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管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应用3M舒柔胶带固定的22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0年7月-2012年12月行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应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的患者17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导管被拔出发生率、导管折断发生率和24 h后皮肤过敏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腰大池置管导管被拔出发生率、导管折断发生率、24h后皮肤过敏发生率分别为3.62%、2.26%、5.89%,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0.00%、0.00%、0.00%(P<0.05),而胶带松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管的效果优于舒柔胶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结果 两组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2.78%,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腰池置管引流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轻患者局部疼痛。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腰池引流; 腰椎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神经根疼痛;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1-0034-0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倒“T”字型固定法在腰大池引流管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11年1月12日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取倒“T”字型固定法和“一”字型固定法对腰大池引流管进行固定,对胶布卷边或移位、管路脱落例数及皮肤压疮、引流不畅和胶布过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48h内胶布卷边或移位的例数、48h后至拔管期间胶布卷边或移位的例数、48h后至拔管期间管路脱落的例数、引流管下方皮肤压疮的例数方面,以往的“一”字型固定法分别为31.7%、56.7%、13.3%、51.7%。新研究的倒“T”字型固定法分别为1.7%、8.3%、0%、18.3%,两组比较倒“T”字型固定法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9.440,31.947,6.563,14.652;P〈0.05)。结论倒“T”字型固定法的运用减少了感染的几率、增加了管路固定的有效性、减少压疮的产生,更便利了护士给患者进行的翻身等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置管引流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56例患者持续腰池置管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4d,平均7d拔管.所有病例脑脊液由红色血性液体逐渐转为无色澄清液体,颈项强直消失,患者头痛减轻或意识障碍改善,开颅手术的患者骨窗压力明显下降,发生引流过度2例,引流不畅3例,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可靠,置管引流期间严格无菌操作,配合精心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喇新军  陈晨 《临床医学》2009,29(7):36-37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加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清除作用。方法87例SAH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是否同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SAH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减少SAH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齐庆芬  毛明利  谢卫红   《护理与康复》2017,16(3):258-260
总结应用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装置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置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置管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置管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过度引流和逆行感染的发生,拔管后做好穿刺点的护理。3例放弃治疗,20例治愈出院,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9.1±2.3)d,日脑脊液引流量(256.3±56.7)ml。发生引流不畅1例,重新置管后引流通畅;置管时出现一过性马尾神经刺激症状2例,将导管置向骶尾部后自行缓解;导管脱出1例,重新置管后引流通畅;拔管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缝合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持续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11月,将20例颅脑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分为脑脊液外引流组和抗生素组各10例,外引流组进行持续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定期取引流脑脊液进行常规和生化检查;抗生素组采用静脉抗生素治疗.对两组颅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外引流组经持续腰...  相似文献   

8.
李志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53-7753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临床上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析阜新市中心医院2006-01-2010-12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方法治疗颅内感染患者9例。结果临床治愈8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89%。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开颅手术。术后观察组行早期(术后1~3d)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延迟期(术后4~10d)腰大池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效果、临床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及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水肿等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能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88-2289
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对于外伤脑脊液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治疗的外伤脑脊液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每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见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组治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758,P<0.05);观察组见效时间为(8.3±1.0)d,对照组为12.8±1.3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5.363,P<0.05);观察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2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263,P<0.05)。外伤脑脊液漏在临床上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疗效确切,且还具有见效快、并发症少及复发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棘突旁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腰椎结核后路手术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45例:后正中入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引流情况进行对比。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随访腰椎MR检查。组间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93±12.40)min vs.(150±16.90)min,t=18.381,P<0.01]、出血量[(121±39.62)ml vs.(340±47.83)ml,t=23.897,P<0.01]、切口引流量[(56±14.2)ml vs.(131±11.5)ml,t=27.533,P<0.01]及引流管拔除时间[(39±8.5)h vs.(51±11.1)h,t=5.75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周(3.28±1.02 vs.4.49±1.13,t=5.972,P<0.01)、1个月(2.16±0.81 vs.3.54±0.88,t=7.740,P<0.01)、3个月(1.03±0.75 vs.2.42±0.64,t=9.45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MR检查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区域多裂肌间隙出现纤维化及高密度区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8,P<0.01)。