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腐酚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SMMC-7721按5000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体外过夜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腐酚(2-40μM)继续培养24 h和48 h,每个浓度设置3个复孔。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腐酚对肝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情况。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黄腐酚导致细胞染色质固缩和细胞核破碎情况,以检测黄腐酚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磷酸化及其靶蛋白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黄腐酚(10-40μM)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P0.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黄腐酚也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甚至破裂。此外,黄腐酚(10-20μM)还能明显抑制STAT3的磷酸化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促增殖蛋白cyclin D1的表达。结论:黄腐酚对肝癌细胞株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其机制与抑制STAT3磷酸化及其介导的抗凋亡/促增殖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凡德他尼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4-(2-氟-4-溴)苯胺基喹唑啉母核化合物(由7-苄氧基-6-甲氧基喹唑啉-4-醇合成)与含有肟基的哌啶类化合物(由N-Boc-3/4-哌啶酮合成)通过缩合反应制备目标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HRMS确证。SRB法测定所有目标物(30μmol/L)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进一步测定抑制率大于65%的目标物对4种肿瘤细胞A549、HT29、K562、KB的IC_(50)值。结果合成了20个全新结构的凡德他尼衍生物。7个目标物对A549的抑制率大于65%,其中化合物15b1和16b2对A549的IC_(50)分别为1.94和0.26μmol/L,化合物15b2对口腔表皮癌细胞KB的IC_(50)为4.83μmol/L,优于或相当于凡德他尼。结论丰富了凡德他尼7-位取代基的结构类型,目标物16b2对A549的活性是凡德他尼的6倍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N1-取代-7-N,N-二甲氨基-4-氧代-1,4-二氢-1,8-萘啶-3-N-(3,5-二氟苯基)甲酰胺类化合物,测定其对顶端钠依赖性胆酸转运体(ASBT)的抑制活性,考察N1位取代基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2,6-二氯烟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亲和取代、环合、水解等9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质谱和核磁氢谱分析确证。以S-1647为阳性对照,利用放射性结合试验(RBA)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ASBT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N1-取代-7-N,N-二甲氨基-4-氧代-1,4-二氢-1,8-萘啶-3-N-(3,5-二氟苯基)甲酰胺类化合物48个,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ASBT抑制活性,其中7个化合物10b_2、10c_3、10c_6、10d_2、10d_3、10d_6和10d_7在10μmol/L浓度下对ASBT的抑制率均大于90%,抑制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物S-1647(76.1%)。结论目标化合物中N1位连接链的长度对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当烷基链为5~7个碳原子时化合物的ASBT抑制活性较好,其中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7的化合物10d的ASBT抑制活性最好;连接链末端为季铵盐取代的化合物ASBT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叔胺取代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国南海水域丰肉结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菌HLS111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DAD技术与活性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HLS111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抗HIV、抗炎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2个黑麦酮酸类化合物:黑麦酮酸F(1)和D(2);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环(L-色氨酸-L-苯丙氨酸)(3)、citreoindole(4)、meleagrin(5)、脑苷脂B(6);4个甾体类化合物:麦角甾醇(7)、(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烯-3β-醇(8)、globosterol(9)、β-谷甾醇(10);1个三萜类化合物: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反式阿魏酸(11);1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12)。对化合物4的氢谱、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黑麦酮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citreoindole表现出一定的抗HIV及抗炎活性。结论海绵相关真菌产黄青霉HLS111菌株体现了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的多样性;黑麦酮酸类化合物为产黄青霉HLS11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阻断Sonic Hedgehog (Shh)信号对不同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阻断Shh信号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RT-PCR法检测Shh信号分子在3株人肝癌细胞(BEL-7402、Huh7和HepG2)中的表达,并检测Shh阻断抗体作用后BEL-7402细胞Shh信号效应分子表达变化;MTT法检测人肝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肝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Shh信号分子在3株人肝癌细胞中均有表达,Shh阻断抗体可以下调Shh信号效应分子patched (Ptch)、Gli1和Gli2的表达;Shh阻断抗体可以抑制3株肝癌细胞生长,增加G0/G1期细胞,并诱导细胞凋亡;Shh阻断抗体作用后,BEL-7402细胞pro-caspase-3、pro-caspase-8和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阻断Shh信号可抑制Shh高表达的人肝癌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人NK 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作用于3 株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Caco-2),CCK-8 法测定阿托伐他汀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SCGM 培养基体外扩增人NK 细胞,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NK 细胞对3 株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MICA/ B 的表达率。结果:(1)NK 细胞的培养:培养前CD3- CD56+的NK 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4.5%,培养10 d 时NK 细胞的比例增至93.1%。