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脂变化及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肌酐比(ACR)将1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临床DN组、晚期DN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尿清蛋白肌酐比、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AI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1)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DN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降低(P〈0.05)。(2)ACR与TC(r=0.285,P〈0.01)、LDL—C(r=0.321,P〈0.01)、ApoB(r=0.345,P〈0.01)呈正相关,与HDL—C(r=-0.378,P〈0.01)、ApoA(r=-0.268,P〈0.01)、ISI(r=-0.305,P〈0.01)呈负相关。结论 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可能与2型DN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bA1c、Cys—C和β2-MG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对照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比较4组间HbA1c、Cys—C和β2-MG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HbA1c、Cys—C和β2-MG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bA1c与Cys—C和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2763、0.4518,P〈0.05);对照组HbA1c、Cys—C和β2-MG的综合阳性检出率为5.0%.而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6%和93.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26,P〈0.05),表明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2型早期糖尿病的检出率。结论HbA1c、Cys—C与β2-MG与早期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水平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正常人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尿ET-1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的值,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各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ET-1、β2-MG均较正常人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β2-MG与Scr呈显著正相关(P〈0.01),β2-MG与尿ET-1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尿ET-1均与Sc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ET-1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780,P〈0.01)。尿ET-1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888,P〈0.01),且尿ET-1与Ccr相关性较血ET-1与Ccr相关性更强。结论 尿ET-1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王卫 《海南医学》2014,(5):685-68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胱抑素(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尿蛋白排出率随机选择35例微量尿蛋白排出糖尿病患者(A组)和35例大量尿蛋白排出糖尿病患者(B组)以及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患者mAlb、β2-MG及Cys-C水平的差异,分析mAlb、β2-MG和Cys-C与DN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及三者联合检测DN的准确性。结果A组和B组mAlb、β2-MG、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mAlb、β2-MG、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mAlb、β2-MG、Cys-C与DN发病风险的关联系数分别为2.92、2.75、2.60,三者与DN发病的危险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mAlb、β2-MG、Cys-C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94.45%、94.64%和93.17%,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和三者两两结合的值(P〈0.05);而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仅为5.36%和5.55%,均显著低于三者单独和三者两两结合检测的值(P〈0.05)。结论mAlb、β2-MG和Cys-C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失存在显著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对DN患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DN早期预测的萤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sCIMOL和HbAlc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sCD40L和HbAle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sCD40L和HbAle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HbA1c与UAER相关(r=0.56,P〈0.05)。结论:DN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升高,且与HbAle水平呈正相关,sCD40L、HbA1c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5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另取正常健康人78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CysC、SOD、BUN、Scr及Ccr。结果血清CysC联合SOD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度77.6%、特异度36.7%、阳性预测值65.6%;血清Cys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83、SOD为0.706,与血BUN、Scr、Ccr的AUCRO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SOD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BUN、Scr、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与尿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0.770,P〈0.01)、SOD与其呈负相关(r=-0.423,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联合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预防、诊断等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探讨Ⅱ型糖尿患尿-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及Tamm-Horsfall糖蛋白(THP)水平在肾损害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86例Ⅱ型糖尿病患(无.并发症18例,早期糖尿病尿肾病DN37例,临床DN20例)尿β2-MG、Alb、THP含量,同时选择5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尿β2-MG、Alb、THP含量,并对糖尿病患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尿β2-MG、Alb、TH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其单性率分别为45.0%、58.3%、20.2%,而三项联检出性率可达91.9%,治疗后无并发症组和早期DN组与治疗前β2-MG、Alb均有明显下降(P<0.01),THP明显上升(P<0.05),而临床DN组β2-MG、Alb、THP与治疗前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β2-MG、Alb、THP联合检测对早期准确判断糖尿病并发肾病时病变部位、损伤程度及病情监测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生期窒息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005—03~2007—03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足月新生儿共140例,按照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窒息组(n=70)和重度窒息组(n=70),同时观察正常对照60例。采用矫正的肌酐清除率(Ccr,ml/min)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儿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的变化情况。统计学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重度窒息组Ccr较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轻度窒息组Ccr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尿β2-MG和MA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轻度窒息组尿β2-MG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生期窒息可以造成足月新生儿。肾功能受损,以尿β2-MG值的变化更灵敏;且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9.
