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了有效解决耻骨联合上低位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腹膜剥离痛及牵拉痛等问题 ,对 150例孕产妇采用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 ,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 ,旨在探寻一种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初产、无开腹手术史的病人150例 ,年龄 2 3~ 2 6岁 ,ASAⅠ、Ⅱ级 ,分为A、B、C三组 ,各 50例 ,不用任何术前用药 ,手术历时 4 5~95min。1.2 麻醉方法 A组 :T12 ~L1间隙穿刺 ,尾向置管2 .5~ 3.0cm ;B组 :L1~L2 间隙穿刺 ,尾向置管 2 .5~3.0cm ;C组 :L2 ~L3 间隙穿刺 ,头向置管 2 .5~ 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加增大进针深度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确定硬膜外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后分为两组,1组置入硬膜外导管;2组再进针2mm才置入硬膜外导管,两组在加入局麻药后测试麻醉平面,记录Bromage评分、未被阻滞的节段、补救措施、再加药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开始时1组69%患者未发生阻滞不全,2组为89%,P〈0.05,两组间Bromage评分P〈0.05;补救措施P〈0.05;再加药时间P〈0.05.两组间Bromage评分与手术开始平面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28,P〈0.05;与未被阻滞的节段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89,P〈0.05;与补救措施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33,P〈0.05;与再加药时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39,P〈0.05.结论腰段硬膜外麻醉随进针深度的增加麻醉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再加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赵静  邓硕曾  刘进 《四川医学》2007,28(1):58-58
患者,女,46岁,60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于2005年12月10日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既往史无特殊,HR85次/rain,BP115/68mmHg,体格检查腹部柔软、右下腹有压痛,余无特殊,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正常,拟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入室后心电监护下取右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以T11-12椎间隙为穿刺点,中路进针采用阻力消失法确定硬膜外腔,导管向头端置入硬膜外腔3cm,穿刺置管顺利,回抽未见血和脑脊液,固定硬膜外导管后翻身平卧,以2%利多卡因为硬膜外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麻醉时置管,有时会有回血,即使退管无回血,但之后用药也极易出现局麻药物中毒,导致麻醉失败。大多相关书籍中提倡重新选择穿刺点,这样就给患者造成了二次损伤。本人往临床麻醉中试着从原穿刺点位置重新进行穿刺,只是在置管时稍作调整,并将此操作与同事的重新选择穿刺点操作相比较,发现麻醉效果尤明显区别,并且避免了使患者受到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 连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穿刺时常采用直入法。有时会遇到放置硬膜外导管困难。我院1998年~2000年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处理多例患者,效果良好。1 穿刺置管所遇到的困难及方法的改良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6或18G,10cm长硬膜外穿刺针,行低位硬膜外腔穿刺术。确定针尖已进入硬膜外腔,然后经针蒂置入硬膜外导管。有时会出现以下情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但硬膜外穿刺置管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若不能及时发现,不仅治疗无效,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本文现随机选择近5年我院颈腰椎硬膜外穿刺置管后造影1000例,回顾总结分析造影显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其发生率,为以后应用此治疗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戴春群 《九江医学》2007,22(2):43-43
患者,女,52岁,体重58kg,因患食管中段癌拟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入院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麻醉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浅全麻.入手术室时患者血压130/80mmHg,呼吸20次/分钟,脉搏85次/分钟,取左侧卧位,选择胸6-7间隙采用侧入法行硬膜外穿刺,穿刺过程顺利,推注生理盐水无阻力,测量进针深度为6cm,置管通畅,向上留置导管3.5cm.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麻醉用品的质量逐渐提高,种类逐渐增多,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联合穿刺的麻醉方法(CSEA)已逐步在临床推广。我们采用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联合穿刺包进行麻醉,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赵庆允 《中原医刊》2006,33(14):76-76
1病历报告患者,女,26岁。拟行剖宫产术,行硬膜外麻醉时,使用硬膜外穿刺套管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取出针芯,置入注药软管,操作正常。但在撤套管针时阻力很大,在一突然释放感后撤出。经软管试图注药时亦遇到阻力,以致不能注入。后经改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完成手术。术后软管嵌顿,不能拔除,最终留滞,患者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穿刺过程中气泡外溢现象与硬膜外麻醉效果之间的关系,评价气泡外溢现象对于帮助确认硬膜外穿刺成功的重要性。方法选择56例ASAⅠ级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实施妇产科下腹部手术的病人,观察穿刺过程中气泡外溢现象及麻醉效果、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气泡外溢组麻醉效果优于无气泡外溢组,两组均未观察到与硬膜外穿刺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气泡外溢现象对确定硬膜外间隙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提高穿刺技术将降低由此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置管时深吸气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俊峰 《海南医学》2008,19(2):53-54
目的 观察深吸气时硬膜外置管的临床效应.方法 随机选择分成二组:I组(吸气组)50例,吸气时置管.E组(呼气组)36例,呼气时置管,观察血管损伤、人血管及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2例,对照组6例人血管.采用U检验值为2.02、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麻醉效果两组有一定差异,但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吸气时置管损伤少于呼气时,对临床麻醉效果有一定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置管误入蛛网膜下腔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机生 《浙江医学》2006,28(9):766-766,F0003
腰硬联合麻醉(CSEA)同时具有脊麻(SA)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少和硬膜外麻醉(EA)可连续给药、便于控制麻醉平面并作术后止痛的特点,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被广泛应用。随着CSEA双针单点即针内针一点穿刺法(SST)逐步推广使用,并发症也相对增多。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共行CSEA1265例,有4例(0.32%)硬膜外置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现将经过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6岁,因“肝包虫”入院,拟行剖腹探查,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选择硬膜外加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相关检查及化验无异常,先行硬膜外麻醉,胸8~9间隙穿刺,穿刺指标明确,硬膜外腔置管3.5cm,回抽有黄色粘稠液体抽出,即向硬膜外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ml进行稀释后,抽出约  相似文献   

