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neph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肾病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病大鼠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PPARγ和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HEK293细胞,转染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nephrin启动子区,观察罗格列酮对nephrin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PAN肾病模型d1 PPARγ、nephrin mRNA和蛋白即出现下降,d3出现明显下降,d7下降到最低点,PPARγ与nephr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PARγ和nephrin蛋白表达与24 h尿蛋白排泄呈负相关;罗格列酮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排泄明显下降,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回升;罗格列酮呈时间依赖性诱导nephrin基因的转录活性,3 h达高峰,其后荧光素酶活性有所下降,但刺激24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ephrin表达受PPARγ调控,PPARγ激动剂通过诱导nephrin表达而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不同水平的AngⅡ(1,10,100nmol/L)或应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或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用AngⅡ刺激,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抽提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1.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后,其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14倍和2.32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5%以上。2.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24h后,48%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罗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3.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TGF-β1、PAI-1和FNmRNA表达。4.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后,ROS产生是对照组的3.85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ROS产生,10μmol/L罗格列酮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水平AngⅡ(1、10、100nmol/L)刺激组及乙酰半胱氨酸(NAC,10μmol/L)和罗格列酮(10μmol/L)预处理30min后加入AngⅡ(100nmol/L)刺激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MCP—1的表达,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1.AngⅡ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1、10和100nmol/LAngⅡ刺激12h后MCP—1表达是对照组的1.80、2.51和3.57倍。2.AngⅡ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1、10和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ROS产生分别是对照组的1.82、2.92和4.08倍。3.Losartan完全阻断了AngⅡ诱导的ROS产生,而PD123319对AngⅡ诱导的ROS产生无抑制作用。4.抗氧化剂NAC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5.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10μmoL/L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ROS产生和MCP-1表达。结论Ang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芪对IgA肾病(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nephrin、podocin的影响,探讨黄芪对IgAN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6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组.模型组和黄芪组采用牛血清清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的方法进行IgAN造模,黄芪组予黄芪颗粒治疗,对照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9 g·L<'-1>盐水皮下注射及尾静脉注射.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其24 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生化指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肾小球IgA沉积强度,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皮质nephrin mRNA和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 1.黄芪组大鼠尿蛋白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黄芪组大鼠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3.黄芪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odocin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黄芪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 mRNA及podocin mRNA的表达均较模璎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a><0.01).4.黄芪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podocin的不连续斑片状、团块状异常分布较模型组改善.结论 IgAN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出现表达变化及分布异常,黄芪能减少IgAN大鼠尿蛋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nephrin、podocin的表达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5.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是新近发现的肾小球足细胞分子,定位于足细胞裂孔隔膜,与nephrin、podocin和CD2AP存在共定位分布,共同参与信号转导,并维持足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TRPC6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足细胞损伤,体外试验也表明其高表达可通过增加钙离子内流损伤足细胞,说明TRPC6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将阐明TRPC6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有望为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脓毒症新生鼠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P-cadherin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两者的影响,以探讨脓毒症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方法新生10 d Wistar大鼠24只,采用脂多糖(LPS)腹腔内注射的方法诱导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脓毒症组(SE组,n=12),地塞米松治疗组(DE组,n=12),DE组大鼠腹腔注射LPS 12 h后给予地塞米松0.3 mg/kg。另设出生10 d Wistar鼠为对照组(NC,n=10)。注射LPS 48 h后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24 h尿蛋白(24 hUP)及尿足细胞(UPC)排泄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肾小球nephrin、P-cadher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SE组大鼠的CRP、PCT、NGAL、24 h U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U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phrin、P-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下调。地塞米松明显改善LPS引起的CRP、PCT、NGAL、24 h UP升高,维持nephrin、P-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对UPC的排泄无明显影响。