(2)阿托伐他汀对3 株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阿托伐他汀作用48 h 后,在浓度5 ~40 μmol/ L 的4 个实验组中,HCT-116 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作用96 h 后,在1.25 ~ 40 μmol/ L 的所有浓度组(6 个)中,HCT-116 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 HCT-116 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相关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的浓度与HCT-116 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正相关(r[48 h] = 0.13,r[96 h] = 0.22,P<0.05)。(3)NK 细胞经阿托伐他汀作用96 h 后,除浓度为20 μmol/ L 和40 μmol/ L 时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其他各组对NK 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4)阿托伐他汀对NK 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NK 细胞对HCT-116 细胞的杀伤活性在阿托伐他汀浓度2.5 ~10 μmol/ L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SW-480 的杀伤活性在5 ~20 μmol/ L 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对Caco-2 的杀伤活性在2.5 ~20 μmol/ L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同一浓度时对HCT-116 细胞杀伤作用最强。(5)阿托伐他汀对结肠癌细胞MICA/ B 表达的影响:在阿托伐他汀浓度2.5 μmol/ L 及5 μmol/ L 组,HCT-116 细胞MICA/ B 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在10 μmol/ L 及20 μmol/ L 组,SW-480 细胞MICA/ B 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2.5 ~40 μmol/ L 组,Caco-2 细胞MICA/ B 的表达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1)阿托伐他汀能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 及Caco-2 的生长;(2)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强NK 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结肠癌细胞MICA/ B 的表达有关;(3)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3 株结肠癌细胞MICA/ B 的表达率,提高结肠癌细胞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与细胞内信号分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与细胞膜上的LIF受体β亚基结合并使之与gp130形成异源性二聚化后,LIF受体β亚基细胞内区的3个Tyr和gp130的4个Tyr(均呈YXXQ结构)分别激活JAK酶、MAPK、Fes、Btk、Tec激酶、PTP1D和STATS等;C-myc、C-myb的转录活性下降,以及JunB、IRF1和Stat3的转录活性上升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从而维持垂体功能,促进神经肌肉的生长以及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设计合成胆酸二聚体化合物及评价其体外抑制肝细胞凋亡活性,发现新型治疗慢性肝病的候选化合物。方法以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为起始原料,经亲电取代、脱水缩合、氢化等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通过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7的活性水平评价目标化合物体外抑制肝细胞凋亡的活性。结果合成胆酸二聚体化合物24个,体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肝细胞凋亡活性,12个化合物(1a、1e、1h、2a、2c、2e、2f、2g、3a、3c、3d、5a)在20μmol/L浓度下抑制肝细胞凋亡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物牛磺熊去氧胆酸(40.94%)。化合物1a、1e、2a和5a的抑制率分别为75.60%、88.56%、83.25%和105.24%,是阳性对照的2倍。结论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二聚体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的活性,奥贝胆酸二聚体无抑制肝细胞凋亡的活性;连接胆酸骨架的连接链长度对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具有较短连接链(N,N'-二甲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乙二醇二甲醚)的化合物(1a、1e、2a)的活性优于具有较长连接链(N,N'-二甲基-1,8-辛二胺、2,5,8,11,14,17-六氧十八烷)的化合物(1g、3e)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和通过不依赖PGs途径即抑制激活蛋白 (activatorprotein 1,AP 1)活性、降低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 ,提高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θ(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heta ,GST θ)活性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椒子烯酮在结直肠癌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相关调节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山椒子烯酮(0、2.5、5、10、20μmol/L)处理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与HCT116)和对照细胞(HcoEpic) 48 h。CCK-8试剂盒测定DLD-1、HCT116和HcoEpic的细胞活性;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ELISA测定caspase-3的活性与LDH水平;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M1与M2极化标志物、p-PI3K/PI3K与p-AKT/AKT的相对表达水平。将DLD-1细胞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山椒子烯酮裸鼠腹腔注射剂量为30 mg/kg,1次/2 d。2周后检测山椒子烯酮对结直肠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山椒子烯酮抑制结直肠癌细胞活性,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山椒子烯酮促进结直肠癌中巨噬细胞M1极化,抑制M2极化(P<0.05)。山椒子烯酮抑制结直肠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P<0.05)。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740 Y-P)减弱了山椒子烯酮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中,山椒子烯酮抑制结直肠癌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并初步研究微生物来源的卡斯帕酶-3(Caspases-3)抑制剂活性化合物。方法使用E.coli异源表达的卡斯帕酶-3作为靶酶,建立基于Caspase-3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并对微生物来源的共计10026个次级代谢产物提取物进行了筛选。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和LH-20柱层析、高压液相分离等方法从代谢产物中分离活性化合物并经各种理化性质及NMR分析等对活性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定。结果从10026个微生物来源的代谢产物中筛选获得了10个阳性样品。其中,从1株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F03ZA-575对Caspase-3酶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结构解析确认该化合物与Duclauxin同质。结论该化合物对Caspase-3酶的抑制活性将有助于揭示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对宫颈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CaSki宫颈癌细胞,采用(0、 10、 20、 40、 80)μg/mL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确定其半数抑制剂量约40μg/mL。