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56例,所有忠儿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气管切开后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的例数及肺部感染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度Ⅰ°、Ⅲ°例数及痰痂形成例数、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初两周内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时间迟,(P均〈0.05)。比较两组氧疗后24h及48hPaO2、PaCO2、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使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减少了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患儿氧疗舒适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后昏迷患者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将58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氧气面罩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痰培养阳性率与肺部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痰液黏稠Ⅰ度18例,Ⅱ度8例,Ⅲ度3例,与对照组16,9,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5,P〉0.05)。研究组患者湿化不足8例,良好20例,过度1例,与对照组9,18,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P〉0.05)。研究组患者痰培养阳性2例,阴性27例,对照组分别为8,21例,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阳性3例,阴性26例,与对照组10,1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结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湿化效果方面的效果相同,但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肺部感染率方面,氧气面罩气道湿化法优于人工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氧气驱动雾化与超声雾化在重症脑损伤患者撤离呼吸机后早期,氧疗与湿化效果的观察,以便为神经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有效的湿化与氧疗增加选择途径。方法将60例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呼吸机撤离后患者,随机分为氧化驱动雾化与超声雾化的方式进行,每组30例,观察其使用后第1,2,3,7天氧疗及湿化的效果。结果氧气驱动雾化的氧疗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湿化效果进行痰液分度变化的比较,氧气驱动雾化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超声雾化组。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在机械通气后的氧疗及湿化效果均优于超声雾化,在神经内科ICU人工气道患者中可以广泛应用。对于呼吸肌泵衰竭的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建议撤离呼吸机48h后用氧气驱动雾化进行氧疗与湿化。  相似文献   

4.
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氧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12月收治的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应用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征、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结果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患者在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痰培养阳性等各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45,6.91,5.67;P〈0.05)。结论改良后呼吸机管路给氧气道湿化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氧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IRVO2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我科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撤机后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IRVO2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自带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接头)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进行气管插管内或气管切开内高流量温湿化供氧,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湿化瓶装置连接吸氧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进行气管插管内或气管切开给氧。比较两组患者撤机24 h后湿化效果和痰痂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气管痰痂发生率、撤机成功例数以及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RVO2高流量温湿化治疗仪应用在有创通气撤机后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的降低肺部感染率,痰液粘稠度,提高氧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米颖  王莹 《天津护理》2018,26(6):73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湿化方式氧疗对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脱机成功率。方法:选择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脱机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HME进行气道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48 h脱机成功率、气道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48 h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脱机24 h后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满意,增加患者氧疗的舒适度,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采用呼吸机加热湿化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在脱机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甩呼吸机加热湿化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脱机后24h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8.02±1.04)%,对照组(90.4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9,P〈0.01);观察组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672,14.280,19.391;P〈0.01);需重新机械通气者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8,P〈0.01)。结论应用呼吸机加热湿化器持续吸氧法行气道湿化能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改善撤机后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重复机械通气的几率,其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8.
