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缺乏而致骨吸收,特别是小梁骨的骨吸收加速造成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约有1/3绝经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特别在绝经后3-4年,每年骨丢失约为2.7%,以后每年为1.7%,8-10年为稳定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是发生在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在美国大约  相似文献   

2.
张承敏  师婕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4):289-290,28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种,一种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累者为绝经前后至70岁的妇女.另一种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70岁以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我国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常见病[1],近年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做好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而且又不可逆转病理过程,因此骨质疏松症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骨正常结构,只有做好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及其危害[2].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显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患其可导致骨折,使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女性期望寿命长于男性,老年妇女发生慢性疾病如肌力异常和骨质疏松症增加,该文对高风险人群绝经妇女肌力改变对骨量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肌力衰变是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善肌力,可能是积极预防、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症的较好策略.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正常人一般从40岁开始出现骨质减少,每年约以0.3%~0.5%的速度递减,而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性激素的活性明显降低,骨质减少的速度增加了10倍。医学研究发现,老年妇女骨折患者比老年男子多两倍,而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高出3倍。近年来,美国医学家经研究发现,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如能适当地补充些硼,可以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曾对已绝经的妇女进行补硼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额外补充少量硼的人,骨骼里钙流失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存在直接相关.研究证实,腰椎正位BMD降低1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增加2.6 ~5.8倍[1].BMD与骨代谢以及骨成熟期达到的峰值骨量(PBM)密切相关,人一生中约90%以上的骨量在20岁以前获得.本文分析青春后期女性人群BM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锦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测量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 1.110,95% CI = 1.078~1.143)、被动吸烟(OR = 1.684,95% CI = 1.183~2.398)、摄入谷氨酸钠(OR = 1.422,95% CI = 1.016~1.990)及孕次(OR = 1.245,95% CI = 1.046~1.480)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 = 0.850,95% CI = 0.803~0.900)、参加体育锻炼(OR = 0.567,95% CI = 0.404~0.796)、摄入乳制品(OR = 0.708,95% CI = 0.502~0.997)及豆制品摄入频率(OR = 0.794,95% CI = 0.704~0.896)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增长、有被动吸烟行为、摄入谷氨酸钠和多孕次是影响锦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增加体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摄入豆制品及乳制品有助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多发生于女性绝经后,女性发病比男性高数倍.妇女绝经后至老年,约有25.0%患骨质疏松症,多发于绝经后两年后或更长的时间,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症,将增加骨折的危险,这是绝经后威胁妇女健康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8.
60岁以上的妇女约25%~50%患骨质疏松症,易发生骨折;妇女从绝经的前1年至绝经5~10年内骨量丢失5%~10%,许多绝经前后的妇女会出现浑身疼、腰腿疼等症状,甚至在发生不碰撞或偶然摔倒的情况下发生骨折。为什么?目前认为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引起的。为什么雌激素缺乏会引起体内骨量减少呢?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385例妇女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画汉族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在某院体检或就诊的20~60岁妇女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骨量测定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 [结果]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回族妇女高于汉族,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妇女的骨量测定值与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嚼茶年数、锻炼次数/周、骨碱性磷酸酶值等呈负相关,与绝经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以从诸多方面及早进行干预,有效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费琦 《保健医苑》2010,(8):26-2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6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80%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预计2010年将达到1.1亿人,2050年将超过2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的10月20日被定为"国际骨质疏松日"。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60岁以上老年人OP发病率约为59.87%,OP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0%[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文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作了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评价与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瑞霞  刘洪庆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4050-405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隐袭性疾病,常发生于绝经后5~10年.6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0%~50%,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缩短寿命、致残、致畸的主要原因[1].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其发生率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目前,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或对其认识不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被忽略,发现时病情已很难逆转.笔者旨在引导基层医务人员正确认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患病率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充分认识骨质疏松症,掌握其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导致骨量的快速丢失,使中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大大高于男性。绝经后激素治疗能有效阻止骨量丢失,维持骨量,降低骨折危险。特别提倡在60岁以前或绝经10年内开始使用激素治疗。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病机、诊断标准、防治措施和激素补充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控制及社区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通过对骨生理学研究和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提出妇女从儿童时起就应积极锻炼身体,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平衡饮食,每日摄入钙800~1500mg,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并适当配合激素治疗,从而增加骨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对骨质疏松防护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国内约有25%患骨质疏松症,美国白人妇女中约30%患有症状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绝经后2年,也有报道5—10年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66例,收到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例绝经后妇女,年龄最小49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5岁。 1.2 诊断 绝经后渐加重的四肢腰背部酸痛,疲劳无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多种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最重要的因素是绝经后妇女性激素突然低落,且女性寿命总是长于男性,男性无绝经期,肌肉较妇女粗壮,因此妇女患骨质疏松症更为常见。其次进入老年期,骨代谢衰退,亦会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钙与骨质疏松症谭建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且十分重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与机体内部内分泌代谢紊乱相关外,还与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钙、磷、蛋白质摄入等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任何骨质疏松的病人都表现出骨钙的缺...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明  袁丽  李进军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4):F002-F002,38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2004年9~11月,随机选取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职工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148人,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腰椎低骨量检出率为26.35%。腰椎低骨量检出率50~60岁为48.44%,40~49岁为9.52%;绝经者为61.70%,未绝经者为9.90%;体重低于60kg为36.92%,体重在60kg以上者的18.07%;身高160cm以下者为44.18%,160cm以上者为21.53%;以上各组间低骨量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检出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低骨量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骨折的常见诱因。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包括生长期骨形成缺陷、成骨细胞骨形成受损,以及能增加骨吸收的一些病变。骨质疏松最常见于绝经后的高龄妇女,因为年龄增长、女性以及性激素缺乏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此外,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过度饮酒、吸烟及多种慢性病症等也属危险因素。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期选择148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的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绝经后妇女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规律运动、初潮年龄、吸烟、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见,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及规律运动有关(P0.05);与初潮年龄、吸烟及饮酒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较大、绝经期限长、体质量指数低、无规律运动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绝经期限、体质量指数、规律运动有关,其中年龄大、绝经期限长、体质量指数低、无规律运动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此类因素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