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4-1BBL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过敏性紫癜无肾炎(HSP组)、初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患儿各20例(其中15例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培养PBM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三组PBMC中4-1BB m RNA和4-1BBL m RNA的变化,分析4-1BB/4-1BBL m RNA变化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HSPN、HSP患儿PBMC中4-1 BB m RNA、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SPN患儿的病理积分与4-1BB/4-1BBL 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0.515,P均0.05)。PBMC中,加入植物血凝素后,HSPN组、HSP组和对照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HSP、HSPN组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HSPN组增高幅度较HSP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入地塞米松后,HSPN组、HSP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SPN患儿PBMC中共刺激分子4-1BB/4-1BBL m RNA的表达显著增高,植物血凝素能诱导其高表达,而地塞米松能抑制其表达,提示4-1BB/4-1BBL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病儿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产生IL12的变化,并探讨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及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HSP病儿(HSP组)及2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并对其中22例HSP病儿及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以诱生出DC,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a+细胞表达率。结果:①HSP组血浆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30.59±11.27pg/mLvs43.38±19.19pg/mL,P<0.01),IL4水平高于对照组(45.08±9.19pg/mLvs32.95±7.10pg/mL,P<0.01),IFNγ/IL4比值低于对照组(0.70±0.28vs1.33±0.57,P<0.01),IL12水平低于对照组(153.95±91.88pg/mLvs323.06±162.34pg/mL,P<0.01);HSP组和对照组各自血浆中IL12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P<0.01,0.05),与IL4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P<0.01)。②HSP组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低于对照组(357.06±153.56pg/mLvs489.80±213.45pg/mL,P<0.05),且与血浆IL12水平呈正相关(P<0.01)。③HSP组CD1a+细胞表达率低于对照组(27.42±10.75)%vs(35.68±12.18)%,(P<0.05),与培养上清液和血浆IL12水平皆呈正相关(P<0.01)。结论:HSP病儿存在TH1/TH2平衡失调,TH1功能的下降与血浆IL12水平低下呈正相关,而后者又与DC数量减少和/或功能低下关系密切,表明HSP病儿外周血DC数量减少和/或功能低下间接导致了TH1/TH2平衡的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enoe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集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以Thomas法,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培养诱导DC细胞,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的表达,及其分泌的IL-6、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DC分泌IL-6水平[(274.4±5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4.3±46.4)n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05,P<0.01);外周血DC分泌IL-12水平[(89.6±17.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 4±18.2)n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03,P<0.01);同时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B7-2(CD86)的表达水平(51.2±7.4)明显高于对照组(37.3±6.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92,P<0.01).结论 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h1/Th2免疫应答的状况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h1/Th2免疫应答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6例MPP急性期患儿和其中9例恢复期及1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FN-γ、IL-4水平.计算IFN/IL-4比值。结果急性期MPP患儿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IFN-γ、IL-4、IFN-γ/IL-4比值均高于急性期患儿.但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MPP患儿存在Th1细胞免疫应答增强.Th2细胞免疫应答减弱,且恢复期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液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动态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诱导痰液IL-4和INF-γ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在MP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诱导痰液方法在MPP疾病研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MPP患儿38例.用3%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痰液。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L-4及IFN-γ。结果MPP患儿诱导痰IL-4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IFN-γ含量急性期与恢复期、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4/IFN-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恢复期IFN-γ、IL-4、IL-4/IFN-γ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4及IFN-γ参与MPP发病.MPP存在Th1/Th2失衡,以Th2反应占优势。诱导痰液分析有可能成为实用、方便且较灵敏的判断MPP轻重程度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白介素(IL)-17、IL-10、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HSP患儿21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检测其血浆IL-17、IL-10、IL-4、IFN-γ水平。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浆IL-17均明显下降(P<0.01,<0.05),急性期及缓解期比较无显著差异.2.HSP患儿急性期血浆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急性期及缓解期间无差异。3.HSP患儿血浆IFN-γ无明显改变(P>0 05)。4.HSP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浆IL-4略升高,但无差异(P>0.05)。5.HSP患儿急性期血浆中IL-17、IL-10、IL-4、IFN-γ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HSP患儿血浆中存在T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且这种紊乱可能是HSP患儿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T细胞因子在HSP全身血管炎发生、发展中起作用。IL-10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以本院肾脏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1例初发HSP患儿和14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病例采血前均无用药史、急性感染性疾病史及其他合并症;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计数法测定HSP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4、CD8、CD28、CD152、CD80和CD86的表达;2组间差异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0.56±3.23)%、(30.61±4.21)%、(6.92±2.31)%、(12.43±4.16)%、(60.38±10.12)%和(0.52±0.47)%,健康对照组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1.96±4.46)%、(30.60±4.42)、(2.51±1.67)%、(2.34±1.43)%、(47.62±7.63)%和(0.45±0.14)%;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CD8和CD152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80、CD86和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紫癜性肾炎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1.55±2.11)%、(31.55±3.17)%、(6.56±2.22)%、(11.91±4.52)%、(59.79±8.92)%和(0.46±0.31)%,非紫癜性肾炎组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0.07±2.83)%、(29.52±3.58)%、(7.09±2.48)%、(12.68±3.55)%、(61.33±10.21)%和(0.58±0.40)%,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D152的表达相对降低,不能抑制刺激性共刺激分子CD28的作用,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可能是促进HSP发生的因素之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异常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方法 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培养诱导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MTT法检测树突状细胞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水平.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51.2±7.4)明显高于对照组(37.3±6.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80的表达虽然较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清Th1/Th2平衡和血清IgE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NRDS患儿共58名,其中未接受PS治疗、只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一般治疗的患儿 20例作为对照组;除机械通气及一般治疗外,入院1 h内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患儿38例作为PS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IgE的浓度,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呼吸系统顺应性等呼吸机参数。