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被覆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or basementmembrane,GBM)外侧,与GBM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足细胞是避免机体蛋白质丢失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损伤或丢失可导致大量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足细胞被认为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程中的关键细胞之一。本文就足细胞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足细胞裂孔膜蛋白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细胞又称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具有复杂细胞形态的高度分化细胞。足细胞足突通过α3β1-intergrin和α、β—dystroglycans锚定于肾小球基底膜上。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是覆盖在相邻足突之间靠近基底膜的一层薄膜连接,透射电镜观测到SD呈拉链样结构,间隙很小,约25--55nm,只允许小于一个白蛋白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已发现了多个位于足细胞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如组成SD复合体(slit diaphragm complex)的足细胞关键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等。研究表明,这些蛋白分子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本文拟对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与FSGS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已认识到肾小球足突细胞具有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它参加了初期及进行性肾上球损伤过程,其具有的多种表面抗原及受体结构成份亦可能涉及肾小球免疫损伤的病理过程,已获得的信息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它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已认识到肾小球足突细胞具有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它参加了初期及进行性肾小球损伤过程,其具有的多种表面抗原及受体结构成份亦可能涉及肾小球免疫损伤的病理过程,已获得的信息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它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足细胞在肾小球滤过膜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细胞是一种增殖能力有限的终末分化细胞,它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最外层,参与构成阻止蛋白漏出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维持肾小球滤过膜(GFB)的功能,成为阻止蛋白丢失的一道重要屏障。此外,它还与维持毛细血管攀的形态、抵抗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参与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合成并保持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完整性相关。因此,它是维持GFB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主要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慢性肾脏疾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认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通路.足细胞又称为肾小球上皮细胞,其足突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余年来的研究已证实,足细胞损伤是肾小球硬化的初始事件[1].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功能与肾小球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由足细胞、基底膜、内皮细胞所组成的肾小球滤过屏障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生物膜。滤过屏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相关,任何一部分的损伤都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改变。足细胞是滤过屏障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肾小球固有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是以进行性的细胞外基质(ECM)堆积和肾小球细胞减少为特征.本文就近年来肾小球固有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硬化的相关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最外层的独特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其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足细胞受到不同的损伤(如TGF-β、高糖、阿霉素等刺激)时可以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EMT是指极化的上皮细胞经历许多生化的改变过程从而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足细胞发生EMT后将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可导致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上脱离或者是凋亡,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足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是维持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部分,其损伤是许多动物实验和人类进展性肾脏疾病发展的重要机制。足细胞、内皮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GBM)共同构成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他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相关,任何一部分的损伤都可能会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足细胞表型的改变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它的作用包括支持血管球,参与基底膜的合成,调控肾小球的选择通透性,这些都依赖于足细胞的分化成熟并获得表面特殊蛋白分子的表达;研究证实,对足细胞正常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分子,它们的突变或缺失,导致足细胞结构的改变,引起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本文重点对足细胞表型改变与肾脏疾病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足细胞是肾脏固有细胞之一 ,近几年随着多种足细胞标记蛋白的发现 ,足细胞损伤在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足细胞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马兜铃酸损伤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是否能损害肾小球足细胞.方法 用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制作马兜铃酸肾损害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4周末检测早期马兜铃酸肾损害大鼠24 h尿蛋白量,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尿蛋白成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用激光显微切割捕获技术分离肾小球;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小球中nephnn、podocin、CD2AP、podocalyxin、podoplanin的mRNA表达;电镜下测量肾小球足突的平均宽度.