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远端血栓栓塞是高危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 ,尤其是大隐静脉 (SVG)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 ,可导致“无血流”或“慢血流”现象和心脏不良事件 (MACE)发生率的显著增高 ,是介入治疗后远期死亡和MACE发生强烈的独立预测因子[1] 。而且 ,一旦远端血栓栓塞 ,无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GPⅡb/Ⅲa还是血栓清除术 (如Angiojet)都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近期或远期临床预后[2 ] 。为此 ,我们在高危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应用了新颖的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Guardwire) ,评价其有效性与完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 临…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抽吸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糜烂和血栓形成,从而冠状动脉管腔内部分或完全闭塞所致.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STEMI再灌注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斑块破裂和远端栓塞导致的无复流现象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是由于冠脉斑块破裂合并闭塞性血栓所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开通心外膜冠状动脉,但由于支架置入后碎裂的血栓与粥样斑块碎屑栓塞远端微血管而导致冠脉发生无复流或心肌无  相似文献   

4.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抽吸导管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恢复远端血流,进行再灌注最有效的方式,但急诊PCI时患者血栓负荷往往较重,常常发生"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1].近年来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在急诊PCI中应用了抽吸导管,以观察其近期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并阻塞远端血流引起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不但要开通闭塞病变,而且要恢复远端心肌灌注.但介入治疗往往引起约13%~80.9%[1,2]的患者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远端微循环栓塞系造成该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3,4].影响介入治疗效果.近年问世的各种远端保护装置(distal protection device,DPD)为防治远端栓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拟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Percusurge DPD,评价其在STEMI急诊PCI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2组,DPD组48例,对照组56例。比较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结果:DPD组48例全部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白色碎屑或红色血栓条。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PD组与对照组间术后TIMI2~3级为91..7%和76.8%(P<0.05),发生无复流现象为4.2%和16.1%(P<0.05);远端小血管栓塞为8.3%和23.2%(P<0.05);2组的TIMI帧数为20.2±2.8和31.2±4.4(P<0.05);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PercusurgeDPD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吸出冠状动脉内血栓,避免远端血管栓塞。该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Ⅰ)的常用方法,部分患者由于超过了介入治疗的时间窗需要进行择期PCI治疗,而介入后部分梗死血管任由"无血流"或者"慢血流"现象存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远端微循环栓塞、局部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等风险〔14〕。本研究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AMI择期PCI患者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一种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STEMI首选的治疗方法[1].然而急诊PCI 时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血栓或斑块脱落引起血管远端栓塞,大约有30%患者发生无复流.与心肌充分复流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出现无复流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故预防和治疗无复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5 4例ACS患者接受了PCI。其中 ,74例ACS患者 (男 6 5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7± 10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1例 )在PercuSurge装置的保护下进行PCI(PercuSurge组 ) ;80例ACS患者 (男 6 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6± 10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2例 )进行无保护的常规PCI(对照组 )。首要研究终点是院内和 30d的MACE。次级研究终点是PCI术后的TIMI血流和PercuSurge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血管支架 ,PercuSurge组全部成功放置PercuSurgeGuardWire保护装置 ,平均阻滞球囊直径 4 8± 0 6mm ,平均阻滞时间 9± 7min。PercuSurge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 5 9%与 81 2 5 % ,P <0 0 5 )。并发症包括 1例血管夹层 (1 35 % )、1例远端小血管血栓栓塞(1 35 % )、1例PercuSurge导丝所致血管穿孔 (1 35 % )。PercuSurge组院内及 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0 5 %与 16 2 5 %、2 70  相似文献   

11.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血栓形成是PCI术后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在支架置入部位再次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心脏相关症状的疾病。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新指南分型中其属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IVa)一型,是PCI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者甚  相似文献   

12.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来说,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即刻恢复病变部位血流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1]。然而,直接PCI的一个最主要的限制性是其可能会导致血管远端血栓栓塞并且不能够恢复微血管水平的血流。在支架置入前应用手动血栓抽吸将病变部位的血栓移除,将会减少远端闭塞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微血管的灌注。既往研究都认为,在直接PCI的过程中血栓抽吸能够有效地减少STEMI患者,尤其是斑块负荷较重患者的远端栓塞发生率并改善微血管的灌注[2-8]。一项单中心的TAPAS研究[3]表明,在1年的随访过程中,常规的血栓抽吸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长期死亡率。然而,最近关于血栓抽吸的观点被两个多中心的研究(TASTE研究、TOTAL研究)所质疑,在这两项研究中并未显现出在直接PCI的过程中行血栓抽吸的优势[9-17],与此同时,TOTAL研究认为在直接PCI过程中常规的血栓抽吸会增加随访1年卒中风险[11,18-19]。这些研究都认为血栓抽吸并无益处,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8,20]。由于研究结果存在巨大争议,最近的临床指南,已将常规血栓抽吸的建议从Ⅱa级逐步降低至Ⅲ级[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2例分别于发病后 2h、7h行直接血管成形术 ,1例于发病后 17d行择期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中均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保护病变远端血管并对梗死相关血管行负压抽吸。结果  3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 ,血管内吸出大量血栓 ,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 ,患者症状迅速缓解 ,其中 1例有轻度血管内膜撕裂 ,但不影响远端血流 ,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 ,吸出冠状动脉内血栓 ,避免远端血管栓塞。该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蚀损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l)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及多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证实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使PCI前后获益。  相似文献   

15.
正当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组织仍无法获得完全再灌注的现象为"无复流",无复流的发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削弱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获益。了解其发病机制,尽早对无复流做出判定及决策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关键。1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1.1微循环栓塞泡沫细胞、内膜碎屑、胆固醇结晶及血栓碎片是堵塞微血管,形成远端栓塞的主要物质。这些栓子在形成机械堵塞的同时,促进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加重  相似文献   

16.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冠脉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有效手段,早期血运重建可以改善预后,提高院内生存率。然而,急诊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却达2.9%。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微小的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国外临床试验TIGER—PA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抚顺市中心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4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2 h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 3级血流、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血栓抽吸组的2 h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3级血流、CK及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P<0.05),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并完全开通梗死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最佳方法,然而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理想,可能与梗死血管远端血栓负荷高导致微循环栓塞发生有关。血栓抽吸在祛除栓塞物质后理论上可改善心肌灌注,但多项临床试验显示血栓抽吸后患者能否获益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 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1].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2],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改善症状,并且使病死率明显下降.虽然,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即使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相当.国际上多项注册研究显示,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但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3-7]而且,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改进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 h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罪犯"血管反复持续负压抽吸直至病变处血栓影变淡或消失,冠脉远端血流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是否抽吸出血栓分为抽吸出血栓组与未抽吸出血栓组。PCI术后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血流灌注(TMP)分级、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幅度、血清血肌酸激酶(CK)和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PCI术后1 w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PCI后4 w内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与未抽吸出血栓组比较,抽吸出血栓组TIMI血流分级和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幅度大〔分别为(67.5±28.9)%vs(38.1±30.7)%〕;CK分别为(1 278.5±69.8)U/L vs(1753.8±72.6)U/L,CK-MB分别为(108.9±25.6)U/L vs(228.6±23.9)U/L,抽吸出血栓组CK及CK-MB峰值显著降低;1 w心彩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大(56.9%±3.4%vs 52.2%±3.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0.6±4.9 vs 55.4±4.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持冠脉病变部位血栓碎裂脱落导致冠脉远端微小血管栓塞是引起"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内行血栓抽吸操作安全可靠,不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