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谱高效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莫西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性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链球菌的MIC90为0.12-0.5mg/L,活性与曲伐沙星相当,是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4-64倍;对喹诺酮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为0.06mg/L,活性与曲伐沙星相当,是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4-16倍。对需氧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总体讲相当于或稍逊于环丙沙星。对砂眼衣原体的MIC90为0.03-0.125mg/L,活性是环丙沙星的16-64倍。对侵肺军团菌的MIC90为0.015mg/L,活性是环丙沙星的8倍。临床研究表明,它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窦炎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有很好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相似文献   

2.
新的广谱、高效喹诺酮类抗菌药gemifloxaci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emifloxacin是由韩国LG公司研制,美国史克公司开发的新的广谱高效喹诺酮类抗菌药,它对肺炎链菌的MIC90为0.03mg/L,其活性是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的4-8倍,是环丙沙星的30-60倍;对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外)的MIC90为0.03-2mg/L,其活性是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的2-4倍,是环丙沙星的8-32倍。临床研究表明,它对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合剂的疗效相当,而优于曲伐沙星;对尿道感染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为98.7%。由于gemifloxacin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轻微,极有可能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喹诺酮类药物的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3.
广谱高效喹诺酮类抗菌药托氟沙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托氟沙星是日本富山化学工业公司综合研究首创的7-(3-氨基吡咯烷基)-1,8-萘啶环系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MIC为0.05-0.20mg/L,活性是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4-8倍,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MIC为0.012-0.20mg/L,活性与环丙沙星相当,对厌氧菌中的拟杆菌的MIC为0.39-12.5mg/L,活性是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8-16倍。口服吸收迅速,分布广泛,除脑组织外,绝大部分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1990年首先在日本批准上市,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研制的托氟沙星片剂也于1999年获准上市,它不仅是一个广谱高效的抗菌剂,而且其性也已经过10年全世界范围大面积使用的考验,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甲磺酸加替沙星与氧氟沙星、左氧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对 182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等 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 182株临床试验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加替沙星对葡萄球菌属的MIC90 比其他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低。葡萄球菌属对加替沙星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对其他G 球菌的MICR 也较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低。G-杆菌中埃希菌属、肠杆菌属对加替沙星的敏感率明显高于其他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加替沙星对埃希菌属、肠杆菌属的MIC90比左氧沙星低 2倍 ,比其他 3种抗菌药物低 8倍 ;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和其他G-杆菌对加替沙星的敏感率与左氧沙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其他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具有广谱而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加替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65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万古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比较。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具有强而广谱的体外抗菌活性。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球菌(MSSA)、表葡球菌(MSSE)、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0.125、1、16mg/L,抗菌活性为左氧氟沙星的1-2倍、环丙沙星的2-4倍,逊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对肺炎克雷伯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奇异变形菌、粘质沙雷氏菌,MIC90分别为4、0.25、0.5、4.32mg/L,抗菌活性为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的1-2倍,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相当。