张捷  陈杰民 《河北医学》2011,17(6):777-780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合并抑郁症患者12周后的疗效。方法:对66例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术后合并有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正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对照两组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绞痛症状控制、6min步行距离,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HAMD评分、心绞痛症状控制、6min步行距离,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是心脏彩超LVEF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抑郁症患者使用抗抑郁治疗12周可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及心绞痛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及心肌缺血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37例经临床确诊的ST段上抬型、发病时间短于12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急诊PCI(105例)、溶栓(94例)、药物(348例)三组,依据logistic回归方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值,各组又分别分为高危、低危2个亚组。以Timi血流分级判断急诊PCI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血栓、慢复流、无复流情况,记录住院期间临床事件,4周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各组及亚组28d病死率。结果急诊PCI组IRA开通率为100%,支架率为99.O%;高危与低危两个亚纽术中冠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3%、20.31%;慢复流发生率分别为30.12%、25.27%,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4.00%、0.00%(P均〉0.05)。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三组及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药物组及亚组显著高于急诊PCI、溶栓组及亚组(P均〈0.01)。心绞痛;再梗死:溶栓组及亚组较急诊PCI、药物组及亚组高(P〈0.05或P〈0.01)。急诊PCI组及亚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LVEF:药物纽及亚组较急诊PCI、溶栓纽及亚组下降(P均〈0.05)。三组28d病死率分别为O%(0/105),7.46%(7/94),18.72%(82/438)(P〈0.05或P〈0.01);高危亚组病死率分别为0%(0/74)、10.45%(7/67)、26.03%(82/315)(P〈0.05或P〈0.01)。结论急诊PCI较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单纯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能充分开通IRA,改善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缩短住院天数,可进一步降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彭惠媚  胡中华  李惠  陈小丹 《海南医学》2014,(13):1890-189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灯盏细辛注射液。3个月后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4.2%(33/35),对照组为72.7%(2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静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及血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还能够改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能够更明显地改善血流变学指标(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微循环灌注,改善血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崔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2):1042-1044,104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8例行PCI术治疗的U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2组患者血清CK-MB、c Tn I及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CI术后血清CK-MB和c Tn I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CK-MB、c Tn I及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和c Tn 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PCI术后2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NF-γ、IL-10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PCI术后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PCI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CI术前后血清TNF-α和INF-γ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减轻UAP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