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像学检查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125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头癌中BUS或CT的诊断阳性发现率高于ERCP(P=0.044,P=0.029);十二指肠乳头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发现率高于BUS和CT(P=0.005,P=0.03);壶腹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发现率高于BUS和CT(P=0.157,P=0.282)。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中阳性发现者分别为8/8和8/9。结论 BUS CT检查是诊断胰头癌的最佳方法;ERCP是诊断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最佳方法;而MRCP检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的尿脱落细胞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诊断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185例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11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1例、Vater壶腹癌13例、胆总管下段癌12例)的临床特点和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胰头癌的准确率为90.9%;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确诊率为100%;ERCP和MRCP对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检查。78%的病人上腹饱胀/隐痛出现时间早于黄疸1-3月。血清CA19-9值在3/4以上的胰头癌、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病人超过正常值。结论:凡有中上腹部饱胀、隐痛、血清CA19-9值升高、胆总管和(或)胰管扩张的病人应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有肿块,宜行CT检查。如未发现肿块,则行ERCP。凡ERCP检查时观察到有肿瘤征象的病人,不宜作胰胆管造影而仅作活检。MRCP可用于胰胆管造影失败的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超声内镜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5 5岁。左腰部胀痛 2 0d ,绞痛 1周入院。 2 0d前夜间突发左腰部胀痛伴低热。尿RBC 2 0~ 2 5个 /HP ,WBC 10~ 15个 /HP。血Cr 14 1μmol/L ,BUN 7.2mmol/L ,WBC 6 .2× 10 9/L ,B超及CT均示左肾积水 ,未见结石。按尿路结石伴感染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76岁。因反复左腰痛 2年 ,间歇性肉眼血尿半年入院。入院反B超及CT检查发现左肾鹿角形结石 1枚 ( 3 .5cm× 2 .5cm )嵌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左肾下盏数十枚 0 .5cm~ 1.0cm大小不等结石 ,合并左肾重度积水。IVP示左肾不显影 ,逆行左输尿管插管 16cm受阻。手术行肾盂切开 ,取出鹿角形结石。行左肾下极肾实质切开 ,术中发现左肾下盏 3 .0cm× 4.5cm菜花样肿瘤 ,术中冰冷活检示移行细胞癌 ,手术改行左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移行细胞癌Ⅱ级。随访 2年 ,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讨论 肾结石并肾盂移上皮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原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膀胱肠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各型膀胱肠瘘的诊断资料,其中膀胱镜检查10例,KUB加IVP9例,膀胱造影8例,钡剂灌肠7例,B超9例,CT7例,MRI3例。结果:KUB加IVP发现3例可疑,无一例确诊;膀胱造影3例因发现造影剂进入肠腔而确诊,3例可疑;钡剂灌肠1例确诊,1例可疑,5例发现结肠内原发病;CT发现例5膀胱壁局部增厚毛糙,其中3例发现膀胱壁外肿块,3例发现膀胱内积气;膀胱镜结合瘘管造影5例确诊,1例可疑。结论:单一检查确诊率较低,对检查结果要综合分析,CT、膀胱造影简便易行,可以作做为初选的手段,膀胱镜结合瘘管造影,可以进一步确定瘘的位置,尿内异物的患者首选钡剂灌肠,CT检查可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病人 ,男 ,6 7岁。9年前因左肾盂移行细胞癌行左肾切除。 1个月来感左腰腹痛。体检 :左上腹扪及一 10cm× 8cm× 8cm肿块 ,质硬 ,边界清 ,无结节 ,压痛。B超及CT均示左肾窝一 10cm× 8cm× 8cm肿块 ,与脾脏分界欠清。DSA :脾动脉分支多而紊乱 ,实质内造影剂聚集 ,考虑脾肿瘤。剖腹探查见脾大小 10cm× 8cm× 8cm ,表面不平 ,质硬 ,行脾切除。诊断 :脾转移性移行细胞癌 (来自左肾盂癌 )。经病理作者单位 :32 30 0 0 浙江省 ,丽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涂朝勇、邵初晓 ) ;病理科 (周新木 )证实。讨论 :转移性脾肿瘤少见…  相似文献   

9.