谢金华  谢汉兰  刘洁 《全科护理》2013,11(15):1364-136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湿化液对采取机械通气观察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吸痰前均给予湿化液气道内湿化,其中对照组使用的湿化液为0.45%盐水,观察组使用的湿化液为沐舒坦溶液,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痰液黏稠度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的痰液黏稠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前,采用稀释后的沐舒坦溶液进行气道湿化,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降低痰液黏稠度,预防肺部感染,整体效果优于0.45%盐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湿化与非持续湿化氧气吸入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脱离人工气道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52例分组,分别采用持续湿化与非持续湿化氧气吸入治疗,其中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0.45%氯化钠盐水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普通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对照组26例采用高流量氧气面罩吸氧+普通湿化瓶鼻导管吸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X线胸片检查结果、二次插管、氧饱和度、氧分压、住监护室的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痰液粘稠度、X线胸片检查结果、二次插管、氧饱和度、氧分压、住监护室的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后脱离人工气道后低氧血症的患者中较非湿化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湿化可以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重症肺炎患者脱机后的疗效。方法将15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7例,在加温湿化氧气方面,对照组选择常规氧气雾化面罩湿化气道,实验组经鼻选择高流量湿化氧疗。经过24 h氧疗处理,分别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包括呼吸频率、心率、痰液黏稠度、气道高反应、舒适度与咳痰困难程度。结果重症肺炎患者选择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途径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 O2)、痰液黏稠度、气道高反应、舒适度与咳痰困难程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增强其舒适度,有助于患者呼吸机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35例)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增加氧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PICU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面罩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2月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罩吸氧患儿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的基础上,加用MR 850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进行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进行氧疗,监测并比较氧疗24 h时两组患儿的痰液黏稠度,血PaO2、PaCO2、pH值,监护仪中的SpO2、呼吸次数。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和对照组比较,Z=2.077,P0.05;观察组的PaO2和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和呼吸次数比对照组低(P0.05),但血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稀释,明显改善患儿低氧血症,提高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儿心脏术后加温湿化氧疗与普通氧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心脏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后采用普通氧疗方式,观察组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后采用加温湿化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氧疗效果。结果:两组吸氧24 h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 O2)、痰液性状及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湿化氧疗在心脏术后患儿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后高流量湿化氧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式撤机。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持续3天。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后,配合高流量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氧合,减轻痰液黏稠,保护患者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流量温湿化系统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127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撤机后均采用高流量吸氧。其中2016年5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2例采用传统湿化方式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75例采用高流量温湿化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撤机后护理;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氧48 h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两组再次气管插管率、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P0.01);吸氧48 h后,观察组PaO_2/FiO_2、SpO_2高于对照组(P0.01,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再次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流量温湿化系统能提高ICU患者撤机后高流量吸氧的湿化效果,改善氧合指标,减少再次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实施序贯无创通气的时机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机械通气中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并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n=35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n=34例)。患儿自主呼吸试验(SBT)耐受,撤机拔管后,序贯通气组患儿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随即对患儿实施无间隙无创序贯通气,采用Bubble CPAP模式,设置PEEP 5~7cmH2O,FiO20.4~0.7。根据患儿病情调节氧浓度及PEEP水平,病情稳定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PEEP水平,直至完全撤机。常规机械通气组患儿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随即给予鼻导管/面罩吸氧,根据患儿病情调节氧流量0.5~5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前后通气及氧合指标、炎性反应、临床表现等指标。结果撤机后,两组患儿Pa(CO2)、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前后CRP、PCT计量,临床表现指标包括撤机失败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BT为切换窗口撤机拔管,应用序贯无创通气能够显著减少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撤机后通气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的湿化给氧法对撤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湿化给氧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影响。方法撤机后仍保留人工气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经加热湿化给氧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泡式湿化器给氧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于撤机后48 h氧饱和度均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者,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需重新机械通气者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经加热湿化器给氧法能改善撤机后患者的氧合状态,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降低重复机械通气的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为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采用NCPAP,对照组为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拔管后后采用头罩吸氧。比较两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总住院天数、撤机成功率、肺气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127±70.2)h和(156±65.5)h(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分别是84.9%和68.9%(P〈0.05),两组的氧疗时间、住院天数、肺气漏等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有创通气撤机后使用NCPAP,可以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在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42例,分为3组。面罩组22例:经面罩接呼吸机行无创性机械通气(SPONT+PSV,SIMV+SV),待呼稳定时撤机,序贯治疗组10例:先予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A/C,SIMV+PSV),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导管改经面罩无创通气(SPONT+PSV+PEEP),浙撤机。插管组10例:机械通气全程均采用经气管内插管行有创通气,渐撤机拔管,观察面罩组无创通气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动态观察序贯治疗组和插管组的感染情况和通气指标。结果:面罩组经无创通气临床症状减轻,PH值增至正常范围(P<0.05),PaO2显著升高(P<0.01),PaO2下降(P<0.05),序贯治疗组与插管组相比,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缩短,VAP发生例数减少(P<0.05)。结论:无创 气对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对已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