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急性期抑制性心理障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 ,本文对其发病率及早期治疗效果作一探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脑卒中病人为我院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 15 2例住院病人。男 88例 ,女 6 4例 ,脑出血 6 0例 ,脑梗塞 92例。筛选标准 :( 1)起病急 ,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时间超过 2 4小时。 ( 2 )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3)有意识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检查者 ,不列为研究。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评定用抑郁量表 (HAMD)对病人患病 2周内进行评定 ,伴有抑郁性障碍者 ,在治疗后 1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采用Barlhel指数),对脑卒中后出现抑郁合并焦虑的1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组加服帕罗西汀;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6周末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HAMD、HAMA、SSS评分均减少,ADL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2~6)周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帕罗西汀并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促进高海拔地区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程度与年龄、肢体瘫痪的关系,寻求最佳的心理支持。方法 对182例住院患者经CT或MR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和一个月后或出院前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调查。结果 182例老年人脑卒中住院患者中伴发抑郁症者92例,占50.54%,结论 脑卒中肢体瘫痪更易伴发抑郁症,正确运用心理支持对治疗抑郁症,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观察组进行1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1患者个月后分别复查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SDS及ADL量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理干预对PSD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心理护理上强调护士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温柔,医护配合,不能进食者72小时后应鼻饲营养丰富的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观察血压,勿使降压过度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以防止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后,即行早期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致残率也高,不仅在生理上残疾,而且患者心理上也受到极大创伤.抑郁是脑卒中急性期常见的心理障碍,情绪低落,对前途丧失信心,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作者对41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就伴发抑郁的128例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 5 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 2 2例 ,两组病人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两组入组时、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3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 3周后 ,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病人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已引起国内神经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对此做综述如下。 1 定义和诊断标准 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又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导致躯体症状加重。本院运用具有舒肝理气解郁,养血健脾的中成药逍遥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抑郁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2]及附件五[3]来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及并发抑郁的相关临床症状等作为评分标准。结果:病灶在额叶卒中后抑郁症发生最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评分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积极治疗脑卒中,尽快恢复患者神经生理功能,同时积极给予心理治疗及护理,提升生活质量和减轻心理负担,并发抑郁症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5.16%,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程度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高,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且抑郁程度与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显著关系,应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发现脑卒中患者继发抑郁发生率极高 ,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甚至加大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作者对 14 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 ,对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 6 5例患者进行了疏导心理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为 2 0 0 0年 1月~ 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 :脑卒中前无精神病史 ;均已确诊为脑卒中并经CT证实 ;经急性期抢救后病情稳定 ,意识恢复 ,无明显失语、失认等影响检查的症状 ;病…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就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334例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将血压是否下降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病人性别、病灶性质及部位、高血压史、入院后意识状态的差别。结果女性病人,无高血压史、脑叶出血及意识有障碍者,血压自动下降比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应慎重,尤其是对上述几种病人,在无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可先密切观察1~2天,如血压仍高于24/16kPa,再予应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15.
杨盛贤  秦胜军  朱凌  周乃强 《广西医学》2009,31(10):1426-1427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为情感障碍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并比较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为45.10%。相关因素有性别、性格、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伴发疾病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思维迟钝,行为减少,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4年至2005年底对20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67例,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后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7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患者383例。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经精神科专科医生会诊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47~78岁,平均61.53岁;脑出血27例,脑梗塞40例。诊断符合“CCMD-3”的抑郁发作诊断标准[2]。既往有抑郁病史2例,首发抑郁障碍65例。抑郁程度:轻度37例,中度28例,重度2例。2护理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谈,使患者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技术,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前额、颞叶、基底节区的MRS的变化特征。方法将48例PSD患者组、27例卒中后无抑郁组(no-PSD组)和15例正常对照组(NC)予以MRS检查,分析其变化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MRS检查显示:PSD组双侧额叶、基底节区ROI的NAA/Cr比值低于no-PSD、NC组;Cho/Cr的比值高于no-PSD、NC组(P〈0.05),PSD组双侧颞叶ROI的比值低于NC组,Cho/Cr的比值高于no-PSD、NC组(P〈0.05),而双侧颞叶ROI的NAA/Cr比值与no-P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no-PSD组的NAA/Cr比值左侧较右侧高(P〉0.05),Cho/Cr比值的无明显差异。结论额叶、颞叶、基底节区等部位的脑血管病导致的神经化学的改变可能构成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说明了额叶、颞叶、基底节区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卒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常见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卒中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1].笔者对PSD给予正规系统的心理评测并进行有效的药物和康复心理治疗措施,促进脑卒中的全面康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低落的心境,亦有能力减退、睡眠障碍、生活空虚感、无价值感、无援感等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近几年已经引起人们重视。现将我们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