结果:PS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后24、48、72 h,PS组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和72 h,PS组IFN-γ血清浓度分别为120±46、141±40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48和72 h分别为229±59、282±43 ng/L);IL-4血清浓度分别为263±48、417±49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8和72 h分别为152±45、201±4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PS组血清IgE浓度(115±44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99±43 ng/mL)(P<0.05)。结论:PS不仅缩短机械通气和氧暴露时间,还可以调节血清IFN-γ、IL-4、IgE水平,影响Th1/Th2平衡,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探讨ET-1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1例不同病理分级HSP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肾组织ET-1蛋白及mRNA表达,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结果1.正常肾组织及HSP患儿肾组织中均有ET-1表达。正常肾脏肾小球、系膜ET-1仅微弱表达;远端肾小管表达多于近端,间质无表达;HSP患儿肾组织ET-1表达信号明显增多,肾小管表达比对照组增多,主要见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P均<0.05);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64 P<0.05);2.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不同病理分级HSPN患儿肾组织ET-1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Ⅰ-Ⅳ级病理损害者ET-1表达水平随病理加重而表达增加,病理表现为Ⅴ-Ⅵ级者,ET-1表达与上述各组比较有所降低,但仍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急性期组相比,恢复期组ET-1表达明显减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4.尿常规检查正常组与异常组,ET-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组织能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ET-1;ET-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在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临床上应积极行肾组织活检确立HS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平衡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关系。方法CHB患儿42例分别于肝炎活动期及缓解期采空腹血5 mL,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Th1、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其HBV DNA。15例健康对照检测相同指标。结果肝炎活动期患儿IFNγ-、TNFα-较缓解期明显增高(Pa<0.01),缓解期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0.05)。在肝炎患儿活动期及缓解期IL-10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0.05)。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在活动期与缓解期患儿IFNγ-、TNFα-与IL-10均无差异(Pa>0.05)。HBV DNA与IFNγ-、TNFα-及IL-10均无相关性(P>0.05)。上述细胞因子与HBV DNA是否存在前C区1 896位变异无关(P>0.05)。结论CHB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失平衡。CHB患儿Th1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致肝脏炎性反应。在疾病过程中,Th2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削弱机体对病毒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病毒持续感染,疾病慢性化。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变化作为监测CHB患儿疾病病情以及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为支气管哮喘组,2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均在无菌条件下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哮喘组予不同质量浓度(0.2、0.1、0.05、0mg/L)阿奇霉素治疗,健康对照组未予阿奇霉素干预,均体外培养48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IL-4及IL-10水平变化.采用SPSS ll.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支气管哮喘组患儿PBMC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FN-γ和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2.支气管哮喘组患儿PBMC在阿奇霉素0.1mg/L水平条件下,IL-4分泌水平明显高于0.2mg/L和0.05mg/L组(Pa<0.05)及空白对照组(P<0.01),各组间PBMC分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3.阿奇霉素0.2mg/L和0.1 mg/L组PBMC产生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0.05),0.2mg/L组明显高于0.05 mg/L组(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常规质量浓度阿奇霉素(0.1mg/L)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无明显影响,但可通过上调PBMC产生IL-10水平,而间接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群  邵洁  俞善昌  李云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1642-1643,166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动物模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探讨其在食物过敏发生中作用。方法选取110只Balb/c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实验性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及致敏组,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及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测,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IgE、IL-4、IFN-γ水平,real-tim e PCR检测其小肠IL-10、TGF-βmRNA表达。结果致敏组小鼠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其小肠IL-10、TGF-β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食物过敏是以Th2型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过敏性疾病;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可能参与食物过敏发生,并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模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免疫应答失衡及香菇多糖(LNT)对哮喘气管炎性反应及Th1/Th2失衡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哮喘组和LNT组.以卵清清蛋白(OVA) 致敏激发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LISA)法测定BALF中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结果 1.哮喘组BALF中Eos绝对值和Eos占细胞总数百分比(Eos%)均高于对照组(t=21.94,12.81 Pa<0.01),LNT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哮喘组(t=17.26,8.55 Pa<0.01);2.BALF中IL-4水平哮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8.04 P<0.01),LNT组显著低于哮喘组(t=6.25 P<0.01);而IFN-γ水平哮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0.82 P<0.01),LNT组显著高于哮喘组(t=11.63 P<0.01).结论 LNT下调IL-4表达水平,上调IFN-γ水平,可能为其抑制哮喘呼吸道炎性反应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变应原刺激前后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CD28家族不同协同刺激信号在变应性哮喘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和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各3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尘螨刺激前后体外培养的CD4+T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运用细胞内染色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和IL-13的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8和ICOS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CTLA-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而IL-4和IL-1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a>0.05)。经尘螨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哮喘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显著上调(P<0.000 1),CD28和CTLA-4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a>0.05);细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表达显著上调(Pa<0.000 1),而IFN-γ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变应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存在组成性的CTLA-4的表达下调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上调,介导Th1型细胞的异常活化;而变应原尘螨的刺激又介导了ICOS依赖的Th2型细胞的分化,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活化、凋亡及雷公藤内酯醇(TP)对其作用。方法选择PBLs为研究标的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5抗原表达及凋亡率。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HSP患儿PBLs培养0、48 h后CD3 、CD25 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应用TP后培养48 h HSP患儿PBLs CD3 CD25 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患儿PBLs活化明显增多,凋亡延迟,可能参与HSP的发病;TP抑制PBLs活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雷公藤对HSP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