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以红霉素为起始原料,经过肟化、重排和胺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10个红霉素衍生物(YAM-1~YAM-10),所有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确证均为新化合物.化合物YAM-9的活性与红霉素相同,该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酰基内酯类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酰内酯(acylide)衍生物的合成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克拉霉素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对倍稀释法测定目标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9个酰内酯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并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确证.抗菌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XNZ-1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合成松属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羟基保护、缩合、环化、脱保护合成目标化合物.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共得到18个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松属素及其衍生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以氟哌酸为原料,合成了5种尚未见报道的衍生物,经体外抗菌试验验证,部分衍生物的活性优于氟哌酸,并对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5—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相转移催化法。使2-O-丁基(或苄基)-5-氟-3H-4嘧啶酮与含卤素化合物作用,合成了11个2,3-二取代5--氟-4嘧啶酮类化合物,2-O-苄基-3-N-取代-5-氟-4-嘧啶酮在Pd-C催化剂存在与氢解,制备了5个3-N-取代-5-氟-2,4-嘧啶二酮化合物,这16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H-NMR和MS所证实,其中有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红霉素4″-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以阿奇霉素为起始原料,经1, 1′-羰基二咪唑处理以及胺解反应、曼尼希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并以金黄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共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3C NMR、1HNMR和元素分析得以证实,经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化合物F-3和F-4显示较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所有化合物无体外杀菌活性。结论说明吡咯烷基或哌啶基可能有利于提高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杨梅素类糖苷衍生物,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 以天然产物杨梅苷为起始原料,经过保护基策略、糖苷化反应、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一系列新型半乳糖苷衍生物,对杨梅素类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以杨梅苷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个杨梅素类衍生物,其中包含有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糖苷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进行了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8个杨梅素衍生物具有较杨梅素和杨梅苷更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a-1~9a-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MIC值为1~8 μg/mL。结论 本研究首次以杨梅苷作为原料,设计了新的合成路线,并对合成中的关键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杨梅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化合物的初步活性结果显示,黄酮醇3位羟基半乳糖修饰可以显著提高杨梅素的抗菌活性,为杨梅素的进一步抗菌化合物的寻找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新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方法 采用Pictet-Spengler法合成四氢异喹啉,再通过氮直接烃化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 合成了18个新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 所合成的18个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克拉霉素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9个9-取代酰基腙克拉霉素衍生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受试的革兰阳性菌,包括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肠球菌活性良好,部分化合物对金葡菌和丙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三苯胺取代邻菲啰啉衍生物为主配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抗菌钌配合物[Ru(phen)2PMA](PF6)2(Ru-1)和[Ru(dmphen)2PMA](PF6)2(Ru-2)。方法 通过1HNMR、13CNMR和HRMS对两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最低抑菌浓度,生长曲线,时间杀伤曲线,生物膜形成实验,耐药测试,溶血毒素分泌实验以及棋盘联用实验研究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DAPI/PI染色实验以及蛋白质泄露实验研究了化合物的抗菌机制;最后通过大蜡螟幼虫研究了化合物的毒性。结果 两个化合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抗菌活性(MIC=0.0078~0.0156 mg/mL),0.031 mg/mL的Ru-2能在10 min杀灭超过99.0%的细菌。在亚抑菌浓度下,Ru-2不仅能有效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溶血毒素的分泌,还能显著提升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FICI<0.5)。抑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Ru-2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此外,毒性研究也表明Ru-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具有膜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1.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鑫  洪伟  熊莺  宫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5):263-266,M003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确证其结构.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7f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对照药物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7a、8c和8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操作方便、反应路线短且成本低的工艺路线。方法 通过取代酚的醚化,再在苯环上直接引入腈乙基,然后水解、环合等反应,直接生成吲哚衍生物。结果 采用氢的亲核取代反应(VNS),直接制得4-羟基吲哚和4-甲氧基吲哚,操作方便,反应路线短且成本较低。结论 4-羟基吲哚和4-甲氧基吲哚的收率分别达57.4%和28.8%,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2-甲基-5-硝基咪唑、环丙沙星等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的物;测定目的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化合物II, IVC和 IVD的体内抗菌活性较明显。结论化合物II, IVC和 IVD显示了一定的体内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并合成异噁唑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方法 以3,4-二氟苯甲醛、盐酸羟胺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利奈唑胺为阳性对照药,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1个化合物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与利奈唑胺相当.结论 体外活性试验表明,含异噁唑的所制备化合物作为新型的抗菌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型050201.gif (136 bytes)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口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Ⅱ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Ⅱb、Ⅱc和Ⅱ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多羟基(口山)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多羟基(口山)酮及其脂肪胺基烷基衍生物,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和构效关系.方法以邻甲氧基苯甲酸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Friedel-Crafts酰化、环合、脱甲基化及脂肪胺基烷基取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体外抑制Cu2 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和清除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的EC50值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脂肪胺基烷基衍生物为新化合物),经IR、1H-NMR等确证其结构.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含邻二羟基的多羟基(口山)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邻二羟基的存在与(口山)酮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密切关系;羟基的取代数量对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取代位置对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合成N-甲酰羟胺类肽去甲酰酶抑制剂,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对倍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金葡菌、表葡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表葡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体外试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