对聚团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分别为32、32、16.4mg/L。加替沙星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具强大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药物对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防变异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4种喹诺酮药物对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防变异浓度(MPC)和MI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对20株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MPC和MIC。结果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MPC90和MIC90分别为6、18、18.4、21.2μg/ml;0.5、1.0、1.0和1.0μg/ml;MPC90/MIC90分别为12、18、18.4和21.2。4种喹诺酮MPC90均高于Cmax。MIC与MPC存在不一致性。结论环丙沙星较其它喹诺酮药物限制富集耐药突变能力更强。4种喹诺酮用药量均落在突变窗内,应提倡联合用药。不能从MIC推测MPC。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临床耐药的预防作用,并比较防突变浓度(MPC)与最低抑菌浓度(MIC)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5种抗菌药物的MIC值,计算MIC50和MIC90值;采用新鲜制备的1010 CFU/mL菌液测定MPC值,测定MPC值,接种细菌浓度〉1010,计算MPC50和MPC90值,并比较MPC/MIC。结果在5种药物中,莫西沙星的MPC50和MPC90值最低,分别为1mg/L和2mg/L,环丙沙星最高,为16mg/L和32mg/L;测定菌株对莫西沙星、左氧沙星的MPC/MIC范围主要在8~16,对加替沙星、司巴沙星的MPC/MIC范围主要在16~32,对环丙沙星的MPC/MIC范围主要在32~64。结论莫西沙星、左氧沙星抗菌谱广,而且MPC值较低,并可以防止肺炎链球菌突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氨基-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喹啉-6-羧酸(YH37)对临床分离的人型支原体(Mh)、解脲脲原体(Uu)以及细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37对Mh的抑制活性较强,MIC90为0.25mg/L,是司帕沙星的1/8;对Uu的MIC90为1mg/L,是司帕沙星的1/4。YH37对Mh、Uu的喹诺酮耐药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分别为CPLX的1/4~1/16。YH37对被测细菌的抑制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1/8~1/16,是司帕沙星的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在体外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分别进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诱导耐药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大肠埃希菌经环丙沙星诱导后其MIC90由0.0548μg/ml升到252.5108μg/ml:对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产生交叉耐药,MIC90由3.3873μg/ml和3.2494μg/ml升到50.2169μg/ml和25.1102μg/ml。经左氧氟沙星诱导后其MIC90由3.3873μg/ml升到390.7599μg/ml;对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产生交叉耐药,MIC90分别由0.0548μg/ml和3.2494μg/ml升到390.7599μg/ml和59.7173μg/ml。经加替沙星诱导后其MIC90由3.2494μg/ml升到362.0762μg/ml;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产生交叉耐药,MIC90分别由0.0548μg/ml和3.3873μg/ml升到415.8149μg/ml和362.0762μg/ml。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前后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无变化。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株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2.8%、72.4%、51.7%均大于ESBLs阴性菌株的60.7%、28.6%、17.9%。  相似文献   

10.
广谱喹诺酮类抗菌药巴罗沙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罗沙星为一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剂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优秀的抗菌作用 ,其中对临床分离的MSSA、MRSA、表葡菌、肺炎链球菌和酿脓链球菌的MIC90 分别为 0 2、6 2 5、0 2、0 3 9和 0 3 9μg/mL ,其活性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 4~ 16倍 ,与司帕沙星相当。对耐环丙沙星的葡萄球菌属的MIC90 为 6 2 5 μg/mL,其活性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 8~ 16倍 ,司帕沙星的 2倍。在日本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 ,总有效率 87 3 % ( 15 5 5 / 1782 ) ,其中对肺炎、肺化脓症的有效率为 94 8% ( 14 6/ 15 4) ,特别是对枝原体肺炎 ( 3 7例 )和衣原体肺炎 ( 4例 )全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3 8% ( 75 / 1974) ,与其它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1.
环丙沙星是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疗效最强的药物之一,其抗菌谱广,对需氧菌、厌氧性球菌和杆菌、耐革兰氏阳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类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金葡菌亦有良效。MIC90为0.08~2μg/ml优于诺氟沙星、头孢甲噻羧肟、头孢克罗、庆大霉素等,应用方便,可口服亦可注射,适用于全身感染及泌尿道、胃肠道、呼吸道感染。1药代动力学1.1口服吸收迅速,Tmax为1.2~1.5h,口服500mg的Cmax为1.8~2.8μg/ml,口服吸收分数为0.6~0.8,静脉注射200mg后即刻血药浓度为16.31μg/ml…  相似文献   

12.