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中棘突旁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足够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入路创伤小,愈合满意,患者疼痛较轻,优于后正中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股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治疗前的58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治疗后的62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DVT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变化值分别为(47.2±6.3) cm/s,(29.5±4.5) cm/s,(8.0±0.5)cm,(4.0±0.3) cm,对照组分别为(27.6±5.1) cm/s,(18.1±2.3) cm/s,(9.8±0.2) cm,(5.6±0.4)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785,17.636,-25.564,-24.892;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术肢肿胀例数7例,对照组分别为12,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28,4.250;P<0.05);两组患者术肢肿胀程度及血栓形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500,19.500;P<0.05),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28,12.684;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能有效预防危重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应用多功能膀胱造瘘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用抓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引流管,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气囊导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管道阻塞及尿液细菌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每日次数、持续天数为(3.65±1.93) min,(4.24±2.68)次,(4.33±2.72)d,均低于对照组[(8.84±3.59)min,(12.38±5.22)次,(10.91±4.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1,-7.87,-7.01;P<0.01)。观察组患者管道阻塞为3次,对照组为1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结论多功能膀胱造瘘引流管应用于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能够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保证管道引流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理念对经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某院接受PCNL术的76例肾结石( KS)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干预组患者接受FTS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生活活动量表BI指数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BI指数得分分别为(8.8±2.3)d,(10980.6±966.3)元和(84.6±9.4)分,优于对照组的(12.4±3.0)d,(14315.3±1537.3)元和(68.9±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82,9.473,6.741;P<0.05)。干预组发生术后发热2例,术后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严重出血4例,术后发热6例,术后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6%,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结论 KS患者经肾上盏入路PCNL围手术期采用FTS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得到患者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围术期感染护理路径效果,为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按住院号将106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痰液及口咽细菌检出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围术期感染护理标准化路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7.16±0.83) d,(1.09±0.54)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5±1.51)d,(1.44±0.6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60,-7.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为(2.58±0.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4,P<0.05);术后3 d,观察组痰液细菌阳性2例(3.77%)、口咽细菌阳性3例(5.66%),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18.87%,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57,6.1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为(4.68±0.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67,P<0.05)。结论设立胸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护理标准化路径,既可以使围术期护理内容更全面规范;而且可指导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表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 PD)置管术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置管患者140例按照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置管术后常规护理结合PD护士7 d培训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护士与PD护士实施全程护理路径表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腹膜炎发生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2.52)d,住院费用为(1.83±0.49)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7±3.99)d,(2.367±0.5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0,4.579;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7.44±1.31)分,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9±1.71)分及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χ2值分别为-3.654,5.016;P<0.05)。结论采用PD置管术全程护理路径表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1个月的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的疗效。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结合腰穿引流术。结果根据GOS量表评分,治疗组优良率45%,高于对照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血肿清除时间治疗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产科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产科就诊的产妇2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名。干预组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长分别为(6.1±1.2)h、(8.9±0.9)h,第二产程时长分别为(0.9±0.6)h、(1.5±0.3)h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6,7.08;P<0.05)。干预组护理知识、母乳喂养、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8.3%,93.3%和8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9,7.467,4.471;P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9.2%,对照组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 <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能够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对自身和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开胸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开胸手术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胸腔引流管的平均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7±1.54)分,优于对照组的(81.26±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0, P<0.05)。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73.47±1.58) h,短于对照组的(95.24±2.6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7,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实践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与5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放射曝光、总手术时间,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并通过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和术中躁动患者分别为1,1,1例,少于对照组的7,9,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891,7.111,9.470;P<0.05);观察组手术穿刺时间为(1.0±0.3)min,放射曝光时间为(45.6±3.4)min,总手术时间为(55.9±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7),(87.3±8.5),(108.6±1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33,25.621,55.718;P<0.01);观察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为(93.8±5.4)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为(95.8±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6.9),(81.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624,18.981;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院对科室绩效考核分数,是一种有效规避介入手术潜在性伤害及提高医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