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影响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残肢康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肢患者穿戴假肢才能发挥代偿功能 ,假肢代偿功能的水平与残肢条件密切相关 ,一些残肢由于并发症等原因而影响假肢穿戴。本文就我院 8年来收住院的 16 4例截肢患者中 81例影响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残肢康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影响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残肢的概念 ;非理想残肢的种类及对假肢穿戴的主要影响 ;康复的原则和方法 ,假肢制作技术的改进和主要的手术方法 ,以达到改善非理想残肢条件 ,使其可以穿戴良好的假肢 ,发挥满意的代偿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下肢截肢的非理想残肢及临床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寿昌  赵利 《中国康复》1995,10(2):66-68
对59例下肢截肢患者理想残肢与非理想残肢进行了复习,其中非理想残肢50例(84.7%),分为不良残肢及残肢并发症2种,列举了它的各种表现,说明了非理想残肢对假肢穿戴的主要影响和临床处理方法。从非理想残肢发生率之高,强调了外科医生应重视截肢与假肢的现代理论与技术的必要性。现代假肢为闭合的全面接触全面承重的接受腔,故传统的截肢方法造成的园锥形残肢已不适用于现代假肢接受腔的安装。  相似文献   

3.
下肢截肢后不良残肢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下肢截肢后不良残肢发生的原因,并介绍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09例下肢截肢者(共计110个残肢)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残肢皮肤软组织状况、长度、形状、关节活动度、肌力、幻肢痛、残肢痛等,然后对不良残肢进行相应的理疗、体疗或手术处理。结果本组合格残肢64肢(占58%),不合格残肢46肢(占42%)。不合格残肢主要表现为:残端形状不规则20肢,短残肢18肢,残端不稳定瘢痕伴感染13肢,残端肿胀及臃肿14肢,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8肢,神经瘤2肢,经理疗、体疗或手术处理后,均达到装配假肢的条件。结论对不良残肢要进行对症处理,使之能装配或穿戴假肢。由于假肢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在残肢的长度不再是影响假肢装配的主要原因,而残端皮肤软组织的条件已成为影响假肢装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硅胶内衬套假肢对残肢功能及瘢痕的影响。 方法将106例瘢痕残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穿戴硅胶内衬套假肢)及对照组(穿戴聚乙烯泡沫材料内衬套假肢)。于穿戴假肢前及适应性训练30 d后分别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瘢痕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步行功能、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及瘢痕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使用硅胶内衬套假肢对治疗残肢瘢痕及提高残肢活动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该类型假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截肢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假肢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假肢新型接受腔的应用 ,传统的末端开放式接受腔改变成为闭合的、全面接触、全面承重式接受腔 ,并具有残肢承重合理、穿戴舒适、假肢悬吊能力强、不影响残肢血液循环等优点。为了适合现代假肢的良好配戴和发挥最佳代偿功能 ,残肢应具备如下条件 :残肢外形为圆柱状 ,有适当的长度 ,良好的皮肤和软组织条件 ,皮肤感觉正常、无畸形 ,关节活动不受限 ,肌肉力量正常 ,无残肢痛或幻肢痛等。这就要求在截肢部位的选择、截肢手术方法、截…  相似文献   

6.