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7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鳞状细胞癌6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例。诊断采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B超、CT等方法。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随访平均5年,存活2例。结论: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是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盂移行细胞癌(T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R检查、经病理证实为ccRCC及TCC的患者38例(ccRCC 29例,TCC 9例)。患者均行MR T1W脂肪抑制和T2W脂肪抑制序列扫描、LAVA增强扫描、DTI序列扫描(b=0、600s/mm~2)。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AW 4.4工作站采用Functool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2名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ccRCC和TCC ADC值及FA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FA值对ccRCC与TCC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ccRCC的ADC值[(2.03±0.49)×10~(-3) mm~2/s]高于TCC[(1.57±0.43)×10~(-3 )mm~2/s;P=0.015)],但ccRCC的FA值(0.24±0.10)低于TCC(0.42±0.22);P=0.002)。ADC值曲线下面积0.761(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77.8%,阈值为1.59×10~(-3) mm~2/s。FA值曲线下面积为0.762(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93.1%,阈值为0.326。结论 MR DTI可有效鉴别ccRCC和肾盂TCC,其中FA值对鉴别两者的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肾盂恶性肿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1例肾盂恶性肿瘤,其中移行上皮细胞癌27例,移行上皮及鳞状上皮混合性癌3例,腺癌1例。静脉尿路造影(IVU)和CT为主要诊断方法。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可预防肾盂肿瘤的种植。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和灌注化疗药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手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6例单纯。肾盂癌、单纯输尿管癌中获随访的139例患者资料进行同顾性总结。肾盂癌78例。输尿管癌61例。肿瘤细胞分级:G1 19例,G2 88例,G3 32例。肿瘤分期:Ta—T1 38例,T2 80例,T3~T4 21例。肿瘤直径0.8—6.0cm。结果139例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1.5—2.0cm)切除术。术后随访1~10年。再发膀胱癌55例,占39.6%。肾盂癌术中先用纱条结扎输尿管后游离切除患肾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率18.5%(5/27),未先结扎输尿管者再发率27.5%(14/51)。术后当日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2.3%(10/31)。术后3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4.9%(30/86)。术后当日及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率20.0%(4/20),单纯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9.3%(26/6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当日及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的再发率,游离切除。肾输尿管前先结扎输尿管对预防肾盂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蛋白与肾盂癌病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及肿瘤增生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1例肾盂癌标本中P1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1能盂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1%,其中Ⅰ级、Ⅱ级和Ⅲ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75.0%、66.7%和25.0%(P〈0.05),T1~T2和T3~T4期肿瘤阳性率分别为66.7%和46.2%(P〈0.05)。显示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肾盂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4.
肾盂癌远端输尿管切除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盂癌是发生于肾盂、肾盏的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肾癌,占肾肿瘤的7%~8%。其中肾盂移行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肾盂癌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高,原因尚不清楚,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肾盂癌多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腺癌。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约占患者的90%;其次是腰痛、排尿困难、肿块;另有少部分病人伴有全身症状,如消瘦、高血压、食欲不佳、贫血等。  相似文献   

15.
16.
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肾积水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5月至2005年7月,我们对1523例孕周32、36、38周孕妇行胎儿肾脏超声检查,探讨超声检查在产前肾积水中的诊断标准及价值。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523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7岁。初产妇925例,经产妇598例,均健康无合并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ImmunoCyt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膀胱癌患者86例,其中38例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患者,48例有肉眼(镜下)血尿,分别进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和ImmunoCyt检测.86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 结果膀胱镜检和病理证实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ImmunoCyt敏感性为82%,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敏感性为89%.ImmunoCyt和细胞学的特异性分别为78%和94%. 结论 ImmunoCyt较细胞学对膀胱肿瘤更敏感,二者联合使用可在保持高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早期检测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18.
周亚魁 《腹部外科》1989,2(2):75-76
本文介绍了B超、CT、ERCP、PTC、SAG及~(75)Se一蛋氨酸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对于临床医师合理选用这些检查方法和正确分析检查结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尿细胞角蛋白检测在诊断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尿细胞角蛋白检测在诊断尿路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5 2例尿路TCC及 86例泌尿系非TCC患者尿液中细胞角蛋白 8和 18的含量 (UBC值 )。 结果 TCC患者尿UBC均值为 34.8μg/L ,与泌尿系非TCC患者 9.4 μg/L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 8.4 μg/L为最适临界值 ,尿细胞角蛋白诊断TCC的敏感性为 73.1% ,特异性为 73.3% ,阳性预测值为 6 2 .3% ,对复发性膀胱TCC的敏感性达 10 0 %。 结论 尿细胞角蛋白检测是诊断尿路TCC的一种较为敏感、特异且无创的方法 ,适用于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0.
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手术失败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突出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病人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39例腰椎间盘再次手术病人的影像学检查的分析,并和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正确的影像学检查及分析,对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的诊断为90%以上。对再次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获得良好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