采用40μg/mL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宫颈癌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宫颈癌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法测定宫颈癌细胞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 c-caspase-9、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蛋白水平。用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和常春藤皂苷元共同处理宫颈癌细胞,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 40μg/mL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后的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升高, c-caspase-3和c-caspase-9水平增加, p-STAT3蛋白水平降低。与常春藤皂苷元处理细胞相比, AG490和常春藤皂苷元共同处理的宫颈癌细胞活性进一步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中c-caspase-3和c-caspase-9的蛋白水平升高。结论常春藤皂苷元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寅寅  单伟 《解剖科学进展》2020,26(3):307-309,31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A549肺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并揭示miR-21参与其中的机制。方法以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A549肺癌细胞株,给予100μmol/L的白藜芦醇,过表达(或不过表达)miR-21培养3 d。Real-time PCR检测miR-2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能抑制A549肺癌细胞株miR-21的合成,上调PDCD4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降低细胞活力,诱导A549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miR-21能显著抑制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PDCD4表达变化不明显,细胞生长状态、活力以及凋亡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通过抑制miR-21合成,降低PDCD4表达,诱导A549肺癌细胞株凋亡。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素(emodin)分子式C15H10O5,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临床上用作抗菌、抗肿瘤以及治疗便秘等。文献报道大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诱导凋亡、防止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导致细胞膜相关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本综述旨在综述最新的研究报道,重点放在大黄素作用的分子机制上。1体外研究1.1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大量的研究表明,大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研究发现大黄素的C1和C3位点是抗肿瘤的重要功能位置[1]。而大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荆子活性成分VBE-3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为该药物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MTT法检测VBE-3处理的HepG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VBE-3处理的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该细胞中caspase-3/7的酶活性变化。结果 VBE-3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VBE-3处理的HepG2细胞中caspase-3/7活性显著升高。结论 VBE-3具有显著的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其机制之一是提高了该细胞中caspase-3/7的酶活性。结果提示VBE-3可能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刺激肾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PBMCs)胞后其抗肿瘤活性的变化。方法:将经TLR7激动剂刺激的肾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来源于该患者术后标本的原代肾癌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培养基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癌细胞周期,[~(51)Cr]释放实验检测PBMCs抗肿瘤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癌细胞Skp2及其下游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TLR7激动剂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共培养的培养基中IFN-γ、TNF-α和IL-2表达增加,肾癌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受抑制、PBMCs对肾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P0.05)。肾癌细胞Skp2蛋白水平在刺激后有明显的下降,下降的规律和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一致;下游p27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与Skp2蛋白水平变化的规律相反,而p21和p53无明显变化。结论:TLR7激动剂能够有效增强肾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使肾癌细胞生长受抑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kp2/p27通路使细胞周期停滞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闻点击     
正寒冷环境会刺激癌细胞生长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2015-01-15报道,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调控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为抑制它的生长,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在寒冷的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细胞会被抑制,反而会促使肿瘤生长得更为迅速,更具有侵袭性。  相似文献   

19.
E.coli DNA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越  江芳 《免疫学杂志》2000,16(4):278-282
目的探讨 E.coli DNA抗肿瘤免疫的效果及免疫作用机制。方法纯化提取大肠埃希菌染色体 DNA(E.coliDNA)进行抗肿瘤治疗及免疫学指标测定。结果 E.coli DNA体内多种途径给药均可抑制肿瘤生长 ,增强正常小鼠 NK细胞杀伤活性 ,在荷瘤小鼠亦测出 NK/ MΦ 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 ,对荷瘤所致的 NK细胞功能下降有提高作用 ,还可诱生荷瘤小鼠体内 γ- IFN,调节其 TNF- α水平。结论 E.coli DNA具有抗肿瘤免疫特性 ,为微生物 DNA制剂开发应用于抗肿瘤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在1983年首次由Weber[1]在增殖的癌细胞中发现,后续研究表明,IMPDH在细胞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催化细胞内次黄嘌呤核苷酸(IMP)氧化生成黄嘌呤核苷酸(XMP),是细胞内鸟嘌呤核苷酸(GMP)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图1)[2]。这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思路:抑制细胞内IMPDH的活性,就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效果[3-4]。当今,IMPD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