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癔症性失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医学应对方式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与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106例癔症性失声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癔症性失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20.85±10.14)分,处于偏高水平;面对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复杂性呈显著负相关,屈服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不可预测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护士应及时评估癔症性失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提高其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2.
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是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世界医学史上最始实行的“神灵医学模式”,之后经历了“自然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上述医学模式的每一次转变无不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同疾病斗争中,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的深化,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现行的生物医学模式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可以说对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而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对于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单纯以生物学观点去采取对策显然是不够的,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癔症性躯体障碍是由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功能性躯体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脏躁”之证,多因正气素虚,阴液不足,情志不遂,神志异常之诸证。笔者近10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此病,成功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体在生理病理上均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呈周期性、渐进性变化的规律,中医学在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和养生保健等方面有着相当完善的理念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该文对中医时间医学在认识疾病过程中的体现和规律性认识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暗示在癔症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癔症是一种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来治疗的疾病。暗示对癔症病人的生理、心理都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身疾病是由于精神和情绪负担过重而引起的疾病。心身疾病的发生、演变、预防和转归都和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预防心身疾病应从社会心理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应从“尊重”和“理解”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疾病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进展过程又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每个医务工作者,既要积极而认真地处理病情,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做到“心中有底”,更要从心理方面对病人进行鼓励和安慰,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整体观念”,以及系统论和现代康复医学的整体功能观的研究,主要从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的中国康复医学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神经官能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包括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以及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祖国医学虽然没有神经官能症名称,但对于神经官能症的各种临床表现,却有记载,如脏躁的“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百合病的“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奔豚的“气从少腹上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心身疾病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身医学是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科学。是运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探求人的性格特征、体质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所谓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及心身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先前的中医学理论中虽然没有“心理学”、“心身疾病”的名词,然而其心身医学思想却是极为丰富的。现存的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的认识、诊断和防治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而现代心身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发展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在多次演讲中提到“健康从心做起”,这里的“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心脏,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只有综合预防多种危险因素,才能保证心脏健康。一是心理,在目前强大社会压力和医学模式的环境中,必须保证心理的健康才能更好地面对躯体疾病。健康从“心”做起就是在关注心脏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关注公众的心理,关注全面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癔症属于精神病科疾病之一,癔症患者以急性疾病就诊于急诊科的很常见。此症以女性为主(16~59岁)低龄化(16~30岁)发病率高,少见于男性。因此症在临床上可以多种多样的疾病方式出现,如不能及时认识此病,往往会误诊为其它器质性疾病,延误诊断与治疗,会给亲属、同事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浪费医疗资源,徒增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B型显像超声在发扬祖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在祖国医学领域中,应用B 型显象超声,探索中医“辨证”本质的研究,寻求“辨证”在机体内在性的客观化的指标。发现在胁痛的虚实辨证中,B 超可以发现有内在肝胆疾病为“证”的客观基础。此外,B 超在临床急腹症、肿瘤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外科及妇产科等方面,均能在治疗前作为诊断依据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所以B 超已经成为发扬祖国医学所不能缺少的物理检查仪器。  相似文献   

15.
中医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康复医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整体观念”.以及系统论和现代康复医学的整体功能观的研究,主要从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的中国康复医学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燕  吴晓兰 《临床荟萃》2002,17(9):540-541
“兼症医学”是近年由我国提出的一个临床新课题 ,它是以“统一同一时体”的理论出发 ,研究原发病、合并病、并发症、继发症、后遗症及同源病等之间关系的科学 [1 ]。其目的在于更科学地诊断和防治疾病。而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有两大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我国古代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 ,也是首先着眼于整体 ,重视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 ;诊治疾病时强调辨证求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中医学在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都蕴含着“兼症医学”中的一些概念。简述如下。1 病 因中医学强调 ,临床上没有无病因的证候 ,并将…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纽成部分,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血液流变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是一个新领域,但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在医学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相当活跃,并且迅速在祖国医学的“活血化瘀”理论,中西医结合中开拓了新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已广泛地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及预防医学中。它对疾病的诊断,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探讨,医疗方案的制订,药物疗效的评价等方面都能提供新的信息。大量研究证明,许多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波流变学都可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心理社会问题、心理障碍日趋突出,癔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1],主要有分离型和转换型障碍2种.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点,收治的均属于转换型障碍,其症状主要有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呕吐、癔病性抽搐等.根据癔症疾病的特点,2006年我院急诊科对癔症病人引入舒适护理,发现舒适护理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护理方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认识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实质。方法:从中医学唯象的整体性,从中医学唯象的辨证性,从中医学唯象的直观性,从中医学唯象的本质性等角度认识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实质。结果:从中医学唯象的整体性出发,把握局部微观客体;从中医学唯象的辨证性出发,把握现代医学疾病的概念;从中医学唯象的直观性出发,把握逻辑性;从中医学唯象的本质性--“证”出发,在微观分析和形态结构上下功夫、找突破是正确把握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几个重要方面。结论:从唯象角度认识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实质,对于中医现代化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器官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器官芯片能更好地反映人体或细胞外环境的复杂作用,也可以弥补动物模型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物联网医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先进医疗模式与人力不足和设备资源陈旧之间的矛盾,最终消除“三低、四差、两难”的问题。将物联网医学的概念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文章提出将器官芯片与“物联网医学”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检验学中,利用器官芯片建立疾病模型,利用物联网医学的云端共享功能,实现多中心的数据共享和实时数据监测,有助于推动疾病诊疗的进展,实现患者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