结果 模型大鼠4周末尿蛋白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多(P<0.01),其中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电镜结果显示肾小球足突平均宽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宽(P<0.01).肾小球中nephrin、podocin、CD2AP、podocalyxin、podoplanin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分别下调34%、62%、56%、50%(P<0.01)及27%(P<0.05).结论 马兜铃酸能损伤肾小球足细胞,导致足细胞相关蛋白mRNA表达下调,足突节段增宽,并出现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蛋白尿是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与DN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尤其是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成分的足细胞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ephrin等足细胞相关蛋白在肾小球裂隙隔膜丢失,可以增加肾小球的某些成分,活化促凋亡通道,进而破坏裂隙膜完整性,使得肾小球滤过电荷屏障减弱,促进蛋白尿的发生,加速了DN进展。有效地控制血糖以及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可起到调节足细胞某种蛋白表达的作用,阻止足细胞的丢失,进而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为此本文就足细胞在DN中的作用,以及DN时以足细胞为靶点,减轻DN蛋白尿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 sclerosis,FSGS)模型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阐述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部分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静脉注射方法建立FSGS模型。复方组分别予高中低剂量复方积雪草膏剂灌胃;对照组予苯那普利混悬液;于第8周末留取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血浆蛋白(Alb);留取右肾标本,光镜标本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裂孔膜蛋白nephrin和podocin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表达。结果:各复方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Scr、BUN、TC、TG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且与西药组疗效相似。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而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积雪草能通过上调模型大鼠肾小球内nephrin和podocin分子表达,减轻足细胞损伤,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并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为特征。既往研究认为,DN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系膜增宽、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增厚,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然而这些因素仅能解释30%~50%的尿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蛋白尿的发生不仅是肾脏损伤的显著标志,大量蛋白尿的持续存在还是预示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蛋白尿水平是评估肾脏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观点将肾小球滤过屏障简单地理解为3个层面的结构,目前认为至少由5层结构组成,由内而外分别是内皮细胞表面膜结构、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窗孔、肾小球基底膜(GBM)、足细胞下间隙和足细胞[1].足细胞是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功能受损已被证实是蛋白尿发生的关键环节.以足细胞损伤为突出表现的肾小球疾病被称为足细胞病,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和膜性肾病(MN),尤其以MCD和FSGS为足细胞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足细胞是肾小球蛋白质滤过屏障的关键细胞之一,细胞损伤临床上即表现为蛋白尿。足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通常不能再次进入细胞循环进行分裂增生。若足细胞数量因细胞脱落、坏死或凋亡而减少,邻近的细胞也不能通过细胞增殖来替代或修补。缺乏足细胞覆盖而裸露的基底膜即和包氏囊黏连,形成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所以足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最终导致肾小球球性硬化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尿足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尿液检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损伤与其他足细胞病之间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入选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KSGS)患者54例,膜性肾病(MN)23例及微小病变(MCD)12例,正常对照20例。免疫荧光法计数尿足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定量尿沉渣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synaptopod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尿液WilmsTumor1(WT1)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组织podocalyxi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FSGS组、MN组、MCD组和对照组尿足细胞阳性率分别是63%、34.8%、33.3%和0,FSGS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足细胞脱落数目显著高于MCD组、MN组和对照组(P〈0.05),伴足细胞尿FSGS患者与不伴足细胞尿FS—GS患者相比,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SGS组尿沉渣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CD和MN组(P〈0.05);FSGS组尿沉渣足细胞podocinmRNA表达显著高于MCD组(P〈0.05),与MN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足细胞synaptopodin mRNA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足细胞nephrin、podocin.synaptopodin mRNA的表达与24h蛋白尿无相关性。(3)FSGS组尿WT1蛋白量显著高于MCD和MN组。部分足细胞阴性患者尿液检测到WT1分子。(4)FSC-S患者肾组织podocalyxin较对照组、MCD和MN有明显的节段缺失。结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患者足细胞损伤严重,尿足细胞与FSGS疾病活动相关。尿沉渣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可以把FSGS与MCD和MN区分开来,尿WT1蛋白可能是足细胞早期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20.
足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上升[1],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西方国家,需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约35%为DN患者[2].我国目前约有4 000万人面临糖尿病危胁,DN占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15%[3].DN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堆积,系膜增宽、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增厚,肾小球硬化及伴肾间质纤维化.DN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尤其是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成分的足细胞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