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乳腺NME病灶的MRI,参考2013年BI-RADS观察并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脂肪抑制T2WI信号、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NME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良性28例,恶性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内部强化方式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均匀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脂肪抑制T2WI信号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45);在TIC类型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脂肪抑制T2WI等信号和TIC Ⅲ型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5.228和10.841。结论 MRI征象对鉴别乳腺良恶性NME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I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分析病灶的MR形态学、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ADC值等,并与肿块型乳腺癌及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比较。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呈多发区域性(31%)、区域性(38%)及段性强化(31%)为主;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及簇状强化为主(各占38%及44%)。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呈Ⅱ型平台型(50%)为主,与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非肿块型乳腺与良性病变的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范围为(1.094±0.297)×10~(-3)mm~2/s,与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与非肿块型良性病变的形态学表现有一定差别。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临床特征、乳腺X线摄影(MG)及MRI表现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0例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癌或乳腺炎患者为开发组, 另前瞻 性招募同一医院159例乳 腺NME病变患者为验证组。对开发组临床、MG及MRI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临床-MG、临床-MRI-及临床-MG-MRI-模型,于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以SHAP分析评估临床-MG-MRI模型中各参数的贡献价值。结果 共纳入549例549处NME病变,含408处乳腺癌及141处乳腺炎病灶,开发组含305处乳腺癌及85处乳腺炎,验证组含103处乳腺癌及56处乳腺炎。年龄、绝经状态,MG所示可疑钙化,MRI所示病变大小、分布、脂肪抑制T2WI信号强度、内部强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均为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临床-MG-MRI模型在开发组的曲线下面积(AUC)(0.91)高于临床-MG(0.79)及临床-MRI模型(0.87)(Z=2.341、5.067,P均<0.05),在验证组的AUC为0.90。临床-MG-MRI模型中,年龄、病变大小、可疑钙化和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对于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贡献较大。结论 联合应用临床特征、MG及MRI表现能有效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收治疗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恶性病变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均采取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检查,分析在该种检查方式下两种不同病变类型患者的Ktrans、Kep、Ve定量参数变化,并分析不同病变模式下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Ktrans、Kep、Ve定量参数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Ktrans、Kep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Ve定量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良性病变中,乳腺炎症患者的患者Ktrans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Ve、Kep定量参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恶性病变中,导管原位癌患者Ktrans、Kep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Ve定量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患者的良恶性病变诊断中采用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并可通过检测结果判断患者疾病类型,将更有利于对患者开展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童超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1):2098-2100
目的:探讨在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患者2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250例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患者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处理,对其扫描后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50例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患者中,诊断为恶性病灶的患者136例,诊断为良性病灶的患者114例;良性病灶患者与恶性病灶患者在病灶分布层面中的分支导管样、段样等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内部强化层面中,两种病灶的簇状环样、不均匀占比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病灶的内部强化情况、病灶分布情况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患者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较为显著,在诊断中应重视区别良恶性病灶的内部强化及病灶分布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态增强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时期强化率,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乳腺癌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强化的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3例,术前MRI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型强化。行DWI扫描(b=0,800 s/mm2),测定病灶的ADC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测定HER-2的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Spearmen秩相关分析病灶的ADC值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得诊断HER-2阳性表达的最佳阈值。结果 HER-2阳性组ADC值为(1.028±0.171)×10-3 mm2/s,阴性组的ADC值为(0.931±0.176)×10-3 mm2/s,且HER-2阳性组ADC值高于阴性组(t=2.212,P=0.030)。ADC值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12)。ROC曲线分析得到判断HER-2表达的最佳A DC诊断阈值为0.977×10-3 m m2/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67.3%。结论非肿块型强化的乳腺癌的病灶ADC值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DE-MRI)对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FFDM检出乳腺单发非肿块性病变患者,将病变分为局部结构扭曲(A)、局限性不对称致密(B)和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C)三种类型;根据分布特点,将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分为簇状分布、线样分布、区域性分布、段性分布及弥漫散在分布型。分析DE-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E-MR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82例;DE-MRI对A型、B型和C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5%(21/22)和66.67%(6/9),92.31%(24/26)和86.84%(33/38),82.35%(28/34)和72.09%(31/43)。结论 DE-MRI对于鉴别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良恶性非肿块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VIBRANT动态增强MRI及其减影对乳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强  段阳  陶黎 《磁共振成像》2011,2(2):129-13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 MR减影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进行乳腺 VIBRANT动态增强MR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评价胸廓内、外动脉、乳腺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对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血管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的胸廓内、外动脉的I级分支和乳腺穿支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的MR动态增强表现,进而评价MR动态增强检查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患者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 非肿块性病变分为局部结构扭曲(A)、局限性不对称致密(B)和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灶(C)三种类型;单纯多发微小钙化病灶根据分布特点分为簇状分布,线样分布、区域性分布、段性分布、弥漫散在分布。