王黎敏  庄严  孟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08-1009,106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MA30—500mg/24h)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0例、正常尿酸组5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计算人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结果高尿酸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白蛋白和血肌酐值较正常尿酸组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较正常尿酸组下降明显(P〈0.001),并且体质量指数(BMI)和甘油三酯也较正常尿酸组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高尿酸组血尿酸与SCR、HOMA-β呈显著正相关(r=0.538,r=0.424,均P〈0.01);与FINS、HOMA—IR、MA、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396,r=0.334,r=0.325,r=0.324,均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临床观察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探讨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中药治疗DN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并以降糖药(二甲双胍、倍欣等)控制空腹血糖,治疗组加服芪明颗粒。治疗前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UAE)、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13-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酶)、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血肌酐清滁率(CCr)等肾损害实验指标。结果:治疗组UAER、尿α1-MG、UAE、Cr、CCr、UANG酶、血β2-MG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芪明颗粒对DN患者各项肾损害实验指标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及糖尿病肾病(DPN)患者尿电导率、尿比重、尿糖及血糖相关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同步测定3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组和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对照组体检健康人群尿电导率、尿比重、尿糖及血糖,并进行比较分析.用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0i全自动尿分仪测定尿电导率,Uritest50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测定尿比重和尿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空腹血糖,用专用统计软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组尿电导率比正常对照组低,DN组比DM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比重(试纸法)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尿电导率与尿比重、尿糖与血糖呈正相关(r=0.516和r=0.669,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电导率下降,联合检测尿糖与血糖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更有意义,而电导率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改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不同亚型患者中的改变及与相关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MS组和无MS组,MS组分为4个亚组。血清CRP采用ELISA法测定,尿蛋白/肌酐(Alb/Cr)采用DCA2000测定。结果MS组血清CRP和尿Alb/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P〈0.05)。血清CRP和尿Alb/Cr随着代谢组分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J)。MS组大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无MS组(39.4%VS283%P〈0.05),且随着代谢组分数目的增多而增加(分别为12.5%、35.1%、47.2%、51.2%,P〈0.05)。血清CRP与尿Alb/Cr和MS组分聚集程度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7,P=0.05;r=0.220,P=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与尿Alb/Cr(r=0.211,P=0.042)、BMI(r=0.215,P=0.033)、LDL—C(r=0.212,P=0.037)、HbAlc(r=-0.333,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CRP和尿Alb/Cr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MS及血管病变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测量收缩压(SBP)、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GFR、Ccr、DM病程等指标的相关情况。结果:GFR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416,回归系数为~0.416,P〈0.0001),GFR与Ccr呈正相关(r=0.578,回归系数为0.464,P〈0.001),Ccr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174,回归系数为-0.174,P〈O.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GFR变化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大于Ccr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且GFR与SBP、mAlb、Ccr等指标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金雅美  吴巧敏  倪海祥  袁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6-147,149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与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24h—UAE〈3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5例,以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eGFR,同时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18.54%)肾功能下降。患者尿β2微球蛋白与eGFR、年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显著负相关(r=-0.499,-0.225,-0.541,-0.232,均P〈0.01);与SBP呈负相关(r=-0.162,P〈0.05)。结论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正常,但肾功能已经下降,其肾功能损害与尿β2-MG密切相关。临床上在检测24h尿白蛋白的基础上,应同时检测尿β2-MG、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以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组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ys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DN组中Cys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但单纯DM组和早期DN组之间Scr、BUN、C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DN组中CysC阳性检出率为58.33%,明显高于Scr(21.67%,P〈0.01)和BUN(20.00%,P〈0.01);早期DN组中CysC与Scr、BUN均旱高彦TF相关(P<O.01).结论 血清Cvs C县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VEGF、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的相关关系。结果 DN各组血浆VEGF、8-表氧-PGF2α、DH-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临床期DN组(CDN)高于早期DN组(EDN)(P〈0.05),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DN组低于EDN组(P〈0.05)。经相关分析,血浆VEGF(r=0.3694,P〈0.05)、DH-TXB2(r=0.4391,P〈0.05)和8-表氧-PGF2(r=0.4831,P〈0.05)均与UAER呈正相关,而血浆6-酮-PGF1α与UAER呈负相关(r=-0.3892,P〈0.05)。结论 VEGF过度表达、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MAU)定量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MAU及其他生化指标,将各组间CRP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MAU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与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根据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纽(n=184)、微量清蛋白尿组(n=76)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40)。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的血浆ET-1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从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浆ET-1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451,30.696,19.38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水平与UAER(r=0.421,P〈0.01)呈正相亳,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及血脂的影响后,血浆ET-1水平仍与UAER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ET-1与UAER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长保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9-49,105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寻求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10-20mg,2次/日,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蛋(ALB),尿蛋白排泄率(UAE)变化。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血压(BP)明显降低(P〈0.01),尿微量蛋白(ALB)明显降低(P〈0.05),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明显降低(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率,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组(DM组)和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设正常对照组34例。检测血清中游离B(FB)、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三组FT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8,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早期DN组FT3明显低于DM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0.05);DM组的FT,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0.05);早期DN组与DM组的TSH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FT3与尿蛋白明显相关(r=-0.507,P〈0.01)。结论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体内存在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FT3的减低和TSH的轻度升高,这可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