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是维系体内钙磷平衡最重要的调节因子,近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已逐渐发现除上述功能外,它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免疫细胞的转化、信号的转导等方面均发现其存在独特的功能,对其免疫学功能方面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Vitamin D)是调节骨盐平衡的主要内分泌激素之一,其活性形式1,25(OH)_2D_3一般通过与特异核内受体(VDR)相结合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此外,1,25(OH)_2D_3也可通过快速的非基因通路即通过与膜受体或膜识别元件相结合,白蛋白激酶C和/或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激活电压依赖的钙通道,从而产生生物效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是维系体内钙磷平衡最重要的调节因子,近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已逐渐发现除上述功能外,它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免疫细胞的转化、信号的转导等方面均发现其存在独特的功能,对其免疫学功能方面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 活性代谢物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维生素和内分泌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维生素D 活性代谢物主要包括25-羟维生素D_3、24,25-二羟维生素D_3和1,25-二羟维生素D_3(calcitriol)。其中最具生物活性的代谢物是calcitriol。已知calcitriol 作为调节骨质代谢的中心环节,在刺激肠钙转运、骨钙动员和佝偻病预防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alcitriol 在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calcitriol 能诱导小鼠白血病细胞株M_1、小鼠巨噬细胞(Mφ)株P_(338)D_1、人骨髓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单核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不再局限于钙、磷以及骨代谢.在各种免疫细胞中均存在维生素D受体及代谢相关的酶.维生素D与免疫的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维生素D在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也逐步明确.越来越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维生素D有利于免疫功能,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维生素D介导下的免疫耐受作用机制探究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析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等研究了1.25-(OH)_2D_3对人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为19.1nmol/L 外源性IL-2可部分逆转这种作用;低浓度的1,25-(OH)_2D_3能显著增强MLR 诱导的细胞增殖;在由PHA 和MLR 诱导的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中,对TfR 的表达呈抑制作用,对IL-2R 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良  毕翠芳  杜昕  王会强 《医学信息》2010,23(14):2344-2345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钙镁D片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反相色谱分离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90:10),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0.75ml/min,并且加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E进行干扰试验。结果维生素D2、D3在0.8~98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不干扰测定。结论本方法对于测定片剂中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具有简单,易于操作,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的优点,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钙镁D片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sil C18反相色谱分离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90∶10),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0.75ml/min,并且加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E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维生素D2、D3在0.8~98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不干扰测定.结论 本方法对于测定片剂中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具有简单,易于操作,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的优点,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non-diabet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s,ND-CKD)3~5期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并用体内维生素D3水平来预测其风险.方法:对ND-CKD3~5期患者的糖尿病发生指标和维生素D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3的ND-CKD合并糖尿病的概率值.结果:ND-CKD3~5期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3水平和餐后2h血糖有负相关性(r=-0.430,P=2.07×10-5);该人群体内维生素D3在0~99.9,100.0~199.9,200.0~299.9 nmol/L三个水平合并糖尿病的概率分别为0.393,0.227,0.154.结论:维生素D3作为ND-CKD合并糖尿病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维生素D活性指标与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开滦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ITP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中25-...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3(VitD3)不是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但在体内经修饰活化后可成为一种重要的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它与靶细胞内的核受体结合后,能够影响基因转录,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1,25(OH)2D3以及维生素D受体在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方面存在广泛的影响.本文综述了1,25(OH)2D3的主要作用机制,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活性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维生系D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它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系D的活性形式可以预防和治疗MS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对活性维生素D的深入研究,有望为MS的防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维生素D3受体(VDR)在正常人胎脑的分布,进而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与正常人胎脑发育的关系,本实验按合法程序收集2~7月龄正常人胎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DR在正常人胎脑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阳性产物在海马结构存在于胞核,3月龄出现表达的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在额叶皮质以及中脑部位的胞核和胞浆都可存在,其表达随胎龄增长。以上结果表明VDR在2~7月龄的人胎脑额叶皮质、海马结构和中脑有表达,且各部位的表达模式不同,提示1,25-(OH)2D3通过VDR可在人胎脑不同部位发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为参考方法,评价临床常用的索灵(DiaSorin)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对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回收率是否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方法 参考实验室定值的DEQAS 5个水平质控品,用以评价索灵检测25(OH)D的准确度.索灵自带高低值质控品每日4次重复测试,连续5d检测用以评价索灵检测高低值25(OH)D的精密度.解放军总医院健康查体剩余血清样本810例,分别由索灵及LC-MS/MS检测25(OH)D.Passing-Bablok回归、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所有样本根据25(OH)D3及25(OH)D2占总25(OH)D的百分含量由低到高分别分组,计算各组检测偏差,分析索灵检测偏差随25(OH)D3、25(OH)D2百分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索灵免疫法检测25(OH)D的精密度较好(CV<10%),检测结果与LC-MS/MS相比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检测偏差.810例样本平均检测偏差为-4.65ng/mL(-16.55%).索灵检测偏差与25(OH)D3或25(OH)D2百分含量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25(OH)D3或25(OH)D2百分含量的增加不增加索灵的检测偏差.结论 索灵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维生素D与LC-MS/MS一致性较好,该免疫法对25(OH)D3和25(OH)D2回收率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活性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维生系D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它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系D的活性形式可以预防和治疗MS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对活性维生素D的深入研究,有望为MS的防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低氧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细胞中E-cadherin,α-SMA的表达.不同浓度维生素D3作用于HKC细胞,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 检测的...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学杂志》2017,(4):47-50
目的:分析维生素D3(Vit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急性低钠血症的作用。方法:60例T2DM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治疗组和VitD3治疗组(VitD3口服,2 000U/天),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每2月一次,检测其血[Na+]、皮质醇、25-羟基VitD3[25-(OH)VitD3]和1,25-二羟基VitD3[1,25-(OH)2VitD3]水平,观察随访1年两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次和发生低钠血症时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有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年内共发生169例次低钠血症,VitD3治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52例次vs 117例次),其发生率差异(30.76%vs 69.23%)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低钠血症发生时期,VitD3治疗组[Na+]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经过1年治疗,VitD3治疗组患者[Na+]、25-(OH)VitD3和1,25-(OH)2VitD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相同指标则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T2DM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在低钠血症时期较血钠正常时期升高,VitD3治疗对血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补充VitD3可以减少T2DM患者低钠血症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70例2岁内小儿肌注维生素ED3(VD3),并观察其前后血钙值变化,目的在于探讨肌注VD3同时是否加用钙剂以及单独应用VD3的安全性。所有患儿均无严重重肝肾疾患,无严重腹泻,且近年半年内未使用VD3。初次查因钙后即肌注VD3 30万U,观察3-10天后复查血钙。结果:肌注VD3前血钙水平较低的只有4例,占5.7%,仅见于5月以下婴儿,肌注VD3后无1例发生低钙惊厥。肌注VD3前其血钙值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在结肠癌中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与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的关系, 为临床有效治疗结肠癌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维生素D3作用于SW480结肠癌细胞系,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UNX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构建RUNX3基因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染SW480结肠癌细胞, 经G418 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维生素D3对转染前后的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维生素D3作用浓度增加, SW480细胞中RUNX3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成功构建了RUNX3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染SW480细胞;筛选到稳定的敲除RUNX3的结肠癌细胞系.与其他对照组相比, 维生素D3对RUNX3敲除的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减弱.结论:维生素D3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正性调控RUNX3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