通过分析DE-MR检查后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MR对FFDM检出的非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R表现为肿块样强化病变共78例(45.35%),非肿块样强化病变共73例(42.44%),未见强化病例21例(12.21%),其中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82例;DE-MR对于A型、B型和C型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66.67%,、92.31%和86.84%, 2.35%和72.09%。结论:MR动态增强检查对于X线提示非肿块性病变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态3.0T MRI技术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NMLE)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且均行3.0T MRI检查的90例乳腺NMLE患者资料,其中良性病变31例(良性组),恶性病变59例(恶性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3±9.1)岁。分析比较两组NMLE分布类型及在DCE-MRI上的强化特点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DWI上检测与确定ADC最佳阈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①分布类型:导管型、节段型、区域型和弥漫型,其中节段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强化病变特点:均匀、不均匀、集丛样强化、簇样环形强化,其中集丛样强化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DC值:两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1±0.32)×10-3mm2/s、(1.47±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1.3×10-3mm2/s诊断NMLE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71.8%、78.8%。结论:应用DCE-MRI与ADC值测量提供的形态学与功能学信息有助于提高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个病灶)的超声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69岁,中位年龄55岁;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三阴性、HER-2过表达和Luminal三个亚型,分析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如回声/信号、形态、边界、钙化、强化方式、周围组织是否受侵等,重点分析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超声的Adler血供分型。结果根据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标准,三阴性型占3.3%(1/30);Her-2过表达型占20.0%(6/30),Luminal型占76.7%(23/30)。术前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7%(23/30),MRI单独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6.7%(26/30),联合超声、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6.7%(29/30)。MRI的TIC以Ⅱ型、Ⅲ型居多,分别为18/30(60%)、12/30(40%),超声Adler血供以Ⅱ型居多(18/30,60%);MRI的TIC对Her-2过表达及Luminal乳腺癌两种分子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的影像学征象各具特点;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单独任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PE)是乳腺动态增强MRI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及BPE与乳腺癌患病风险、预后等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乳腺背景实质强化的定义及典型表现、BPE对MRI诊断的影响、BPE的影响因素、BPE与乳腺纤维腺体组织含量的关系以及BPE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MRI特征,评估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4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T MR LAVA动态增强扫描,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持续缓升型、缓升平台型、速升平台型和速升缓降型4种,并计算曲线强化程度(SIpeak%)和最快强化率(Rmax)。比较穿刺阳性与阴性病灶(阳性组、阴性组)之间、中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腺癌之间强化参数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共87个前列腺侧叶获得组织学证实,阳性组53个(Gleason Score 2~6者7个;Gleason Score 7~10者46个),阴性组34个。阳性组中速升平台型(26/53,49.06%)和速升缓降型(17/53,32.08%)曲线最常见,阴性组中持续缓升型(24/34,70.59%)曲线最常见。阳性组的SIpeak%、Rmax分别为(2.04±0.52)%、(35.09±15.79)%;阴性组分别为(1.38±0.55)%、(17.39±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高分化腺癌的SIpeak%、Rmax分别为(1.55±0.54)%、(21.20±14.97)%;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2.12±0.48)%、(37.20±14.95)%(P均=0.01)。结论 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分化较差腺癌常比分化较好的腺癌表现出更强及更快的早期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增强MRI特征。患者年龄25.0~71.0岁,平均为(50.9±10.6)岁。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2.7%),9例为非浸润性导管癌(27.3%)。1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所有标本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抑癌基因、CD34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每例患者的MRI形态学表现、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资料行Fisher检验。结果 18例肿块长径≥2.0cm,15例〈2.0cm。MRI表现分为两种类型:结节型26例;囊状型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4例为Ⅰ型单相型,24例为Ⅱ型平台型,5例为Ⅲ型流出型。统计结果显示,将MRI上病灶长径分为≥2.0cm及〈2.0cm两组,病灶长径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p53具有相关性,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也与p53具有相关性(P值均〈0.01);将MRI曲线分为平台型及其他型,将MRI所见淋巴结分为长径≥1.0cm及〈1.0cm两组,MRI曲线类型与MRI所见淋巴结大小具有相关性(P〈0.01);乳腺癌病理类型与CD34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的早期动态增强MRI特征与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MRI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已成为临床和影像医师评估乳腺疾病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目前临床MR检查的首选。近年来,MRI新技术的发展,如钠磁共振成像、化学能量饱和转移(CEST)和BOLD MRI有望为诊断乳腺疾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数,而乳腺放射组学和放射基因组学也已成为乳腺成像的热门话题。本文对MRI新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LAVA动态增强序列在乳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LAVA)增强扫描序列在乳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临床疑似或钼靶提示为乳腺肿瘤的病人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8例采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其余20例采用FAME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比分析两种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其对病灶的显示,并采用4分法评分。结果4分法原则评分,LAVA组:4分13例(72.2%),3分4例(22.2%),2分1例(5.6%),无1分病例;FAME组:4分3例(15%),3分11例(55%)2分5例(25%),1分1例(5%)。肿瘤血管显示情况。LAVA组: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动脉分支、异常增粗段及引流静脉清晰显示且走行连续,管径小于2 mm的血管得以显示;FAME组:肿瘤供血动脉异常增粗段及引流静脉显示,管径小于2 mm的血管显示困难,且走行连续性较差。结论LAVA动态增强序列图像质量优于FAME序列,能更清楚地显示乳腺肿瘤的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点及其供血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患者共80个乳腺结节的MR动态增强图像,每个结节获得63个纹理特征参数。绘制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ROC曲线,并与M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的诊断效能比较。结果 78例患者的80个乳腺结节中,纹理参数中灰度游程长不均匀度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AUC值(0.836)最大且诊断准确率高,其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为82.93%(34/41)、特异度为94.87%(37/39)、准确率为88.75%(71/80)、阳性预测值为94.44%(34/36)、阴性预测值为84.09%(37/44)。MR BI-RADS分类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为95.12%(39/41)、特异度为87.18%(34/39)、准确率为91.25%(73/80)、阳性预测值为88.63%(39/44)、阴性预测值为94.44%(34/36)。MR BI-RADS分类和纹理分析判断恶性乳腺结节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与单独应用BI-RADS分类比较,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特异度(P<0.001)。结论 MR纹理分析可作为传统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