对截肢者康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截肢康复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从截肢手术到重返社会的全过程 ,不要将康复与截肢手术治疗截然分开。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尽早介入系统正规的康复 ,及时处理假肢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1全面康复的理论截肢康复不是单纯的假肢装配和训练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截肢康复理想的流程应包括截肢前对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价、截肢手术、术后处理、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残肢评定 ,尤其是对不适合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残肢的处理、临时假肢的穿戴、临时假肢穿戴后的评定和训练、正式假肢的穿戴和训练、心理康复、职业前训练 ,一直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囊式临时假肢的康复训练方法及对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1例因地震创伤导致大腿截肢患者给予压力衣、气囊式临时假肢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患者残肢一般情况、关节活动度、肌力和步行能力等进行评定。 结果患者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其残肢愈合良好,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均已基本恢复正常,穿戴气囊式临时假肢后行走能力增强,残肢塑形良好。 结论早期穿戴气囊式临时假肢系统能提高下肢截肢患者行走功能,对其尽早装配永久型假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震伤员下肢假肢装配前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安装假肢前后对地震伤员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残端处理(按摩和拍打、残肢塑型)、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站立与步行训练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结果42例残肢中,残端有溃疡或窦道、残肢肿胀、髋膝关节屈曲挛缩、残肢痛分别占74%、72%、41%和5%,残肢肌力明显减退。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残肢无肿胀、溃疡或窦道完全愈合,残肢形状、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明显改善,已达到假肢装配条件,均装配假肢,并获得良好的功能。假肢行走功能结局,良好:20例(51%);一般:17例(44%);较差:2例(5%)。 结论地震后截肢不良残肢发生率高,安装假肢前后对地震伤员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确保假肢装配成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提取小腿肢残患者残肢内外轮廓形状,为制作假肢接受腔提供一种残肢端部三维建模方法。 方法 将超声探头与残肢一同放入水中测量后进行图像重建和特征提取。入选患者分别穿戴利用超声、CT测量数据制作的小腿接受腔假肢,并对比患者穿戴不同假肢时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 结果 通过超声测量、处理获得的小腿残端三维模型可见皮肤、骨骼轮廓光滑清晰,能较真实地呈现患者小腿残肢形状结构。入选患者分别穿戴利用超声、CT扫描数据制作的小腿接受腔假肢时其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借助超声测量提取残肢内外轮廓数据具有成本低、易于操作、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能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作假肢接受腔提供准确建模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肢截肢患者的常规康复治疗、残肢肌电信号训练程序以及装配肌电假肢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20例截肢患者(22个残肢)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肌肉收缩控制训练和残肢并发症的处理。采用德国Otto Bock公司提供的肌电信号检测和训练软件系统进行肌电信号训练(分为基础肌电信号训练和视觉反馈训练两个阶段),并装配肌电假肢。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20例截肢患者22个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肌力好,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患者能较好地控制残肢肌肉收缩。装配肌电假肢20例(20个),所有残肢均能有意识地引出肌电信号,控制假肢的手指打开、闭合以及腕关节的旋转或肘关节的屈伸。 结论残肢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信号训练对装配肌电假肢,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假肢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下肢截肢非理想残肢假肢装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就六年来住院下肢截肢患者的非理想残肢91例,对其中未经手术矫治的48例假肢装配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硅橡胶袜套、辅助悬吊带、假肢与矫形器的组合应用及调整好对线等,为某些非理想残肢患者的假肢安装提供了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使其穿戴上良好的假肢,充分发挥代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截肢观念及现代截肢术后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截肢康复是指从截肢手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临时与正式假肢的安装和使用,直到重返家庭与社会的全过程。文章重点论述了截肢部位的选择,现代截肢手术的改进,儿童截肢的特点,大腿截肢手术特点以及影响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残肢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选择题:1.儿童截肢特点()A.考虑肢体解剖结构和生长发育B.尽可能保留残肢的长度C.关节离断和邻近骨骺部位的保留比这部分以上水平的截肢更可取D.保留关节和关节远侧骨骺的截肢比关节离断更可取2.穿戴临时短桩假肢后机能训练包括()A.坐椅子动作训练B.坐地上的动作训练C.转身动作训练D.用双手杖上下阶梯训练3.假肢按功能分类不包括()A.作业用上肢假肢B.功能性上肢假肢C.运动专用假肢D.自身动力假肢4.残肢弹力绷带应用注意事项()A.大腿残肢应缠至骨盆部位B.小腿残肢应缠至膝关节以上C.上臂残肢应缠至胸廓D.前臂残肢应缠至肘关节以上E.全…  相似文献   

14.
