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与分析颈丛阻滞与全麻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丛阻滞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性。结果全身麻醉组与颈丛阻滞组夹闭前、解除夹闭后、术后24h血流动力学波动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夹闭后血流动力学波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实施颈丛阻滞有利于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施节娟  任子生 《医学综述》2009,15(21):3337-3338
目的比较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应用。方法择期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34例,常规静脉麻醉诱导,经口插入气管导管,实验组(17例)在手术侧给予颈丛阻滞,两组都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记录患者麻醉用药量、麻醉苏醒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切皮时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间盘置换术有麻醉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杨斌 《吉林医学》2011,(35):7441-744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颈椎前路手术48例,常规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经鼻插管,治疗组给予颈丛阻滞,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记录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切皮时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有麻醉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28名ASAⅡ~Ⅲ级患者行3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采用深浅丛联合阻滞,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流管放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夹闭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波动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0%,低血压6.25%,心动过速28.1%,心动过缓6.25%,分流管放置率6.25%.患者满意率84.4%.无1例改用全麻,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龚拯  梁宁  马利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13,35(2):191-19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神经阻滞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组(快通道组)和常规静吸复合全麻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围麻醉期全麻维持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SpO2降低(SpO2<90%)发生率、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快通道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各类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8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结果:对照组HR变化,T1为26.2±3.0%,T2为13.5±2.0%,T3为20.8±1.7%,T4为27.6±3.4%;观察组HR变化,T1为15.2±2.2%,T2为11.7±1.3%,T3为14.5±2.7%,T4为11.1±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SBP变化,T1为30.5±1.8%,T2为15.7±2.4%,T3为21.6±1.8%,T4为33.7±3.2%;观察组SBP变化,T1为16.4±2.1%,T2为13.7±1.7%,T3为15.1±2.0%,T4为10.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芬太尼总用量为4.8±0.4μg/kg,瑞芬太尼总用量为0.16±0.05μg/(kg·分),苏醒时间为16.2±1.4分;观察组芬太尼总用量为3.5±0.1μg/kg,瑞芬太尼总用量为0.1±0.05μg/(kg·分),苏醒时间为8.4±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效果良好,苏醒时间短,镇痛药用量少。  相似文献   

7.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对4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进行围术期观察。结果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7±6)min,术后2例出现谵妄,16例出现高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31例术前有症状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使术中持续检测神经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60例,随机分为行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术毕的HR、MAP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P〈0.叭),但A组麻醉苏醒快,术后拔管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53-5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TES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研究组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及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在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锁骨骨折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C组采用先进行臂丛阻滞麻醉,15min后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联合麻醉方法,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A组与B组比较,两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赵朝华  赵俭  何玉明  杨国艳 《四川医学》2010,31(10):1520-1522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胸段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胸段硬膜外麻醉),各25例。记录麻醉前(T0)、硬膜外麻醉首剂注射后15min(T1),手术切皮后5min(T2)、清除腋窝淋巴结(T3)时的SBP、DBP、HR、SpO2,观察麻醉效果,并记录辅助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时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T3)的SBP、DBP、HR对照组明显高于联合麻醉组(P〈0.05);对照组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T3)的SBP、DBP、HR与手术切皮后5min(T2)相比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达到I级的为18例(72%)VS 9例(36%)。两组辅助药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麻醉组中有19例(76%)患者未使用任何辅助药,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辅助药,其中有9例(36%)还需要大剂量辅助药方能完成手术。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4.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 ±0.92) min,B组为(4.75 ±0.9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 < 0.05和P < 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 < 0.05~P < 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中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推拿结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依从性、术中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主动配合治疗的比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一试态度和抵触治疗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现循环抑制、呼吸抑制和术中明显疼痛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将患肢主动爬墙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出现患肢压伤和烫伤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推拿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肩周炎,解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况,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朱丽 《中外医疗》2014,(22):103-104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清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行急诊上肢清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利多卡因阻滞,观察组采取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阻滞,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6.32±1.05)min,较对照组(11.34±2.08)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2.77±2.01)h和(14.38±1.7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41±1.78)h和(8.02±1.49)h,(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8 h和12 h时VAS评分分别为(1.62±0.40)分、(2.72±0.33)分、(3.42±0.38)分和(3.83±0.62)分,均较对照组的(2.82±0.42)分、(4.27±0.57)分、(5.33±0.52)分和(7.23±0.87)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超  张礼梅  赵强  王立 《四川医学》2010,31(11):1625-1627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用0.447%的罗哌卡因20ml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每侧10ml,待效果确定后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诱导用药相同,咪达唑仑0.05μ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插入适合的气管导管,然后行机械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B组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而A组各时段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短(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腰丛神经阻滞技术与硬膜外阻滞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接受腰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阻滞。结果①观察组股神经、隐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麻醉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0 min,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技术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具有起效快、血压变化幅度小、镇痛时间长、术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更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