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和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肛裂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裂切除术和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均具有显著疗效,肛裂切除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少,纵切横缝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治疗的肛裂患者13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手术治疗,观察组(66例)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水肿、切口感染、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疗效可靠,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治疗慢性肛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术是治疗慢性肛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麦昌文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4):573-574
目的观察纵切横缝加原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纵切横缝加原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25例)采用肛裂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肛门失禁及复发病例。结论纵切横缝加原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洪淼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4,(5)
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120例体会李洪淼我科自1986年~1992年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陈旧性肛裂800余例,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120例,术后均随访二年以上.近远期疗效均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占31.67%,女82例.占68.33%。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25例)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第一次换药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肛管直径变化、术后愈合时间、水肿及疼痛程度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水肿与疼痛度比较,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肛肠直径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大(P<0.01),但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半年显示,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术,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水肿,降低感染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肛管直径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肛管直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15例,水肿11例,发生感染2例,对照组疼痛25例,水肿21例,发生感染10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Ⅲ期肛裂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99-2005年治疗的63例Ⅲ期肛裂患者采用纵切横缝治疗。结果 63例患者除1例轻微肛门溢液外均一次治愈,随访10-36个月,无1例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廖法不仅去除病灶,解除病因,而且消除肛门狭窄,肛门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吉林医学》2019,(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肛裂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老年肛裂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以及无效的例数分别为9例、5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以及无效的例数分别为6例、6例、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畸形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肛裂治疗方式选择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肛门疼痛,使患者正常排便,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减少肛门畸形情况的发生,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本科室90例慢性肛裂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B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对比A、B两组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肛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A组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远低于B组患者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增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医学研究》2019,(12)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肛裂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118例老年性肛裂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及对照组(59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基础上开展整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抑郁情绪评分(SDS)与焦虑情绪评分(SAS),术后2、5、7 d的疼痛程度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5、7 d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47%)较对照组(23.7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老年性肛裂患者予以整体化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们2003--2007年对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术式进行了一些改良,采用皮瓣植入术治疗Ⅲ期肛裂7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治愈率:治疗组治愈49例,治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8例,治愈率为6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χ2=7.00,P<0.01)。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15±6.1)d,对照组平均(26±9.5)d,治疗组快于对照组(t=6.2,P<0.01)。并发症:治疗组术后水肿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30.8%,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8.96,P=0.003);两组术后疼痛、出血及肛门狭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切横缝术较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保持肛门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周义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1)
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肛门狭窄32例,治愈率为100%。结合病因、病理对手术机理进行探讨,认为该术式是治疗慢性肛裂及肛门狭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国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31(2):59-61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水肿重度疼痛发生率(3.61%)、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有效扩大肛管直径,降低术后切口水肿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与传统肛裂切除术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肛管直径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肛管直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15例,水肿11例,发生感染2例,对照组疼痛25例,水肿21例,发生感染10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肛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肛裂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VAS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邓氏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行肛门内括约肌后位切断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行邓氏改良纵切横缝术的患者作为治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