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 ( pioglitazone)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剂 ,属噻唑烷二酮类。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分组、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其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整个观察过程历时 1 2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9~ 2 0 0 1年 2型糖尿病 2 35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 1 1 5例 ,对照组 1 2 0例。入选标准 :年龄 40~ 70岁 ,男女均可。受试者接受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 3个月以上 ,磺酰脲类药物稳定剂量治疗至少 1个月以上 ,双胍类药物稳定剂量至少2个月以上。治疗前空腹血糖 7.5~ 1 2 .0 mmol/L。2 治疗方法两组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0):吡格列酮30mg/d联合胰岛素;对照组(n=20):只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改善血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改善血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30 mg/d,共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FPG、2hPG均显著下降,ALT、AST、BUN、Cr、BMI、Hb均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用量减少。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对肝、肾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7-I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单独应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吡格列酮组(治疗组)33例,胰岛素组(对照组)31例,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HbA1c、血脂、C肽、C反应蛋白(CRP)、体质量和低血糖次数等。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G和CRP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糖脂代谢,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经饮食运动治疗三月以上或接受除噻唑烷二酮以外其它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剂量稳定三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12周。已口服符合入选要求降糖药患者,联合并维持原有剂量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量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完成完成全疗程治疗,平均病程(3.24±3.95)年;12周时FPG、HbA1c、FINS、HOMA-IR、SBP、DBP、TG、Hb均较治疗前基线时分别下降,HDL较治疗前基线时上升(1.11±0.29mmol/L比1.27±0.32 mmol/L,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大多未做特殊处理而自行好转。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9.
曹长春  朱红  孙宇  窦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67-2368
<正>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使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1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低血糖等方面进行了追踪观察最短3个月,最长的3年。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的246例患者全是初诊(发)的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入组标准:(1)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30~60岁;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诺和灵R30是普通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既能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又能长时间平稳控制血糖,且使用方便,是可供选择的理想外源性胰岛素.盐酸吡格列酮为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1].作者观察了诺和灵R30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和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和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组(观察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种治疗后血糖及日胰岛素用量情况,观察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后三餐后血糖分别为(8.39±1.88)mmol/L、(8.21±1.55)mmol/L、(8.12±1.65)mmol/L,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三餐后血糖分别为(9.70±1.71)mmol/L、(10.32±1.43)mmol/L、(9.88±1.5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空腹血糖控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日用量(35.0±9.5)U较对照组(46.5±10.2)U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2次,少于对照组的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提高疗效,使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事件发生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  对55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诺和锐30特充治疗,每日3次皮下注射,分析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血糖(PPG)、胰岛素、C-肽、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短期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后,FPG、P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C-肽、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HOM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诺和锐30特充强化治疗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素组,每组87例。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糖波动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BMI的差值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每日平均血糖的差值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治疗前6:00~14:00、14:00~22:00、22:00~第2天6:00的三餐后及夜间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IR)、三餐后及夜间血糖高于目标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AR)、三餐后及夜间血糖低于目标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B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段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TIR、TAR、TB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TIR、TAR、TB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治疗后6:00~14:00、14:00~22:00、22:00~第2天6:00的TIR、TAR、TB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段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在控制血糖波动作用方面优于甘精胰岛素组;③两组TIR、TAR、TB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值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可减少血糖波动,但明显不如利拉鲁肽改善血糖波动的效果好,并且利拉鲁肽改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血压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NC)、T2DM、高血压病(EH)、T2DM+EH4组,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T2DM+EH;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T2DM+EH4组,轻度EH、EH+T2DM;中重度EH、EH+T2DM4组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百分含量(vWF%)。结果:vWF%:T2DM组(115.81±38.5)%、EH组(112.97±32.4)%、T2DM+EH组(133.77±42.7)%均高于NC组(92.29±23.9)%;T2DM+EH组分别高于T2DM组、E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EH组(145.01±33.99)%均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的T2DM组(106.84±40.56)%、T2DM+EH组(114.70±35.12)%及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组(112.36±28.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EH+T2DM组(143.36±45.84)%均高于轻度EH组(93.50±13.95)%、EH+T2DM组(116.83±3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EH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T2DM+EH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较单纯T2DM组、EH组更严重。T2DM+EH患者既要控制血糖、又要控制血压才能减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肥胖T2DM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PGZ组和常规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T2DM组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Z能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影响。方法:我们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食不同配方的早餐,并检测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结果:十二组配方中高纤饼干加Fibersol-2纤维与魔芋纤维素混合物(各占50%)、标准粉馒头加Fibersol-2纤维与魔芋纤维素混合物(各占50%)、营养早餐2组、玉米早餐组、香蕉早餐组、柚子早餐组、苹果早餐组、南瓜绿豆酥组的早餐配方可以达到餐后血糖控制的要求,其中以高纤饼干加Fibersol-2纤维与魔芋纤维素混合物(各占50%)、玉米早餐组的配方对血糖的影响最小。结论:在总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早餐组合应注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平衡,选择合适的膳食纤维、粗粮和水果搭配对餐后血糖平稳有直接作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配方或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配方虽然也可以影响餐后血糖,但与配方结构是否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彬  刘福平  张星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58-1258,128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为84例糖尿病患者佩带CGMS 72h后分析其血糖波动特点,其中40例使用CSII治疗(CGMS+CSII组),44例使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CSII治疗(SMBG+CSII)。结果 CGMS+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SMBG+CSI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杨曦  刘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49-51,6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对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组)和75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糖尿病组),两组再按照CA199水平分为CA199阴性组(CA199〈37U/mL)和CA199阳性组(CA199≥37U/mL)4个亚组,即老年糖尿病CA199阴性组(55例)、老年糖尿病CA199阳性组(34例)、中年糖尿病CA199阴性组(46例)、中年糖尿病CA199阳性组(29例)。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A199,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CA199水平与以上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组和中年糖尿病组中.CA199阳性组的FBG、2hPBG、Fins、2hIns和HOMA—IR均高于CA199阴性组,而ISI低于CA199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CA199阳性组的FBG、FIns、2hIns、HbAlc高于中年糖尿病CA199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中年糖尿病组的血清CA199水平与FBG、2hPBG、HbA1c、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老年糖尿病组的血清CA199水平与FBG、2hPBG、2hIns、HbA1c、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A199升高与血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