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宫缩剂应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在2006年6月~2007年5月未建立分娩风险评估前的1838例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2008年6月~2009年5月建立分娩风险评估机制后2318例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59%,对照组2.9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为(848.92±381.732)ml,对照组出血量为(1198.52±501.057)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宫缩剂可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产妇自我效能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产妇自我效能评分与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定80例健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后出血产妇的自我效能评分。结果80例产妇的自我效能评定结果表明,22.50%处于高等水平,66.25%处于中等水平,11.25%处于低等水平;顺产组及无产后出血组(出血量〈500ml)产妇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难产组及产后出血组(P〈0.05)。结论产妇的自我效能水平可影响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强产妇的自我效能水平,以促进其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2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产妇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年来26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试产22例,阴道分娩14例,成功率为63.64%,发生先兆子宫破裂2例,占9.09%。再次剖宫产252例,占95.45%,发生不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占1.98%。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6.35%)及量(≥1500ml,1.19%)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5.21%,0.87%)、阴道组(3.82%,0.03%)(P〈0.05,P〈0.0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发生率(2.65%)显著高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0.52%)(P〈0.01)。结论单纯剖宫产史不能作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前置胎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艺纯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33-2134
【目的】探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住院分娩产妇268例,其中156例直接实行剖宫产(剖宫产组),112例选择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结果】阴道试产组中,有89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组),试产成功率79.4%,有23例试产失败改剖宫产(试产失败组)。阴道试产组的先兆子宫破裂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出血及产后发热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P〈0.01),阴道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产后发热发生率、住院费用较阴道试产成功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经阴道试产有其优缺点,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选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结合产科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①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阴道分娩时间均较剖宫产手术长(P〈0.01)。②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术后出血量差异不大(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术后出血量差异显著(P〈0.01)。③三种分娩方式中以单纯剖宫产复发率最高(34.93%),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率最低(7.3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抑制产痛的效果及产程观察和处理。方法随机抽取自愿使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同样条件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疼痛感觉、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Ⅰ级无痛)率达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娩方式、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虽然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程延长,但并不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且镇痛效果满意,明显减少了因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燕秀  顾梅蕾 《全科护理》2012,(34):3234-323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足月乙型肝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及先进的助产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式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情况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中应用优质护理,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满足孕产妇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与普通型前置胎盘对孕妇的危害性,以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预防产后出血和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发生。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前置胎盘孕妇134例,选取其中凶险型前置胎盘16例为凶险组,随机选取30例同期收治的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凶险组阴道出血量为(600±115)ml,对照组为(550±13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凶险组经阴道分娩6例,胎盘粘连3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出血量(1000±205)ml;对照组中经阴道分娩者10例,发现胎盘轻度粘连2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出血量(600±150)ml。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t=11.32,P均〈0.05)。凶险组剖宫产10例,发现胎盘粘连4例(25%);产后出血6例(60%),出血量(1200±225)ml,行宫腔填塞纱条2例,无子宫切除者。而对照组中,剖宫产20例(66.7%),产后出血5例(25%),出血量(800±125)ml,行宫腔填塞4例,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剖宫产情况比较:两组剖宫产率,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或t值分别为10.3、4.27、5.64、3.442,P均〈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低,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发生率相对高。一旦发生要引起高度重视,合理的期待治疗、重视围术期处理及产后出血抢救等环节,从而预防术中出血及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卧位为主的体位待产;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阴道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阴道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少群 《全科护理》2012,10(26):2429-2430
[目的]探讨实施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陪伴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待产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过程中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全程的陪伴分娩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王丽萍 《全科护理》2013,11(10):948-949
[目的]观察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指导,观察组进行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妇总产程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总产程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10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78%明显高于对照组48%,剖宫产和阴道手术率10%、12%明显比对照组30%、22%低( 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7.26±2.24) h、(47.41±13.27) min、(7.61±2.48) min、(8.18±2.50) h 均明显比对照组(9.86±3.12) h、(66.32±16.42)min、(9.85±3.76)min、(11.13±3.46)h短,产后2 h出血量(150±15)ml明显比对照组(200±20)ml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极大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坐式分娩与仰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更有效的分娩方式。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名初产妇分为坐式分娩组和仰卧位分娩组各100人,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一、第三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0.83,1.86;P>0.05);坐式分娩组产妇第二产程为(38.9±18.6)min,明显少于仰卧位分娩组的(58.6±2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坐式分娩组中阴道助产5人、剖宫产10人,分别少于仰卧位分娩组的13和23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1,6.13;P<0.05)。坐式分娩组新生儿窒息1例,仰卧位分娩组中新生儿窒息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 P<0.0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结论与仰卧位分娩比,坐式分娩能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人性化分娩姿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孕期定期产检、准备自然分娩的初产妇360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干预组实施以分娩球、全程陪产、拉玛泽呼吸法、系统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自然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155例,产后下床时间≤48 h 130例,均高于对照组130例,8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2,17.89;P<0.05);干预组产妇产程时间(7.6±0.5)h,产后出血(160.0±30.0)ml,对照组分别为(9.8±0.7)h和(230.0±70.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5.60;P<0.05)。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贫血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贫血对阴道产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分娩产妇82例,根据入院血红蛋白分为正常血红蛋白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产妇采用量杯测量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并应用SPSS 11.5软件统计数据并对比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结果重度贫血产妇产后24h出血量(550.4±48.7ml)明显高于正常血红蛋白产妇(361.1±55.7ml)(P〈0.05),而中度贫血产妇产后24h出血量(387.2±41.4ml)和轻度贫血产妇(385.6±45.7ml),与正常血红蛋白产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贫血可以明显增加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轻中度贫血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支持对促进孕妇自然分娩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4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非等量数字表随机的方式,随机将符合研究的受试者分为护理支持组220例和适度产程干预组210例,分别对护理支持组采取护理支持,对适度产程干预组采取产程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在观察两组总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在产妇的总产程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05);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支持对自然分娩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导乐分娩联合氧化亚氮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25例作为观察组,将未进行镇痛分娩的125例做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导乐分娩联合氧化亚氮用于分娩能明显减轻分娩阵痛,加速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0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丽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27-322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1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10例与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19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51例与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1例进行对照。结果:170例中73例行阴道试产,5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9.9%;RCS119例,手术产率70.0%。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时间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996年1月-2006年7月10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500g者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第一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二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孕龄≥37周,胎儿体重≥2500g,则以剖宫产为宜。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出血量≥500ml)的孕妇及30例正常(出血量〈500ml)剖宫产孕妇作对照,采用日本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剖宫产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结果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与30例对照组比较发现:孕子剖宫产前后PT/PTINR、API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产前明显高于产后(P〈0.05),FIB产前明显低于产后(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