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郭朝阳 《现代保健》2008,(36):94-9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分别经桡动脉(12例)和股动脉(8例)途径完成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PCI,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诊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12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0.1±16)min比(57.8±21.2)min和造影剂(208±35)ml比(201±32)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1%)。临床随访6个月,无1例死亡,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桡动脉组为2.3%,股动脉组患者为3.6%,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8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75例,成功率为97.22%(其中5例经左桡动脉);桡动脉插管成功174例,成功率为96.66%,6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后经股动脉手术成功。26例病人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3例,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痉挛1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2例,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46例,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进一步作介入治疗。结果43例(93.5%)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并完成冠脉动脉造影,造影成功率100%。32例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中31成功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PCI治疗,成功率96.9%。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安全,恢复快,痛苦小,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住院日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杨林飞  高潮 《现代保健》2009,(19):124-125
目的总结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60例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笔者所存科室及所在医院胸外科住院的病例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6例,肌桥3例,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例。发现病变50处,处理29处其中置入支架20枚。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更应该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并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者125例,成功率达96.2%。术中无1例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130例患者中有单支血管病变者30例,有2支血管病变者61例,有2支以上病变者39例。13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介入手术平均时间(84±17)min,术后卧床平均时间(5.2±0.8)h。130例患者术后均未见假性动脉瘤、肢体缺血、动静脉瘤等并发症,且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创伤小、术后止血相对容易、不需绝对卧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血管治疗的重要和首要方法,该治疗从选择股动脉穿刺开始,随后逐步开展桡动脉途径行PCI术,经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容易止血等优点,有效地防止了经股动脉途径的诸多并发症^[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经桡动脉行PCI患者19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我国万东公司生产的大型C臂心血管造影机(CGO-3000)对8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其中经股动脉途径不成功者4例。结果81例中单支血管病变46例,多支病变35例;共对130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51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1例中成功79例,成功率为97.5%,失败2例,改经股动脉途径后成功,总成功率为100.0%,术后住院(4.1±0.5)d。结论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安全的、可行的;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更容易接受的介入治疗方法,它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对有选择的病例桡动脉途径可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120例和145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术后躯体不适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前经桡动脉心导管检查越来越普遍,但是它应用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CTO)较少被报道.本研究考察经桡动脉(PCI)介入治疗CTO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419例从2008年2月到2010年12月因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而进行了PCI治疗的病人.分两组,一组经桡动脉手术400例,另一组经股动脉手术19例.结果 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相似.经桡动脉组比经股动脉组有更多的新病变发生率(76%vs47.37%,P=0.012),更少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1.75%vs36.84%,P=0.006)和使用更小的导管(P<0.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如猝死、急性Q波心梗、紧急冠脉搭桥手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PCI治疗CTO病变更优于经股动脉.我们强力推荐在冠脉造影,尤其是治疗CTO时,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如果手术失败是因为导管小支撑不足时选择经股动脉PCI并用大号导管.  相似文献   

12.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预防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预防感染的措施,并与股动脉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32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320例中,有7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3.36%,其中穿刺部位血肿5例(1.56%),无假性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24例(7.50%),桡神经损伤5例(1.56%),低血压6例(1.88%);血管迷走反射16例(5.00%),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成功率较高,感染并发症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9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87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85例)和经股动脉组(102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13±3.72)min和98.92%,经股动脉组为(4.78±3.51)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62±3.58)min和(16.57±4.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0.72±1.15)min和4~6h,经股动脉组为(20±7.32)min和2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的护理效果。方法120例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结果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青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1 3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的方法学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327例次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或/和PCI患者的临床和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为95.40%(1036/1086),经桡动脉PCI成功率为98.34%(237/241),54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患者改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术后局部血肿99例,前臂张力性血肿和桡动脉闭塞各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PCI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经桡动脉PCI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同时对于靶病变给予充分预扩张,以手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处理,进一步改善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33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回顾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126例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并发症49例,PCI并发症77例。总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死亡1例;急性血管闭塞12例;快速心律失常6例;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填塞2例;造影剂过敏反应11例;股动脉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15例;血管迷走反射38例;低血压41例。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因急症PCI发生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死亡外,其它并发症经医疗护理干预后均缓解痊愈。结论随着临床医生及护理经验积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可及时发现,正确治疗。手术的成功率及病人生存质量均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桡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接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6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先桡动脉造影(pre-RAA)组341例直接行桡动脉造影;延后桡动脉造影(post-RAA)组341例在导丝、导管遇有阻力时立即行桡动脉造影,或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结束时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桡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ost-RAA组桡动脉痉挛比率高于pre-RAA组[11.4%(39/341)比6.2%(21/341),P=0.015],post-RAA组手术失败率高于pre-RAA组[3.2%(11/341)比0.6%(2/341),P=0.014],post-RAA组桡动脉穿孔发生率和术后1~6个月桡动脉闭塞率显著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行桡动脉造影可以有效观察桡动脉形态,减少桡动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