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分析血糖水平与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组(试验组)及健康人群组(对照组)各65例。根据非牛顿流体力学,对系统中流速随时间变化的测量求得不同切变率标本的表观粘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凝集点探测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全血(高、中、低切)粘度、血糖浓度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流变学指标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结论血流变学指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相关关系,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辅助诊断及治疗监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56例糖尿病眼底正常者(NDR)和4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DR组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DR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聚集纤维的异常和血液黏度的升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Fbg)、抗凝血酶(AT)活性、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50例,进行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Fbg、AT含量及PAgT率等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各主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但AT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联合定期进行血流变学指标、PAgT及Fbg、AT含量的检测,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疗效评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的表现,为其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90例糖尿病患者和9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流变学、纤维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血流变学指标都有所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改变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其余项异常率均大于50%以上.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异常,定期的进行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检测,为早期防治心、血管并发症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82-1084
目的探讨旱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4例正常孕妇和60例旱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结果与正常孕妇组相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显著增高(P〈O.01);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以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刚性指数以及血小板总数减少(P〈O.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血液呈现高黏滞现象,常规检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变学、血脂指标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积极控制血脂、血糖,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是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进行血流变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项目中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健康体检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改变,血流变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之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TA—COMPACT血凝仪和3—9D型血流变仪分别测定50例病人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血小板聚集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发现血小板聚集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有着明显的差异(P〈0.01),提示血小板聚集需要纤维蛋白的参与。并发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的消耗量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流变、血脂与临床急性发作相关性,为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加重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58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检测血流变学、血脂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组与体检健康者比较,血流变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流变学指标异常合并高血脂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急性发作有正相关,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对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急性发作和临床症状加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亦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76-1576,1647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血流变检测指标(RBC压积、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探讨血流变检测指标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展进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80例,健康对照组136例,对其中6项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RBC压积、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病情的改变,其血流变指标改变越明显。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程进展和预后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流变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北京赛科西德SA6000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重要因素,适时检测血流变学指标,可以揭示糖尿病病情进展,为正确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亓贯和  王静  赵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28-1128
<正> 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并针对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可减缓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为探讨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与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关系,本文对32例糖尿病患者反映血小板功能的两个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两个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比积(Hct)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改变特点。方法:采用北京众驰ZL6000型血流变学检测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采用罗氏公司C0bas C50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和血流变学的改变,糖尿病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和流变学表现为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控制血脂,降低血黏度,以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郑肇良  符月琴 《海南医学》2010,21(11):103-10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了解其在脑出血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从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析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切)在血瘀证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可做为血瘀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流变学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2组均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学指标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的检验结果,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沉检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沉检验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血浆黏度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均呈正相关,与血沉呈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 结论 血流变学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呈异常状态,血流变学检验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辅助参考依据,对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血栓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6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液流变学检查,并对两组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展开合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于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均有重要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报告4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无血管并发症26例,有血管并发症14例)高凝状态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与30例健康人相应检测指标对照研究。40例患者低切变率、血浆比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和有血管并发症14例患者的高切变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1min、5min及最大聚集率皆比正常组高,尤其有血管并发症者升高更明显(P<0.01);凝血功能检测中,TT、PT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KPTT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尤其伴有血管并发症者其KPTT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2周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外照射腕部血管对血液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使用(激光波长650 nm)SAS-XNIB型半导体腕戴式激光治疗仪,输出总功率20 mW,选择122例患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及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激光血管外照射桡动脉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及糖尿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5%、94.38%、80.95%;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PAGT)治疗后下降幅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后下降幅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激光血管外照射可改善高粘血症,降低高血脂、高血糖。为高粘血症、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规律,为GDM的诊治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4例正常孕妇和60例G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GDM患者全血低切黏度显著增高(P〈0.01);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以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刚性指数以及血小板总数减小(P〈0.05)。结论GDM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血液呈现高黏滞现象,常规检测G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对GDM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积极控制血脂、血糖,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是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定兴县医院 2014 年 1 月至 12 月 45 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择期行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分别检测灌注前 10 min(T1)、灌注 30 min(T2)、术毕(T3)时血流变学指标水平。 结果 45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T3、T2 时点血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全血中切、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还原、全血高切还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 T1 时点各指标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 时点血细胞比容与 T1 时点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 时点全血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 T2 时点各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时间较长,灌注液吸收多时应进行围手术期血流变学指标监测,以降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液黏度,保护红细胞,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