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要从儿童期抓起。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总目标是促进和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培育小儿积极的情绪、健康的性格。正常的智能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儿童身心发展,预防儿童发生心理病态和  相似文献   

2.
癔病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其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以往成人患病报道较多,儿童癔病的报道相对少。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群体癔病时有发生,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一市级心理医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总结儿童癔病的临床表现类型及治疗体会,分析总结儿童癔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评定量表对64例留守儿童和45例双亲儿童进行心理测试;并将64例留守儿童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予以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随后进行心理测试. 结果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多于双亲儿童,表现为社会行为问题(3.9±2.5)、个性情绪问题(7.2±4.8)、习惯问题(1.2±1.1)、学习问题(1.3±1.5)较双亲儿童(1.6±1.5,1.5±2.1,0.5±0.6,0.5±0.7)显著增多(P<0.01).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社会行为问题(2.3±2.1)、个性情绪问题(3.1±2.1)较非干预组(3.7±2.5,6.8±4.7)明显减少,P<0.05. 结论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和个性情绪,促进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儿童的健康,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逐年上升,心理病魔越来越严重地损害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嘉兴市新居民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新居民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居民儿童548例,本地儿童1248例,采用自编量表评估儿童家庭影响因素,长处与困难问卷评估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主观心理痛苦程度,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评估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社会支持程度。结果新居民儿童主观评定心理痛苦程度高于本地儿童(P=0.002)。新居民儿童亲社会化行为低于本地儿童(P=0.000),多动/注意缺陷问题高于本地儿童(P=0.011)。儿童忽视虐待量表本地儿童5个因子得分低于新居民儿童:责骂因子(P=0.000)、恐吓因子(P=0.000)、情感忽视因子(P=0.000)、教育忽视因子(P=0.000)、身体忽视因子(P=0.000)。社会支持量表本地儿童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新居民儿童:客观支持(P=0.032)、主观支持(P=0.000)、对支持的利用度(P=0.000)。新居民儿童在新居民儿童学校、混合学校、本地儿童学校的3类学校中亲社会化行为、忽视因子、虐待因子、社会支持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新居民儿童较本地儿童心理发育行为明显落后,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霞  白雪萍 《海南医学》2005,16(10):142-144,37
目的 是给广大家长早期教育儿童提供心理学依据。注意孕期情绪及劳动保护。从生命萌发之始,就培育健康的心身和完善的性格。从根本上预防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变态心理、行为适应不良等的发生。方法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父母因素。包括父母关系不和,两地分居,对子女教育方式,文化和程度及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其次为家庭子女数和父母孕期居住情况;儿童照顾者与孕期情绪及劳动保护也有一定影响。结论 家庭环境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对他们知识的掌握、经验积累、能力发展、个性培养乃至才能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广泛而多方面的,但多数是可以控制和进行预防的。家庭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家庭就构成了儿童身心发育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提高人口素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必须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从儿童做起,是很多心理障碍病人以极其痛苦的代价换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一切关心祖国未来的父母亲、医务人员、教师、健康教育者和心理学者们都要认真对待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研究室主任翁晖亮医师积多年儿科临床和儿童心理咨询的经验,编著了《怎样使你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孩子心中的秘密》一书,详细介绍了儿童心理和行为方面知识、对“问题儿童”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纠正的方法和关于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值得广大家长、幼教人员、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阅读。作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概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 11月 2 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上明确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全世界范围内 ,5~ 16岁的儿童约有 12亿[1] ,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球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世界未来的繁荣与发展。儿童心理卫生就是保持儿童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其范围包括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心理问题评估、治疗和预防保健等。一、我国儿童心理卫生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学者对于儿童心理问题发生情况做了不少研究。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3~ 15岁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的检出率为 5 %~ 15 % [2 ]…  相似文献   

9.