结论地塞米松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恢复肾小球nephrin、P-cadher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nephrin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phrin为肾小球足突细胞裂孔隔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肾小球过滤屏障方面起关键作用,而且在细胞-细胞间黏附和/或信号传导方面亦起作用。目前已证实,编码nephrin蛋白的基因NPHS1的突变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人类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可能与nephrin的异常有关。关于nephrin与人类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球疾病的研究,可能对肾小球疾病蛋白尿产生机制的认识及其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nephrin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phrin为肾小球足突细胞裂孔隔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肾小球过滤屏障方面起关键作用,而且在细胞-细胞间黏附和/或信号传导方面亦起作用。目前已证实,编码nephrin蛋白的基因NPHS1的突变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人类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可能与nephrin的异常有关。关于nephrin与人类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球疾病的研究,可能对肾小球疾病蛋白尿产生机制的认识及其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是由TRPC6基因编码的瞬时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内各组织或器官广泛表达,在肾小球足细胞也有表达。TRPC6与podocin、nephrin、ACTN4及CD2AP等多种裂孔隔膜(SD)蛋白相互作用共同维系肾小球足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多因素作用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引起SD的足突融合是肾脏疾病最主要的形态学改变。该文就TRPC6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肾脏疾病的影响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肾皮质部的表达及分布的时相变化,探讨podocin分子在蛋白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阿霉素肾病大鼠24只)和对照组(正常大鼠24只)。观察1、2、4和6周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部podocin的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皮质部podocin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podocin在肾组织中的分布。结果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组蛋白尿持续增加,并出现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模型组由微小病变逐渐发展至局灶节段性硬化;模型组podocin在肾皮质部的蛋白表达2周时开始增高,4周时明显增高,6周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模型组podocin在肾皮质部的mRNA表达1周时开始增高,2周时明显增高,4周后较对照组下降;模型组podocin荧光染色由正常的沿肾小球血管襻呈均匀线性分布转变为呈不连续颗粒状分布,且分布异常并进行性加重。结论Podocin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中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的时相不同,并且分布异常是发生蛋白尿的关键因素,推测podocin可能参与肾病病程进展的内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肾小球疾病肾组织中nephrin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nephrin在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单纯性血尿患儿及对照组肾组织切片上nephr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 大量蛋白尿组的nephrin表达量为0.62±0.24,与单纯性血尿组(0.67±0.23)及对照组(0.82±0.17)比较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大量蛋白尿伴弥漫性足突融合组nephrin表达量为0.61±0.25,与大量蛋白尿不伴弥漫足突融合组(0.62±0.25)及对照组比较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弥漫足突融合微小病变组nephrin表达量为0.50±0.15,与非微小病变(0.65±0.27)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获得性肾小球疾病中,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未能检测到肾小球nephrin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可能是肾病综合征产生大量蛋白尿的原因之一,而肾小球裂隙膜分子nephrin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该实验初步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裂隙膜分子nephrin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以及泼尼松和维生素E对阿霉素大鼠肾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尾静脉单次注射阿霉素5 mg/kg建立肾病发病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模型,并增加泼尼松和维生素E干预。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皮质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肾小球裂隙膜分子nephrin表达变化,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肾病组大鼠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与肾病组相比,泼尼松和维生素E干预组从14 d开始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直到28 d(P<0.05)。维生素E干预组肾皮质MDA含量较肾病28 d组下降,SOD、T-AOC活性较肾病28 d组升高。②正常对照组大鼠nephrin沿肾小球基底膜呈深褐色连续线性分布;肾病组随时间的延长深褐色连续线性分布向浅褐色短线条状或点状分布转化;泼尼松和维生素E干预组减轻了nephrin分子的异常改变;量化分析显示,肾病组肾小球nephrin阳性表达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泼尼松及维生素E干预组肾小球nephrin阳性表达含量较肾病组增加。③肾小球nephrin蛋白阳性表达含量与肾皮质MDA含量呈负相关,与肾皮质SOD和T-AOC活性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球裂隙膜分子nephrin表达减少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泼尼松和维生素E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56-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经典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中动态观察其蛋白尿发生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布和表达的时相变化,及其与足细胞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磷酸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深入了解VEGF在蛋白尿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留取正常大鼠(对照组)及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肾病组)3、7、14和28d肾皮质标本。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对照组及28d肾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分布。3.提取对照组及3、7、14和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总RNA,应用反转录获得cD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VEGFmRNA表达。4.提取对照组及3、7、14和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总蛋白,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其VEGF蛋白表达。5.提取对照组及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总蛋白,应用免疫沉淀分析其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6.