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A病人随机分成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组(MIP组)16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病人血糖、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4.4±2.1)h,与MIP组(5.6±3.2)h比较,P>0.05。尿酮转阴时间(27.2±11.1)h,亦较对照组(42.2±9.2)h明显缩短,P<0.01;MIP组低血糖发生率(0.9±0.3)次/人,较对照组(2.1±0.4)次/人明显减少,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A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用手工调节输液速度(1mL=15滴)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尿酮体、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4.4±2.2)h,与MIP组(5.7±3.3)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酮体转阴时间(26.1±10.1)h,较对照组(43.5±9.5)h明显缩短,P〈0.01;MIP组低血糖发生1例,较对照组6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输液泵能有效控制输液速度从而使胰岛素均匀滴入,输液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安全有效,值得在DKA救治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志清  唐灵  苏珂 《广西医学》2003,25(5):703-706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 (DK)或酮症酸中毒 (DKA)的治疗差异。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DK或DKA病人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 (CSII组 )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 (对照组 )各 2 2例 ,两组年龄、血糖和体重指数 (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观察血糖、血酮、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但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相似 ,差异无显著意义。 (2 )两组患者血酮经胰岛素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但CSII组血酮恢复时间〔(3 4± 0 4 )d〕较对照组〔(4 8± 0 5 )d〕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 )尿酮体转阴时间〔(10 9± 4 7)h〕亦较对照组〔(47 5± 11 3 )h〕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4)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 6± 0 6)次 人〕较对照组〔(1 3± 0 7)次 人〕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5例诊断为DKA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20例)与微泵组(25例),分别采用传统静脉滴注及微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应用微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疗效可靠、安全,而且极大的方便了护理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DK或DKA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或DKA病人随机分成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18例,两组年龄、血糖、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异性。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为(4.4±2.1)h,比CSⅡ(5.6±3.2)h要短,但无显著差异(P>0.05)。CSⅡ组血酮恢复时间(3.5±0.7)d,较对照组(4.5±0.5)d明显缩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尿酮转阴时间(27.2±11.1)h,亦较对照组(42.2±9.2)h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0.6±0.2次/人)较对照组(1.2±0.4次/人)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II组,30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IVI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尿酮体转阴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IVI组明显缩短(P〈0.01);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IVI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VI组(P〈0.01)。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住院的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32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28例),分别观察两组血糖、血酮、尿酮和pH值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Ⅱ组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血糖恢复时间、血酮、尿酮和pH值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SⅡ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有效更安全地治疗DK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住院的5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25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控制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到控制满意所需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有显著差异,CSⅡ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小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患者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我科住院DKA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用手工调节输液速度(1mL=15滴)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尿酮体、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4.4±2.2)h,与MIP组(5.7±3.3)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酮体转阴时间(26.1±10.1)h,较对照组(43.5±9.5)h明显缩短,P<0.01;MIP组低血糖发生1例,较对照组6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 输液泵能有效控制输液速度从而使胰岛素均匀滴入,输液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安全有效,值得在DKA救治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组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注射组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S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3例年龄〉65岁的老年糖尿病酮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微量泵治疗组尿酮体达阴性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结论:微量泵治疗能更快更安全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轻、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糖尿病酮症(DK)的疗效。方法:将DKA(轻、中度)或DK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28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尿酮体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但达目标血糖值时间CSⅡ组为(6.27±1.85)h,对照组为(9.53±1.6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酮体转阴时间CSⅡ组为(2.54±0.42)d,对照组为(3.60±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为(0.56±.18)次/人,对照组为(1.20±0.26)次/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轻、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较常规持续静脉滴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寻能够缩短糖尿病酮症病人降糖、消酮时间,减少病人因长时间输液、化验带来的痛苦,选出更安全、有效、快速的给药途径.方法 选择临床76例糖尿病酮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组,另一组为应用常规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组,病例各半,对两组病人尿酮体全部转阴时所需的治疗时间做比较.结果 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明显缩短了消酮的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配合大液体治疗糖尿病酮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静脉持续静点胰岛素,常规小剂量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相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38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剂量持续胰岛素静脉滴注结合皮下胰岛素注射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酮体转阴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DKA的治疗中:在纠正酸中毒时间,血糖平稳下降,低血糖发生率总治疗效果上治疗组(胰岛素泵治疗组)具有明显优越性,但对于重症患者如合并心肾功能不全、伴随严重感染的患者,由于皮下给药会影响吸收,目前我们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注射泵输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酮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入胰岛素,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尿糖酮体转阴所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酮体转阴时间(25.39±18.76)h,对照组酮体转阴时间(35.36±19.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缩短了患者尿糖酮体的消除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微量注射泵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上多采用持续静滴小剂量胰岛素法治疗,传统输液装置为普通一次性闭式输液器,人工调节输液速度和胰岛素浓度,经常由于输液速度掌握不精确而导致血糖不能有效控制或出现低血糖反应。微量注射泵是一种新型的泵力仪器,可将多种药物微量、精确和持续的泵人体内,既可保持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又可避免药物因浓度大小波动而产生的副作用。我科自2003年7月以来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48-14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法与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发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135例DKA并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和对照组,CSⅡ组给予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诺和灵R静滴0.1U/(kg·h)。结果CSⅡ组心绞痛明显改善,酮体转阴快(P〈0.05),两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CSⅡ组能更快缓解心绞痛,酮体转阴快,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7.
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重症合并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8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重症合并症的病人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根据末梢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测治疗 8h、2 4h血糖 ,48h尿酮体 ,血K 、Na 、BUN、pH。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 8h及 2 4h血糖平衡下降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17例在治疗 48h后尿酮体消失 ,有效率为 85 0 % ( 17/2 0 ) ,对照有效率为 44 4% ( 8/18)。治疗组未发生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等并发症。对照组死亡 1例 ,低血糖、低血钾各 1例。结论 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能够精确调整剂量 ,给药稳定 ,操作简便易行 ,能平衡有效地控制血糖 ,适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重症合并症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8.
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急救的简便治法。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小剂量输注普通胰岛素0.1IU/(h.kg),另一条静脉通道大量补液、补钾、纠正酸中毒等。结果 30例患者血糖、血清β-羟丁酸、电解质均降至正常,尿酮体转为阴性。结论微量输注泵方便操作、利于控制胰岛素小剂量输注速度,分步降糖利于把握病情;快速有效扩容、恢复组织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脑出血昏迷病人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 :5 6例脑出血昏迷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两组进行 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 :1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 ( 2 7例 ) ;2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 2 9例 )。两组治疗靶细胞值均为三餐前及睡前末梢血糖≥ 3.9mmol/L,≤ 7.0 mmol/L并至少持续 3d。结果 :两种治疗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微量泵组 ( 1 4.5± 4.6) d,多次皮下注射组 ( 2 2 .4± 7.5 ) d,P<0 .0 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微量泵组低血糖发生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微量泵组 :( 0 .8± 1 .1 )次 /人 ,皮下注射组 :( 1 .8± 2 .4)次 /人 ,P<0 .0 5〕。结论 :微量泵更适合脑出血昏迷病人治疗 ,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 ICU 重危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时加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重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24)和治疗组(n =24),对两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肠外营养液采用营养袋配制,按6-8g 葡萄糖:1U 胰岛素的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监测血糖情况加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泵入速度,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输注营养液后6h,12h 对照组血糖值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ICU 重危病人肠外营养时在营养袋基础上,加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能满意控制血糖,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