儿童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认知、情绪,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儿童是外科患者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我们要了解儿童及其家属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反应,这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身心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心理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泼好动,情绪感表露直接,单纯,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儿童难以发挥在疾病中主观能力作用。我们只有掌握儿童心理规律,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才能加速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儿童属于疫情的易感人群,不少疑似和已确诊新冠肺炎的儿童都被采取了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疫情期间的隔离经历很容易引发儿童的负面情绪体验,而这种负性情绪积累会进一步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基于以往有关住院隔离儿童情绪体验的研究,总结出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间儿童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将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科病房需要对隔离儿童的医疗环境进行个性化调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提供共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危机干预措施,从而帮助儿童正确应对疫情隔离经历,舒缓负性情绪,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牟红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79-179
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 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有人对13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36.97%的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空间小,缺少玩耍同伴,家长凡事包办代替、过分溺爱孩子,而抑制了儿童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儿童得不到身心锻炼的机会。加之家长缺乏相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且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纠正,久之就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和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干预的措施是提高父母素质,创造家庭健康环境氛围和儿童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秦珊珊 《当代医学》2014,(24):159-15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期内儿童心理健康保健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帮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结果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等,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家庭因素和教育因素,环境因素对于人的影响多为隐性的,一般很难察觉。结论 儿童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其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在为儿童提供生理营养的同时,也要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方面结合帮助儿童身心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建立儿童成功智力和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培养儿童成功智力与健康心理模式。方法:综合分析不当的家庭教育6种方式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的危害。结果:社会的关注,包括医院或儿童专科医院建立,健全0—18岁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行为,健康咨询和研究,尽早矫治儿童心理障碍是一种有效医疗科学措施。结论:儿童心理健康,成功智力与家庭关系十分密切,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防治是决定儿童早期成就一生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集体滥服“安定”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重庆市滥服“安定”的28名初一年级学生及同年级未服药的4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对照分析其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服药组学生学习成绩差,品行有障碍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服药组儿童自身素质较差、心理不健康。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还显示服药组学生家庭气氛不和谐,家庭矛盾多。半数以上父母教育方式存在明显问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这是导致滥服药儿童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此外,居住环境、教师教育方法等也与服药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障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儿童A行为和N行为问题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引起儿童A行为和N行为相关因素的不同 ,以便指导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选择 6~12岁无行为问题儿童和行为问题儿童各 186例 ,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自制相关因素调查表分别测评。结果 除了儿童疾病史和采用打骂或放纵管教方式为共同因素外 ,引起A行为和N行为的相关因素各不相同。结论 做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和避免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是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心理韧性在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湖南永州796名留守儿童,运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检核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正性/负性情绪可以显著预测心理韧性(β=0.875,P〈0.01;β=0.713,P〈0.01)。②心理韧性可以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β=-0.759,P〈0.01)。③心理韧性在负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0.01);心理韧性在正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正性负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正性情绪能够通过心理韧性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对699名3~5岁农村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76%,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情绪症状,4.33%;品行问题,9.76%;多动注意力不集中,11.12%;同伴交往问题,6.16%;亲社会行为,12.85%。男童品行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χ2=14.38,P<0.05),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χ2=4.0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护人不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抚养孩子感到有负担和精力不足、在批评孩子前不给其申诉的机会以及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是儿童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梅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筛查问卷》《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梅州市10所幼儿园的92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9%。独生子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无心理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养行为总得分高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不同的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5个家庭教养行为因子上存在差异(P0.001)。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在家庭教养行为因素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儿童家庭教养行为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辖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提供家庭医师签约式服务的5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北京市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对儿童及家属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通过检索儿童保健管理模块,对纳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儿童发育行为预警征筛查的阳性率,并对预警征阳性的儿童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在500例儿童中,儿童发育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为8.20%,男童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与正常儿童的预警征阳性筛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抚养人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辖区0~3岁儿童在语言、社交、精细动作能区问题凸显,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大力倡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制定有利于社区儿童心理保健的应对策略,提高儿童心理行为保健,促进心理行为发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两起儿童集体癔症共46例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暗示治疗效果的分析,提示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文化素质较低、生活环境的不和谐因素,禁锢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外界因素对该病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安慰性药物治疗,合理的心理暗示和正确的解释工作。有效地消除暗示影响,揭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