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误诊的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在临床心电图工作多年中 ,遇到多例 AMI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由于诊断问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现结合临床表现复习文献将 AMI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分述如下。1 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1.1 有动态演变的坏死性 Q波  Q>R/ 4 >0 .0 4″。1.2 动态演变的损伤型 S- T段 呈弓背向上的 S- T段抬高 ,或非 S- T段抬高 (S- T段下移 )。1.3 动态演变的缺血型 T波改变 由巨大高耸至倒置呈冠状T。2 心肌梗塞死的不典型心电图改变2 .1 急性下壁心梗的不典型 ECG表现 由于 、 、av F三个导联轴不能充分反映下壁梗塞的向量缺…  相似文献   

2.
U波异常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 5 2例 ,应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脉造影 ,分析 S段缺血性改变、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 38例中 ,常规心电图 ST段呈缺血性改变者 16例 ,U波异常者 8例 ,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 4 2 .11%、2 1.11% (16 / 38、8/ 38) ;运动试验阳性者 2 6例 ,运动诱发 U波异常者 15例 ,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 6 8.4 2 %、39.4 7% (2 6 / 38、15 / 38)。冠脉造影阴性者 (n=14 )中 ,常规心电图 ST段无缺血性改变 6例 ,U波正常 13例 ,特异度分别为 4 2 .86 %、92 .86 % (6 / 14、13/ 14 ) ;运动负荷时 ,结果阴性 9例 ,U波正常 14例 ,特异度分别为 6 4 .2 9%、10 0 % (9/ 14、14 / 14 )。结论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敏感性虽不如 ST段下移的高 ,但 U波异常的特异性高 ,尤其是运动诱发的 U波异常更具诊断价值 ;缺血性 U波异常有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心电图改变,以期为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01-2011-02 7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行心电图检查130例次,第一次心电图正常13例,左室肥大31例,ST改变22例,T波改变36例,部分患者有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特别是ST-T改变和动态演变是造成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的原因之一,胸背部疼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不应盲目诊断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丁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114-5114
目的:为了研究体表心电图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的对63例中青年非特异性ST-T改变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缺血型ST-T改变者15例,功能性和正常变异的ST-T改变者48例.结论:ST-T下移及倒置发生在Ⅰ、avL、V5、V6导联大都是异常的,另外有许多因素能引起心电图的ST-T波改变.提示对ST-T波异常诊断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的首次心电图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心电图有典型改变的占63%。当心电图有AMI超急性期的T波高耸或宽大的改变时,宜15—30分钟随访一次,单个导联异常Q波要注意相应导联的ST段改变;ST段为缺血性压低时,应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3 8岁男性 ,直升机飞行员 ,飞行 2 0 0 0小时。 1 4年前因剧烈运动后感心前区不适。即查心电图示轻度 T波改变 ,T 、 、av F、V2~V6相似文献   

