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在生理上津血同源,在病理上痰瘀交结,变化多端。李军教授认为痰瘀为眩晕的基础病机,在辨证时,要识别痰瘀的主要特征,辨明痰瘀的主次轻重、兼夹证候,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2.
根据痰瘀互结同病的原理,痰浊必致瘀血,瘀血多夹痰浊,痰瘀阻塞是导致痛证的重要病理因素。吴立文教授善用化痰逐瘀治疗由痰瘀互结所致之痛证,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化痰,使邪祛络通,通则不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珍  吕俊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20-1321
贾先红主任认为热毒内蕴乃冠脉狭窄发病之关键,同时夹有瘀血、痰浊,热、痰、瘀互结发为本病。西医已经明确冠脉狭窄的发生为炎症反应所致,故治疗以清热解毒药物“消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痰浊与中风病、瘀血与中风病、痰瘀互结与中风病等的关系,提示痰瘀互结为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为临床提出了痰瘀并治贯穿于中风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瘀血、痰浊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阻脑、痰浊蒙窍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败坏脑络则是本病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提出痰瘀互结,痹阻脑络,当活血化痰兼施,痰瘀互结,化毒损髓,当清毒洁流护脑,认为清毒活血化痰治疗血管性痴呆行之有效,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李军教授临床辨治高血压病眩晕的思路及经验。痰、瘀为患贯穿高血压病眩晕病程始终,一旦痰瘀互结,则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提出"见痰及瘀,见瘀及痰"的治疗思想,提倡"化痰活血,痰瘀同治"的基本大法,注重痰瘀偏重,强调兼夹证型,以清脑通络汤为基础加减,用药精良,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对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辨治不仅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更具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梳理,认为痰浊瘀血可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痰浊病机有脾虚生痰、肝郁生痰、火热生痰、肾虚生痰;瘀血病机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病久致瘀。治疗应谨守病机,化痰祛瘀,根据痰瘀轻重,明辨标本,权衡缓急,必要时采用综合治法。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病机是脾肾亏虚、痰浊湿热、瘀阻血脉,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肾虚、肝肾不足;标实为湿浊、湿热、瘀血阻滞、痰瘀互结、浊毒内生。治疗当清泄湿浊瘀热,兼顾补益脾肾,自拟内清、外清、清补之清热化浊降酸方,并论述了该方的组方意义及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同样...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国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认为,痰浊、瘀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导致心脉不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与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因此,在治疗上强调“痰瘀同治”的重要性,在临床应用中,又应据证立法,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痰瘀互结的理论阐述眩晕的病因病机、中医理论基础、治疗及现代研究,为眩晕从痰瘀同治的治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痰瘀同出一源,临床上常相互为患,往往出现痰瘀互结、痰瘀同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邓铁涛教授"痰瘀相关"理论为指导,遣方用药注重痰瘀同治,标本兼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眩晕证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方法共收集62例眩晕证患者分为痰浊中阻、风痰阻络、血脉瘀阻、气血两虚四种类型。分别用健脾化浊、涤痰熄风、化瘀通络、益气养血等方法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显效24例(39%)、有效33例(53%)、无效5例(8%)。结论中医药治疗眩晕证有良好的疗效,体现出了治病求本和异病同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肺胀从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胀为一种虚实相兼的复杂证候。初病时气结在经,久病则气伤入络,有咳、喘、痰、肿四大主症。从瘀论治,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早期益气,中期化瘀,后期补益为主治之。此三阶段治法可化胸中血瘀,瘀血除,气血流通,诸症得缓而治。  相似文献   

16.
眩晕证候分类与风、痰、虚、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眩晕证候分类与风、痰、虚、瘀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研诊治300例眩晕患者,证候分类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对各证型的比例,与西医病种的关系,风、痰、虚、瘀相兼同化,其病位与脏腑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候分类比例风阳上扰证占33.6%,痰浊上蒙证占32.6%,气血亏虚证占16.3%,肝肾阴虚证占17.3%。引起眩晕主要西医病种为高血压病、内耳性眩晕症等16个。证候分类存在兼风(火)、兼痰湿、兼虚、兼瘀现象。涉及相关脏腑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古方、经方辨证治疗眩晕总有效率为92.3%。结论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血瘀致眩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浅论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脂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化痰祛瘀药物组成降脂方对高脂血症进行分型论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说明化痰祛瘀是高脂血症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其从肝论治眩晕的实践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佐证其从肝治晕遣方用药特色.黄政德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皆肝风作祟,并与痰、瘀、虚、火有关,在治疗上强调以调肝为基础,辅以不同治法,调肝则风息晕定.黄教授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