盐酸左氧氟沙星对325株分离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振民  石磊  李凌云 《贵州医药》2001,25(8):677-678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2种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90值分别为16mg/L,32mg/L,2mg/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82.5%-94.7%;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值为<0.03mg/L-0.25mg/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92.9%-100%。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荆靓艳  王慧玲  薛欣  谢广宏 《中国医药》2012,7(11):1450-1452
目的 比较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方法 选择呼吸道标本,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变异浓度(MPC).结果 MPC值比较,莫西沙星最低(MPC90为1 mg/L),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高(MPC90均为32 mg/L).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MIC90较低,均为2.结论 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PC值较低,突变选择窗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μg/mL,环丙沙星为2μg/mL;对突变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1~8μg/mL,环丙沙星为4~32μg/mL。结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治疗,建议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类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 选取不同开发阶段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曲伐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进行抗菌活性观察.结果 新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曲伐沙星、格帕沙星、阿拉曲沙星等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较强与以往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曲伐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显著扩大,增加了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及对照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内沙星对412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美罗培南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强于对照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对大肠埃希氏菌、克雷泊氏菌属、产气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沙雷氏菌属MIC90≤0.008~0.25mg/L,是亚胺培南MIC9o的1/4~1/16,对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与亚胺培南的抗菌作用相当,分别为0.25、0.5mg/L:对流感嗜血杆菌美罗培南的MIC90为0.125mg/L,是亚胺培南的1/16,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1/4:对铜绿假单孢菌美罗培南的MIC90为4mg/L,低于亚胺培南8mg/L。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稍差于亚胺培南,优予其他4种对照药。  相似文献   

17.
喹诺酮类药物对肠道生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诺酮类药物对人正常肠道微生物菌群有选择性作用。13种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芦氟沙星、西他沙星、加替沙星、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在治疗中显示出对革兰氏阴性需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强抑制或清除作用,西他沙星和莫西沙星对革兰氏阳性需氧球菌作用强烈,而其它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程度较小,加替沙星、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体不氧菌作用强,但对人肠道厌氧菌群作用较小,其它10种喹诺酮类药物也发现同样的情况,喹诺酮类抗菌药对人肠道菌群生态学的影响主要是对肠杆菌属,所以,当用其作为胃肠道细菌感染的治疗或预防药物时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六种氟喹诺酮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利血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血平对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01株肠球菌(66株粪肠球菌和35株屎肠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应用利血平前后6种氟喹诺酮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66株粪肠球菌的MIC90依次为256、64、64、16、16、8 mg/L,对35株屎肠球菌的MIC90依次为>512、512、128、128、32、32 mg/L.应用利血平之后,上述6种药物对粪肠球菌抗菌活性提高(MIC下降2倍或2倍以上)的株数依次为66(100%)、54(81.8%)、4(6.1%)、4(6.1%)、32(48.5%)和3(4.5%)株,对屎肠球菌抗菌活性提高的株数依次为35(100%)、29(82.9%)、1(2.9%)、0(0%)、6(20.7%)和2(5.7%)株.结论:新氟喹诺酮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增强了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利血平能够提高全部或部分被检测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敏感性,但仅使少数被检测肠球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妥舒沙星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妥舒沙星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以同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抗菌药物为对照,测定了689株临床分离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妥舒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除MRSA外)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金葡球菌、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高;妥舒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具强大的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尤强;妥舒沙星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妥舒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与其他受试氟喹诺酮类相仿。妥舒沙星对小鼠实验性细菌感染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口服或静注妥舒沙星对金葡球菌的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作用优于或与环丙沙星相似;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环丙沙星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氟喹诺酮(FQ)药物对同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分析不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同源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耐药突变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耐药突变株的MIC和MPC。计算选择指数(MPC/MIC)。结果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第一步耐药突变的MPC值(1—2μg/ml)明显低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4—16μg/m1),以上5种FQ药物对第一步耐药突变的MPC值和选择指数分别为ATCC25923的2—8倍和1-4倍。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第二步耐药突变的MPC值为8—16μ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同源的第一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结合药动学参数,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很容易选择出下一步耐药突变株;而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能够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的选择。对于第二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对这两种药物也耐药的菌株。临床上为延长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应用时间,对于已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应避免应用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