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对于轻型患者鉴别诊断更加困难。本文报道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肌酶、病理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经配对卡方检验,LDH诊断敏感度高于CPK(P<0.05)。着重分析了肌电图所见及其应用价值和病理活检的局限性。强调全面检查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78例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78例发多性肌炎/皮肌炎肌电图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电位33.1%,肌强直样电位6.5%,时限缩短60.1%,波幅降低68.0%,多相波增多70.5%,不正常波型74.5%,峰值波幅降低73.0%。各项指标异常在所检部位肌肉分布发现,下肢重于上肢,下肢屈肌重于伸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特征.方法 对38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的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以肌肉无力最为多见(88.0%),其他依次为皮肤损害(31.0%),发热(10.5%).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32例,神经源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6.8%.主要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9.5%)、出现自发电位(52.3%);MUP时限缩短(74.6%)、MUP波幅降低(6.3%),多相波增多(34.1%);重收缩时波型异常(44.4%)及峰值波幅降低(37.3%).股四头肌、胫前肌及胸锁乳突肌阳性率显著高于拇短展肌组.胫前肌组MUP时限缩短的阳性率及多相波增多阳性率均表现最高.结论 肌电图检查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手段,选择胸锁乳突肌、胫前肌及股四头肌进行EMG检查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7岁,因“反复四肢无力两年,加重伴皮疹3天”于2007年8月30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05年12月15日因四肢无力、发热、关节疼痛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生化、肌电图、肌肉活检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缓解。于2006年1月313出院后长期口服强的松并渐减至10mg顿服维持。于2007年2月自行停药前后即出现病情不稳,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群,以肌无力、肌痛、肌萎缩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肌病。本病国外研究、报道较多,国内近十年来亦有报道,但病例不多。本文收集1987~1996年收治多发性肌炎病13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着重分析血清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积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肌无力症状35例(87%),肌萎缩18例(45%),肌痛与肌压痛20例(50%),皮疹23例(56%),合并恶性肿瘤3例(7.5%),合并肺纤维化5例(8%)。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痊愈8例,好转25例,死亡7例,主要死于肺纤维化、二重感染、恶性肿瘤。结论肌无力和肌萎缩、肌痛、皮疹仍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常见的临床症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是PM/DM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120例分析报告苏尚焙(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南宁530021)我院自1985~1995年共收住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12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中男45例,女75例,男∶女=1∶1.67。年龄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住院治疗的97例DM/PM患者中合并心脏损害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程度不同的胸闷、心悸,心脏损害多见心律失常(60.0%)和ST-T异常最多见(57.8%),其次为心包炎(28.9%);DM/PM患者心脏损害的发生率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升高有相关性(P<0.01);抗J0-1抗体阳性DM/PM患者87.5%出现心脏损害(P<0.05)。结论DM/PM患者合并心脏损害预后差;CK-MB的升高提示心脏损害,抗J0-1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发生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骨骼肌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一步法检测18例PM/DM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PM和DM肌组织中,IgG、IgM、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0%,20%和75%,37.5%,50%,其中IgG的差别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于小血管壁、肌膜和肌浆中的Igs/C3免疫复合物阳性率分别为30%,50%,30%和87.5%,50%,30%,其中DM肌组织中血管壁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液免疫在PM/DM发病机理中占重要位置,补体介导的血管损害参与皮肌炎病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4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及病程中临床表现、肌酶水平、肌电图、肌活检、治疗以及转归,并对PM和DM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M首发症状以发热肌痛、近端肌无力多见,DM则不论其病程长短均多数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PM患者出现肌酶升高明显高于DM组患者,CK在PM组和DM组中治疗前后的改变具统计学意义(P<0.05).PM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散在肌纤维萎缩;DM以束周萎缩多见.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肺部感染有关.结论: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酶标技术,对22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和19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Ig/C)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肌炎组IgG的阳性率为72.7%,高于非肌炎组的31.6%;IgM和C_3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均为18.1%,非肌炎组则为阴性。Ig/C主要沉积在毛细血管壁和小血管内膜上,偶见变性肌纤维和单核细胞着色。Ig/C沉积提示免疫反应在PM/DM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检测对PM/DM的诊断及与肌营养不良等肌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心脏损害的表现及其意义。以临床资料、血清肌酶谱、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为依据,对我院1992~1998年住院治疗的45例PM/DM患者进行分析和评价。23例伴发心脏损害(51.1%),病变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和冠状动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心脏损害者中3例因心力衰竭死亡。表明心脏损害为PM/DM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本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恶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宏莹  林玲  孙亚锋 《河北医学》2010,16(3):314-317
目的:分析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年8年间13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77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中16.88%(13/77)伴发恶性肿瘤,伴发的肿瘤主要为鼻咽癌、肺癌、胃癌,其中鼻咽癌占30.76%。伴发肿瘤的相关因素包括炎性肌病的发病年龄〉40岁的男性患者,甲周红斑、GLB升高〉35g/l,而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炎性肌病患者较少合并恶性肿瘤。结论: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常伴发恶性肿瘤,所伴发肿瘤的类型广泛,但以鼻咽癌常见。对出现甲周红斑等皮肤血管炎表现年龄大于40岁的的男性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者尤其在发病1~2年内应警惕伴发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硬皮病(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PSS)与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重叠综合征(PSS-PMOS)40例有典型PSS和PM表现,均有雷诺氏现象,多有弥漫性全身皮肤硬化;均有肌无力,肌酶谱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组织病理示肌炎改变。有多系统损害表现,消化系统相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血清学检查常有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并中药治疗反应较好。只要对本病有足够警惕,仔细观察病情表现及发展变化,能够做到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3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3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以肌无力、肌痛、血清肌酶谱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肌电图及病理学检查异常;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总有效率90.9%。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预后与分型、治疗时机有关,早期强有力的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以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医剂免疫豚鼠制作实验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实验前与实验后2、4、6、8周分别检测肌电图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潜速率。首次免疫注射4周后肌电图开始出现异常,6及8周大多数表现为多相波增多、时限缩短、波幅降低。肌电图改变与肌肉病理及肌酶谱改变同步,提示肌电图改变是确定实验性肌炎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