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时间点肾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肾小球VEGF的染色较深,主要分布于肾小球足细胞及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膜区亦有少许表达。在28d肾病组大鼠,VEGF在肾小球足细胞和系膜区的染色明显减弱。2.与对照组比较,3、7、14及28d各时间点肾病组大鼠。肾皮质VEGF的mRNA表达无显著性改变(Pa〉0.05)。3.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组大鼠肾皮质VEGF蛋白表达于注射多柔比星后7d显著降低(P〈0.05),且在14d和28d2个时间点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a〈0.01)。4.与对照组比较,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VEGF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VEGF与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联系,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维护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25-(OH)2D3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尿足细胞(UPC)排泄及肾小球WT-1蛋白分布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FSGS组、1,25-(OH)2D3组.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1,25-(OH)2D3组在第1次给予阿霉素后1周埋植渗透性微量泵按0.03 ng/(g·d)皮下给予1,25-(OH)2D3.实验10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Wflm's tumor-1(WT-1),观察肾小球WT-1的分布.尿WT-1荧光细胞即为尿液足细胞.结果 FSGS组UPC、UAER、TGF-β1、CTGF、肾小球细胞数及细胞外基质(ECM)/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FSGS组相比,1,25-(OH)2D3组UAER、ECM/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显著降低(P<0.01),UPC、TGF-β1、肾小球细胞数亦降低(P<0.05),CTGF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荧光染色示WT-1在对照组正常,FSGS组呈节段性缺失,1,25-(OH)2D3组缺失较轻.UPC与UAER呈正相关(r.=0.42,P<0.05),TGF-β1与CTGF亦呈正相关(r.=0.47,P<0.05).结论 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FSGS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1,25-(OH)2D3可减轻FSGS大鼠UPC、UAER、TGF-β1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细胞数及ECM增殖,恢复肾组织WT1-表达而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足细胞在维系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选择通透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足细胞损伤导致的蛋白尿则足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标志足细胞胞质内中主要有2种蛋白降解途径:自噬系统和泛索蛋白酶体系统.了解蛋白降解机制变化对足细胞的影响,期望为今后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nephrin分子在多柔比星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柔比星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通过检测nephrin分子表达探讨nephrin分子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8只。模型组鼠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7d后重复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3mg/kg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对照组在对应时间点注射9g/L盐水。分别留取6和8周模型及对照组各6只大鼠尿液、血液及肾脏标本,分别检测24h尿蛋白、血生化,并进行肾脏光镜、电镜检查,提取肾脏R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nephrin表达量。结果第6和8周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明显较对照组增加,血清清蛋白明显减低,BUN、Cr及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肾脏病理在第6周时出现局灶肾小球硬化,第8周时呈典型肾小球硬化。模型组大鼠nephrin表达在第6和8周时明显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85和6.15倍。结论nephrin分子在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ephrin分子与蛋白尿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多柔比星肾病大鼠podocin mRNA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小球裂隙膜分子podocin mRNA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多柔比星肾病模型,原位杂交染色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肾皮质podocin mRNA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皮质氧化应激指标,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位杂交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podocin mRNA主要表达在肾小球细胞胞浆中。随时间进展多柔比星肾病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强度明显增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肾病组podocin mRNA表达d7无明显改变,d14和d21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肾病组丙二醛(MDA)水平d7明显增高,d14和d21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d14明显降低,持续至d21;总抗氧化能力(T-AOC)d21明显降低。podocin mRNA的表达与MDA呈正相关,与SOD和T-AO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肾病状态下足细胞分子podocin mRNA表达异常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 podoc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中的表达和分布的改变 ,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PAN)建立大鼠肾病模型 ,分别于注射后 1,3,10 ,2 0d处死大鼠 ,每次 6只。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RT PCR的方法 ,检测肾组织的podocin的表达。结果 ①PAN注射后第 3天 ,大鼠 2 4h尿蛋白的排泄量逐渐增加 ,第 10天达高峰 ,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第 2 0天 ,模型组大鼠 2 4h尿蛋白排泄逐渐恢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②PAN肾病模型第 3、10天 ,透射电镜显示足细胞足突融合。③与对照组比较 ,肾小球podocin的表达在PAN注射后第 1天出现下调 ,第 3、10天显著下调 ,第 2 0天podocin的表达逐渐恢复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1)。④Podocin在正常大鼠肾小球沿毛细血管襻 ,呈均匀连续的线样分布。肾病模型第 1天 podocin的分布变得不均匀 ,局部呈颗粒状分布 ;第 3天 podocin的分布呈现弥散性的颗粒状 ;第 10天podocin呈粗大的颗粒状分布。第 2 0天podocin的分布逐渐恢复为线样。⑤肾病模型第 1、3、10天PodocinmRNA水平较对照组表达略有增强 ,第 2 0天恢复  相似文献   

19.
CD2相关蛋白(CD2AP)是近年来在肾小球足突裂孔隔膜发现的连接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形成特异性细胞黏附。CD2AP的作用主要是将nephrin锚定于细胞骨架上,对维持肾小球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CD2AP参与维持裂孔隔膜的结构。先天性肾病以及多囊肾性疾病中裂孔隔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大量蛋白尿。CD2AP的发现为深入阐明蛋白尿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Nephrin的锚定     
足细胞裂孔隔膜在肾小球滤过中起着重要作用,由NPHS1基因编码的Nephrin为裂孔隔膜拉链样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足细胞中的锚定牵涉Nck衔接蛋白、NEPH1、CD2AP、podocin、CASK等众多蛋白质分子的参与,其锚定机制的明确有利于对蛋白尿成因更深层次的理解,能为肾脏疾病的临床防治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