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吻合建立的内瘘.与其他终末期肾衰患者相比较,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长期维持动静脉内瘘,因此带涤纶环的半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较理想的选择<'[1]>.笔者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为14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留置半永久性深静脉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患者得以长期进行血液透析(HD)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对于心功能不好、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动、静脉内瘘往往不能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要求,半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无疑是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近年来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本院自2008年11月起加强了对维持性血液患者深静脉置管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血管条件不好不能做内瘘、内瘘未成熟或病情危急需要透析的患者则需留置深静脉导管。由于深静脉导管具有在不透析时不会增加心脏的额外负担、无心肺再循环等优点[1],其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导管功能不良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的并发症,导管不能提供足够的持续的血流量来达到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任琳  朱晓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01-3002
建立长久、有效的体外循环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常见的血液通路。但随着目前老年患者数量上升,糖尿病、肾病造成的慢性肾衰的比例增高,这类患者肢体血管条件差,行动静脉瘘手术的可行性小、成功率低。因此,长期血透患者应用带涤纶环的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比例也逐年升高。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应用带涤纶环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该类患者的长久血液透析通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不断完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期越来越长,建立长期血管通路越显重要,但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不能长期维持动静脉内瘘,因此,我们使用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建立MHD患者血管通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3月~2004年12月行长期双腔导管留置术1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15)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1例。这些患者均因内瘘失功能或血管条件差无法再建立内瘘而改用永久留置导管。1.2置管方法采用美…  相似文献   

6.
18例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通路是决定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是肾衰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内瘘是透析患者最佳通路,对暂时不能或无法实行内瘘手术的患者,采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置入,建立血管通路已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成功应用。然而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存在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险。20  相似文献   

7.
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临时性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且当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及急性中毒等闲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净化时。但3种常见部位留置导管的时间和并发症有不同的报告。我们自2002年1月~2007年9月共为血液净化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216例次,本研究旨在总结6年来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为临床合理选择插管部位和导管的使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24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均未发生脱落现象,血流量可以达到200300 m L/min,能够保证充分透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期间4例发生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形成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并可以继续使用。结论对于受到自身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思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1-1292
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50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颈内静脉组31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股静脉组19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387±101)天,而股静脉组为(210±8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0.
唐冬茹 《江西医药》2009,44(8):844-845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由于糖尿病和老年血透患者日益增多,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失败,无法保证透析效果。随着科学的发展,颈内静脉插管是近几年的新趋势,深静脉永久性导管材料的优化,生物相容性好,已被大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半永久性双腔静脉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血液透析通路可分为临时性血透通路(中心静脉置管)、永久性血透通路(自体内瘘及FIFE移植血管内瘘)。而双腔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国外应用较多,在国内目前应用也逐渐增多,可将其归为半永久性血透通路,与临时性血透通路相比,其在血液透析中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余其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3033-3033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老龄化患者日益增多,此类患者血管条件差,建立动静脉内瘘困难.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已在这类血液透析患者中广泛应用[1],但在临床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血流不畅、导管感染、破裂、拔脱等.现将造成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晓玲 《淮海医药》2004,22(2):142-143
我院自从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血管通道一直是血液净化专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是先制作内瘘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道.而对于那些需长期血透已多次造瘘,自身已没有适宜血管制作内瘘病人和尿毒症急诊需要紧急血透的病人,我室采取了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进行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是具有良好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指将血液从体内引出,进入体外循环装置再回到体内的途径,其常用方法是建立动静脉内瘘.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成为外周血管耗竭维持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一种补充.2007年8月-2008年7月,我院麻醉科与血液净化科、重症监护室(ICU)合作应用超声实时显像引导技术对15例拟行右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的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并与盲穿法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逐年增多,其并发症肾病也逐年增多,由此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首选,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成功的必备条件,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日益发展,透析条件的改善、透析效果的日益好转,糖尿病肾病、高龄、透析龄长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越来越多,使得透析通路的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血管通路是内瘘。但对糖尿病肾病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无法建立内瘘或反  相似文献   

16.
娄素平  吕春晓 《医药世界》2010,12(3):238-23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易加重患者贫血症状,还易造成感染,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嘲。  相似文献   

17.
刘志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56-3357
糖尿病肾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统计,糖尿病肾病约占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总数的13.5%[1].近年来,透析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显著增加.在我国目前血液透析(HD)仍然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血管通路问题,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是伴有糖尿病患者中有其特殊性,如何保护手术后的动静脉内瘘,避免动静脉内瘘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和使用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现今血管通路发展研  相似文献   

19.
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将患者前臂的桡动脉与其邻近的静脉在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仉是不积极进行老年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会大大降低内瘘的使用寿命,因此做好科学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是延长内瘘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24例,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尿激酶管内溶栓及敏感抗菌素封管可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