小腿截肢残端假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残端假体增加下肢截肢后骨残端的横截面积,降低负重时截肢残端皮肤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减少由于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重建离断肌肉的下位附着点,使之保持肌肉的合适初长和原有肌力,并维持肌力平衡,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以保持截肢平面上位关节的正常活动,提高截肢肢体穿戴假肢后的功能。方法: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左小腿膝下截肢后,分为对照组和假体放置组。假体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呈蘑菇状外观。术后穿戴假肢开始负重。观察站立和行走的时间,残端皮肤情况,并进行骨残端组织学检查。结果:假体放置组羊能在截肢术后较早穿戴假肢,负重站立和行走,无残端皮肤溃疡。假体与残端骨接合紧密,肌腱与假体连接良好,坚固。未发现任何假体放置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截肢后骨残端安放假体能明显增加骨残端横截面积,很好保持残肢末端的圆锥形,加之假体材料的缓冲作用,明显减少截肢骨残端与假肢接受腔间软组织单位面积上的压强,使之能较早安装假肢,减少穿戴假肢所引起的并发症。增加假肢穿戴后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残肢与接受腔进行三维重建及力学分析,寻求残肢与接受腔间生物力学交互作用,为假肢接受腔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处理和反求技术重构骨骼、皮肤及接受腔三维模型建立残肢与接受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果:残肢的主要受力部位是膑韧带、后肌群、胫骨内凸、胫骨远端、腓骨头及腓骨远端;骨骼对力的传递作用显著。结论:残肢受力由穿戴受腔引起,通过骨骼从接受腔传递给软组织,通过改变接受腔形状可以改变残肢的受力分布,残肢与接受腔力学分析是假肢接受腔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使用专业假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制作系统远程制作大腿假肢的成功率,验证加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大腿截肢患者16例,分为计算机加工组和手工组各8例。手工组按照常规手工流程制作大腿假肢,计算机加工组通过互联网将大腿截肢患者残肢尺寸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假肢制作加工中心,通过软件设计、制作、加工及修改后快递至假肢临床接待室给患者适配假肢。试穿假肢后,评价2组患者大腿假肢临床功能及制作时间。结果:患者穿戴假肢后,2组大腿假肢临床功能评估均达到要求,在制作流程中计算机加工组的时间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严谨的残肢尺寸测量并进行计算机设计和远程加工的接受腔与手工制作无明显差异。大腿假肢远程加工模式是可行的,解决了偏远地区大腿截肢患者无法制作假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促进截肢患者早日掌握假肢使用方法。 方法对3例截肢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同时针对假肢装配、使用方法进行强化性训练。 结果3例截肢患者残肢创面均全部愈合,残肢端呈圆柱状,残肢肌力为5级,残肢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装配双侧大腿假肢后均取到满意的假肢使用疗效。 结论通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假肢装配及假肢使用训练后,双侧大腿截肢患者均能取得满意假肢使用效果,具有较高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而促其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小腿残肢负重压力取型系统实现全面承重的小腿假肢在取型中合理分配残肢末端的承重量。方法设计制作小腿假肢接受腔负重压力取型系统。6例患者均穿戴该方法制作的接受腔和传统手法取型制作的髌韧带承重接受腔,对比接受腔界面压力,评价取型效果。结果与髌韧带承重接受腔相比,使用本系统制作的接受腔承重更加均匀,在取型时就能完成对残肢的压缩和对残端压力的控制。结论负重压力取型技术可以制作全面负重的小腿假肢,提高接受腔适配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见截肢后患者穿戴假肢行走的相关因素。方法:75例下肢截肢患者参加本实验,成功的穿戴假肢行走定义为穿戴假肢可行走至少45m,同时测定主要人口统计学参数及医学因素。结果:康复出院后68%患者可以成功的行走,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成功的步行与残肢没有萎缩和康复住院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年轻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手术水平或截肢病因无关。成功行走者康复出院时平均穿戴假肢的时间为5.7h,行走的平均距离为67m。未成功行走者70%是由于伤口愈合不良。结论:这组病人中68%可以在康复出院时利用假肢行走,尤其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的残肢上设计和制作坐骨下缘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方法采用1例大腿截肢患者的磁共振成像作为三维重建素材,接受腔的基础模板在SolidWorks软件中以零等距三维重建后的残肢外表面创建。利用软件的扫描曲面等功能对模板接受腔进行设计,此接受腔的穿戴结果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并用实验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压紧/释放型接受腔被成功创建,并利用有限元模拟得到残肢表面的压力分布。有限元分析得出残肢表面最大接触压力为218.5 kPa,F-scan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最大压力为239 kPa。患者在穿戴接受腔后,残肢表面应力值在疼痛阈值和疼痛可耐受范围内,患者在问卷反馈中对此接受腔感到满意。结论基于重建的残肢三维影像资料构造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为假肢接受腔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尝试。特别是当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时,计算机可以模拟接受腔的试样过程而对接受腔设计在初期进行优化,从而减少在患者身上的反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