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系指起源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恶性肿瘤。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随着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手术技能的提高及影像学的发展,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后复发率仍高达42%~76%,复发后2年内多数病人死于肝门部胆管癌复发或复发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和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h ilar cholangio carc inom a,HCC)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经过40多年的探索,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或肝移植[2])仍是HCC惟一的根治手段[3]。目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范围有扩大的趋势[4],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肝外胆管癌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向,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误诊率高,预后差,仍是当前外科治疗上的难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对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抱着积极态度。然而,手术中发现胆管癌向肝十二指肠韧带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侵犯是最常见的放弃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原因。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上,尚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有待共识。当前对来源于肝内大胆管而侵犯肝胆管汇合部者,一般均称为肝门部胆管癌,但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别。胆管癌定期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当前尚无更好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亦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它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类型,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与肝门部重要结构关系密切[1]。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唯一可望获得治愈的方法[2],术前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和分期对其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左、右二级肝管水平以下的肝门区胆管恶性肿瘤,占所有胆道恶性肿瘤的50%~70%。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病人预后差,生存期短。近年来,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胆道引流、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范围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微创手术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
累及血管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门部(即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t[1].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隶属肝外胆管癌范畴,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HCC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胆管癌治疗措施是早期确诊并行根治性切除,除此以外,姑息性减黄和综合治疗也起到了一定作用[1-2].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左右肝管分叉处的胆管癌,占胆管癌的50%~60%,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965年,Klatskin首先详细描述了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又被命名为Klatskin瘤。本病起病较隐匿,就诊时一般为进展期,早期诊断困难,外科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误诊率在5%~15%。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辅助性放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或称高位胆管癌(upper orproximal bile duct cancer)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duct cancer,EHBDC)58%-75%;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该病发病较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加之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关系,因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以往放疗多用于无法切除、复发病人的姑息性治疗,治疗增益有限,由此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又称高位(high cholangiocarcinoma,HCCA)或近端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肝管的上1/3肝外胆管,并常累及胆管汇合部和单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Klatskin于1965年首次全面的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故又称Klatskin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 1/ 3肝外胆管 ,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 ,约占肝外胆管癌的 6 0 %~ 70 % ,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不同程度的慢性消耗征象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 ,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的肝组织 ,故手术切除率低 ,约为 4 8 5 % [2 ] 。可见发病率高和手术切除率低影响着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其治疗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左右肝管至胆囊管开口以上部位的胆道肿瘤,占胆管癌50%~70%。外科根治性切除仍然为首选治疗方式。但肝门部胆管癌早期常无特殊临床表现,不易早期诊断,许多病例发现时已达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CD stent)已成为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对2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PTCD stent术,现对这些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以则 《腹部外科》2005,18(5):269-27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2/3。根据肿瘤部位,肝门部胆管癌分为四型:Ⅰ型指肿瘤限制在肝总管;Ⅱ型指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Ⅲa型指肿瘤侵犯肝总管、汇合部以及右肝管,Ⅲb型指肿瘤侵犯肝总管、汇合部以及左肝管;Ⅳ型指肿瘤侵犯左右肝管。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和肝解剖知识及肝切除技术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有较明显进步。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原则是:Ⅰ、Ⅱ型选择局部切除术,Ⅲa型选择含肿瘤的肝右叶切除术,Ⅲb型选择含肿瘤的肝左叶切除术,Ⅳ型选择全肝切除肝移植术。对于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可选择保留肿瘤的姑息性内引流术,以…  相似文献   

14.
正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道上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而努力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是现阶段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领域的重心所在。以下,笔者将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要点的几个方面结合个人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黄志强 《消化外科》2013,(3):166-16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及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其极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结组织及邻近肝组织,因此,手术难度大,患者预后差。在现代影像学指导下的扩大肝切除术可能给这个凶险的疾病予以希望。但国内外学者就扩大肝切除术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亟待规范化,以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正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及以上的肝外胆管癌,常侵犯肝管汇合部甚至一侧或双侧肝管的黏膜上皮癌,又称Klatskin肿瘤[1-2]。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癌(占40%~60%)[3]。随着近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对该病认识的增加,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肝门区解剖结构复杂,肿瘤与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关系密切,肿瘤沿胆管黏膜下浸润及沿胆管周围放射状扩散,肿瘤早期即出现血行转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及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其极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结组织及邻近肝组织,因此,手术难度大,患者预后差.在现代影像学指导下的扩大肝切除术可能给这个凶险的疾病予以希望.但国内外学者就扩大肝切除术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亟待规范化,以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粘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少有转移,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占肝外胆管癌的58.4%~75%。其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约为1.5%;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skin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胆管癌的60%~70%。由于其临床表现隐匿,早期难以被发现。目前根治性手术是最有效的提高其生存率的治疗方式,随着肝门部胆管癌R0切除率的不断升高,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