17.
<正> 连续硬膜外麻醉时引起硬膜外腔出血并不罕见,现将其用于剖宫产时出血情况和对麻醉效果影响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 1998年9月~2000年12月剖宫产应用硬膜外麻醉384例中,无出血组320例(穿刺、置管及回流液均无血),出血组64例(穿刺、置管出血或回流沾血)。两组均用0.25%布比  相似文献   

18.
骶管阻滞麻醉适合肛门、直肠和会阴手术.但由于大约20%正常人的骶管出现解剖学异常,骶裂孔畸形或闭锁者约占10%,所以骶裂孔穿刺失败率较高[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联合麻醉硬膜外腔注药对开胸术后进行镇痛 ,并对镇痛效果、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项目进行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 78例开胸手术患者 ,男 6 1例 ,女17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年龄 (5 5 4 1± 14 88)岁 ,ASA分级Ⅰ~Ⅱ级 ,包括肺癌、肺大泡破裂、食道癌、血气胸等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 ,A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术后根据疼痛情况随时肌注度冷丁等药物镇痛。B组采用联合麻醉 ,即病人进入手术室后 ,在T6~T8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并注入 1 5 %利多卡因加 1…  相似文献   

20.
段爱萍  蒯建科  张凤林 《医学争鸣》2006,27(16):1482-1482
1 临床资料 择期ASAⅠ~Ⅱ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50例,年龄22~58岁. 附件切除术35例,子宫全切术15例. 麻醉:硬膜外穿刺选择L2~3间隙,成功后向头端置管 3~4 cm,平卧后注入20 g/L利多卡因3~5 mL试验量,然后注入 10 g/L利多卡因与2.5 g/L丁卡因混合液(含50 mg/L肾上腺素)8~15 mL,阻滞平面上界T4~T6,若麻醉平面低于T6,则根据阻滞程度酌情经硬膜外补充20 g/L利多卡因(含50 mg/L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