7.
缺血性QTc间期改变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QTc间期在心肌急性缺血发作时变化特点,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心电图出现QT间期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观察缺血发作时与缓解(静息)时心电图QT间期、RR间期以及QTc间期的变化特点.QTc间期按Bazett's公式计算.结果:3例患者出现缺血性QTc间期改变,其中2例表现为QTc间期延长,1例QTc间期缩短.在QT间期改变中以ST段、T波时限改变为主,QRS波时限未变化,伴T波振幅绝对值增大,ST段可抬高、压低或不变.结论:缺血性QTc间期异常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女性患者心肌缺血诊断分析(附230例心得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情  张鹏  周玉文  李庆珍 《临床荟萃》2001,16(7):292-293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予230全例15-58岁女性,术前常规心电图符合心肌缺血者心得安实验,分组统计比较,分析其结果与绝经各期、缺血部位,心电图特点等的关系。结果:绝经后阴性率>绝经期阴性率>绝经前阴性率。下壁+前壁缺血的阴性率>前壁缺血的阴性率>下壁的阴性率。T波改变的阴性率>ST-T间时改变的阴性率>ST段下移的阴性率。结论:心得安实验的结果与绝经各期明显相关,与缺血部位及图形改变类型亦有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女性心肌缺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42例心电图超声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32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2例,全心肥厚5例,对各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T改变多E(95.2%),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波倒置多出现于V3~V6导联,且心尖肥厚型发生率明显多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结论肥厚型HCM心电图ST—T非特异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最多见,临床上应提高HCM患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超声结合心电图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检查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方法。方法:总结7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体表心电图(ECG),分析两种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改变。结果:患者UCG改变主要为右室弥漫性或局部扩大并室壁运动减弱;心电图改变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右侧胸导联QRS波增宽、T波异常、Eps ilon波和晚电位。结论:UCG和ECG能从不同方面提示该病,两者结合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孙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34-243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13例,ST段广泛压低25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5例,其他表现8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钾血症时心电图可有T波高尖,QRS波形增宽等。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酷似心肌梗死较为罕见。现将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同时伴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钾血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钾血症56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高钾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高血钾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血清钾浓度均高于5.5mmol/L,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34例,符合率为60.7%,主要病因为肾功能不全,心电图以帐篷状高尖T波为主要特征。心电图与血清钾测定不符2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术后、脑出血、腹部外伤。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升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亦相应递增。血清钾5.5~7.0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48.0%,表现为T波高尖呈帐篷状;〉7.0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63.2%,表现为T波高尖、QRS波群时间增宽、房室传导阻滞和窦-室传导等;〉10.0mmol/L时出现心室扑动和颤动。结论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升高,心电图改变程度加重,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并不呈绝对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高血钾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测定有较好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军队疗养老干部ST-T改变正确诊断的主要原因.方法 分析1490名来院疗养的男性老干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临床体检资料.结果 ①ST-T改变检出率:共检出ST-T改变305例,检出率为20.5%(305/1 490).其中单纯ST段下移40例,T波低平121例,T波倒置8例,ST段下移伴T波低平124例,ST段下移伴T波倒置12例;②ST-T改变病因:病因明确者占43.3%(132/305),其中冠心痛61例、高血压痛43例、糖尿病19例、心肌病4例、低血钾3例、甲低2例,临床资料提供不全不能明确病因者占38.0%(116/305),罹患多种器质性疾病者占18.7%(57/305);③ST-T改变与年龄:<60岁组ST-T改变检出率为13.6%(50/369)、60~69岁组为18.5%(82/443)、70~79岁组为21.9%(113/517)、≥80岁组为37.3%(60/161).结论 临床体检资料不全以及ST-T改变形态特征不典型,是影响ST-T改变正确诊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田某,男性,65岁,冠心病15年,并伴有心肌肥厚病史。诉长期心前区闷痛,尤以室内静坐时为重,有压抑感,室外运动时症状缓解。近期不适加重来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里ST段下移大于0.1mv。其中最大下移3.2mv,发生时心率65bmp,T波倒置呈冠状T。最大ST段上移1.5mv,发生时心率120bmp。最大心率141bmp,发生时ST段 1.4mv,T波直立。最小心率52bpm,发生时ST段~2.0mv。房早23个,SDNN-24小时为147。动态心电图诊断:ST段异常改变,偶发房早。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科 2 0 0 1 - 0 1~ 2 0 0 1 - 0 6冠脉内介入检查与治疗 66例 ,总结冠状动脉病变与胸痛、心电图 ST- T改变的关系 ,病变及支架术的安全有效性。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自 2 0 0 1 - 0 1~ 2 0 0 1 - 0 6凡符合下列一项或两项者作为冠脉内介入手术标准 :1患者主诉有胸痛、胸闷不适等典型或不典型冠心病症状 ;2心电图有明确或疑似 S- T改变或有心肌梗塞图形者。本组平均年龄 58.1 0岁± 1 2 .67岁 ,其中男 37例 ,平均年龄 56.56岁± 1 4 .56岁 ;女 2 9例平均年龄 61 .0 6岁± 8.2 1岁。术前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 1 6例 ,稳定心绞痛 …  相似文献   

17.
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型台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相曲线;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仅显示缺血性ST段下降(≥0.1mv),T波对称性倒置持续48小时以上或只有R波的异常改变,但不出现病理性Q波,此型占心肌梗死的20-40%,为不导致遗漏诊断,将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类型介绍给同行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1710例心电图调查基础上,对60例军事飞行员心电图非特异性T波改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45例植物神经指数为正值,与飞行人员心电图正常对照组植物神经指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在非特民性T波改变组,占76.6%的人有紧张情绪体验。为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非特异性T波改变的治疗效果,研究者将生物反馈治疗组与所设单纯疗养对照组的植物神经指数变化对比,发现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表明生物反馈训练对于调节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及对心电图T波改变的渐进性恢复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心颈心胆心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颈椎病、胆道疾患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分别称为脑心、颈心、胆心综合征。本文就以上综合征综述如下。 1 脑心综合征 1974年Byer首先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电图出现高大T波及Q—T间期延长,其后报道逐渐增多。SAH患者心电图可出现下列表现:①传导障碍(房室或束支);②各种心律失常;③T波低平,尖立高大或倒置(甚至出现巨大倒置T波);④S-T段下移或上抬;⑤Q—T间期延长;⑧异常Q波;⑦显著P波;⑧明显U波。此种脑源性心电图的发生率高达74.5~88.8%。有报道一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V_(1~6)T波倒置深达15mm,时间达0.325,伴有S—T段下移0.1mv。随病情好转而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郑川允  孙芸芸  靳朴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3-1284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我院住院的43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主要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性表现。结果:心电图改变者为97.7%,其中QⅢ占62.8%,窦速占55.8%,SⅠ占51.2%,TⅢ占41.9%,同时具备SⅠQⅢTⅢ占32.6%,右束支阻滞占23.3%,ST-T段下移改变占53.5%,T波倒置特别以右胸导联为主,肺型P波仅占7.0%,顺钟向转位占18.6%,肢体导联低电压占9.3%、心房纤颤占2.3%,室性早搏占4.7%,正常心电图占2.3%。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和非诊断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