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电针治疗腰突症的最佳参数。方法将120例腰腿疼痛评分0~10数字分级法(NRS)评分4分以上(含4分)的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4Hz)、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Hz)、电针C组(连续波频率为30Hz),每组40例,对治疗前后体征及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电针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在治疗疗程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频率为4Hz的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突症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肌痉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经颅重复针刺技术结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每组3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共28天,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强度改善评定和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及临床疗效评定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密波对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电针密波针刺面部腧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疗程均为4周28天,观察两组疗前和疗后面瘫的恢复情况以及对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采用Housc-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面瘫治疗效果,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来评定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面瘫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面肌痉挛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40%。结论:电针密波治疗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配合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病例依据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基础治疗无差异,针灸取穴采用局部取穴法,为廉泉穴、双侧夹廉泉穴,电针刺激均采用连续波,观察组给予1Hz频率、对照组给予5Hz频率,留针30min,1天1次,1个疗程6天,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总疗程结束后即评价其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为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电针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z频率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波形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 Hz)50例、电针B组(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48例,分别按组接受不同频率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血清IL-6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B组临床愈显率87.5%,明显优于电针A组,治疗后血清IL-6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100 Hz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愈显率,提高临床疗效;电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IL-6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关系,以期从中观察出电针减肥的最佳频率。方法:采用不同电针频率治疗,患者共分为两个治疗组,一组电针频率为15Hz,另一组电针频率为2/15Hz,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电针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变化。结果:8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疗效皆明显,频率为2/15Hz电针治疗与15Hz频率电针比较,体重、肩胛角下皮褶、腹壁皮褶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腰围、腰髋比值、内脏脂肪也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减肥的临床疗效是非常好的,说明电针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而且非常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电针频率为2/15Hz的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2 Hz)组与高频(100 Hz)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穴取风府、廉泉,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分别为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4 d。主要评定指标为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次要评定指标为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电针后,两组患者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低频组均少于高频组(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本组电针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低频组优于高频组(P0.05),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低频组治疗后SS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高频组(P0.05),电针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针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的疗效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8.
马桂芝  张奕  陈雷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87-78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的干预,探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参数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2Hz)、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00Hz),每组40例,对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及疼痛指数进行观察、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进行检测.结果:电针A组疗效优于电针B组,电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A组疗效优于电针B组,降低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浓度,可能是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乐  焦杨 《河南中医》2012,32(4):449-45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和低频组.高频组采用频率为80 Hz的电针治疗,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低频组取穴及疗程与高频组相同,电针治疗频率为5Hz.结果:高频组的临床疗效、各中医分型的临床疗效、治疗后VAS评分、疼痛指数均优于低频组;电针治疗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头病的疗效优于瘀血头痛.结论:高频率电针治疗实证型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低频率电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寻找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最佳模式。方法:将62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多针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1例。多针针刺组根据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Cohen Albert分级的不同阶段,选取患者患侧的翳风穴和阿是穴,分别采取不同的多针针刺治疗,即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为4级的患者采用扬刺法,3级的采用齐刺针法,2级、1级的采用傍针刺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进行Cohen Albert分级改善疗效评定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评估及强度变化均有改善,但多针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疗效高、针对性强、取穴少、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桑鹏  王顺  赵佳辉 《中国针灸》2006,26(8):563-565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40例、电针对照组40例、药物对照组40例。电针透穴组取头部百会透曲鬓、神庭透颔厌、头维透悬厘、本神透率谷,电针对照组取百会、阳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太冲、三阴交,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0天;药物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0.1g,每日2次,共口服30天。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和频度分级以及肌电电生理变化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电针透穴组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度,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电生理指标影响,电针透穴组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能提高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者停止治疗,未痊愈者继续治疗,最多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治疗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各因素对疗效干预作用量效关系的分析,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各半,采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左侧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54只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实验中,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可以使MCV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为主效应因素,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电针治疗兔实验性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基于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毫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穴位均选用肩前、肩髑或肩谬、脐俞以及外关、合谷,其中毫针组采用平补平泻,电针组采用频率2/100Hz,温针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指数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和结论三种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均取得较好疗效(P〈0.01)。在整体疗效和疼痛指数变化上,电针组和温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温针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好于毫针组(P〈0.05)。  相似文献   

15.
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梅花针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8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两组均10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眼针加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芍药甘草汤的疗效,其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体针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疏密波电针和连续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84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46例和连续波电针组38例,两组取穴为阿是穴、完骨、风池、天柱、率骨、太阳、百会、印堂、上星、四神聪、合谷、内关及太冲穴,疏密波电针组电针时采用疏密波,而连续波电针组电针时采用连续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对头痛强度的影响。结果:疏密波电针组46例患者,临床痊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连续波电针组38例,临床痊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周期后,两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头痛强度(P〈0.01),但疏密波电针组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组(P〈0.01)。结论:疏密波电针疗法能明显缓解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和头痛强度,其效果优于连续波电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疏密波、连续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伴血脂、血清瘦素异常患者的疗效,为选择不同电针波型治疗不同证型肥胖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0例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每组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胃肠实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电针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丰隆、阴陵泉、曲池、支沟、合谷,并给予雷火灸治疗。疏密波组电针频率为2Hz/100Hz,连续波组电针频率为2Hz,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然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体质量、体脂百分率;比较两组疗效,并对疏密波组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种电针波型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量、体脂百分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肥胖指标继续下降(P〈0.01,P〈0.05),且疏密波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连续波组(P〈0.05,P〈0.01).疏密渡组疗效明显优于连续波组(P〈0.01)。疏密波组不同证型的疗效以脾胃虚弱型最佳。结论:疏密波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血脂、血清瘦素异常的肥胖症,近期和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其中脾胃虚弱型的疗效优于脾肾阳虚型和胃肠实热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效应。方法:将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Hz针麻组(A组)、100 Hz针麻组(B组)、2 Hz/100 Hz针麻组(C组)、颈丛阻滞组(D组),每组各30例。A,B,C组均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并肌肉注射杜冷丁、阿托品,A组电针频率为2 Hz,B组电针频率为100 Hz,C组电针频率为2Hz/100 Hz,诱导30 min并持续到手术结束。D组使用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进行双侧颈丛阻滞。术前进行痛阈和耐痛阈测定,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通过一般生活质量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进行术后评价。结果:A,B,C组术后Prince-Henry疼痛评分均优于D组(0.20±0.41,0.17±0.38,0.10±0.31 vs 0.40±0.50,P0.01),C组优于A组和B组(0.10±0.31 vs 0.20±0.41,0.17±0.38,均P0.01)。A,B,C组术后一般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D组(9.97±1.07,9.97±2.27,10.40±1.45 vs 9.73±1.41,P0.05,P0.01),C组优于A组和B组(10.40±1.45 vs 9.97±1.07,9.97±2.27,均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比单纯药物麻醉术后效果好,不同频率电针均可明显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一般生活质量,患者恢复较好,其中2 Hz/100 Hz针麻组的疼痛最轻,生活质量最高,患者恢复最好、最快,能够发挥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