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IL-13、IL-18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血中IL-13、IL-18,同时采用人免疫球蛋白E酶联免疫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IgE含量,并与8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血中IgE、IL-13、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或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10在小儿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MPP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PP患儿血清IL-10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恢复期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IL-10在MP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参与了MPP的原发肺部损伤和肺外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病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原体(MP)肺炎病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含量变化及其在MP肺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8例MP肺炎病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血清IgG、IgA、IgM和C3、C4水平,以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MP肺炎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期血清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期(F=22.21~55.304,q=4.908~14.785,P〈0.01),而急性期血清IgA水平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369,P〉0.05).MP肺炎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3、C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8.95、10.82,q=3.774~6.710,P〈0.01),急性期血清C4水平也明显高于恢复期(q=3.289,P〈0.05).结论 MP肺炎病儿体液免疫应答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MPP)的患儿共121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MPP组23例,普通MPP组9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25例。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CD3+、CD4+、CD4+/CD8+指标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IgAI、gM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IgG指标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敏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07-190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及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52例急性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组)患者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用德灵BNⅡ血浆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和血清补体(C)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MPP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血清补体成分C3及HS-CRP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C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gA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及HS-CRP的变化对判定病情发展和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MPP)的患儿共121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MPP组23例,普通MPP组9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25例。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CD3+、CD4+、CD4+/CD8+指标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IgAI、gM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IgG指标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三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4的浓度。结果:MP感染组尿LTE4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E4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肺炎患儿CRP、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6例肺炎患儿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及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为细菌组(n=133例)、病毒组(n=168例)和支原体组(n=165例)。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4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肺炎患儿发病急性期(1~3 d)、恢复期(4~20 d)及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各组发病急性期血清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观察各组肺炎患儿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水平及异常率。结果细菌组急性期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NEUT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和对照组,LYMPH显著低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及对照组(均P<0.05);病毒组急性期血清CRP显著低于支原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NEUT均显著低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LYMPH显著高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均P<0.05);支原体组急性期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LYMPH显著高于对照组、NEUT低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组及支原体组急性期CRP血清水平及CRP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均P<0.05)。病毒组急性期及恢复期CRP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与白细胞,可以提高小儿肺炎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伴哮喘患儿血清IL-13、IgE和嗜酸粒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伴喘息患儿36例,不伴喘息患儿34例)的血清IL-13、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水平进行检测,另设30例建康体检者作为继康对照组。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IL-13、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支原体肺伴喘息患儿的血清IL-13、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则又明显高于不伴喘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3、IgE和嗜酸粒细胞在肺炎支原体导致肺炎哮喘样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1组为伴喘息的MPP患儿,观察2组为不伴有喘息的MPP患儿,对照组为临床排除MPP的不伴有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测定三组患儿血清中IL-5和VEFG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高于观察2组(t=35.46、61.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0.7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疾病,细胞因子IL-5和VEG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以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RP、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RP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为小儿细菌性肺炎、小儿支原体肺炎各30例,再选择同期健康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其治疗前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的血清CRP的平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1);治疗前后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血清CRP在小儿肺炎的鉴别与治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和EB病毒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1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和EB病毒(EBV)的IgM、IgA抗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组MP-IgM阳性16例(51.61%),MP-IgA阳性10例(36.26%),EBV-TgM阳性2例(6.45%),EBV-IgA阳性1例(3.32%);正常对照组MP-IgM、MP-IgA阳性各2例(6.67%);EBV-IgM、IgA均阴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检测了22例患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显示支原体肺炎组(MPP)的CD3%,CD4%及CD4/CD8的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的下降,且肺炎急性期免疫球蛋白IgG,IgA也较对照线有显著的降低,但是IgM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肺支原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与肺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60例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0例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患儿为疾病对照组,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D-二聚体、IL-17、IgE水平。结果急性期组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恢复期组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支原体肺炎中高表达;D-二聚体、IL-17、IgE的异常表达与支原体肺炎的急性发作及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程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性检测5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的老龄者血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IgG的阳性率.结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组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阳性率(72.9%),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12.5%).结论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红  王振开  万喻 《临床医学》2002,22(12):57-57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免疫比浊法检测 3 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1)患儿组血清CD3、CD4、CD4 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 )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 ,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例1周治愈,8例2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对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方法对368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IgM和取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pDNA含量,同时对63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sVCAM-1、IL-6测定。结果Mp肺炎组与非Mp肺炎组血清sVCAM-1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Mp肺炎组血清IL-6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DNA含量不受抗生素治疗的影响,IL-6可能参与Mp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病情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